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科学内涵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科学内涵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科学内涵

文/王 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以及我国发展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论述,立足于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的逻辑进路,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明了新时代进行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立足于对思想资源和时代背景的充分认识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以及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时,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每一次新的发现或发明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核心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线是探索实现人的解放的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力层面为实现人的解放创造了条件。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次强调科技创新作用的综合性,科技创新的作用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个体、社会和国家之间都形成了复杂的作用机制;最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的全过程。这样的价值导向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学说。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对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面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二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过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现在到了必须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时刻。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过去依靠生产要素驱动发展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激发新生产要素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三是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GDP增长贡献率的指标。目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体现了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积极回应。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具有自身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革命的基础是数字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亚太乃至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共享经济、信息经济等是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新兴的经济业态,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汽车、区块链、3D打印、基因技术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将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推进科技创新是大势所趋,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鸿沟会带来更大程度的不平等。我国应乘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车,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警惕“修昔底德陷阱”。

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组学生在上交阅读笔记的同时,在附录中注明每个成员的贡献,并进行排序,教师则根据文献的难度和完成情况给每组一个评定分数。然后依据每组内部的排序,给每个学生赋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到每个学生的成绩:

二、阐明了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2.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国科技人才规模大,总量多,但存在质量和结构问题,缺乏科技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要培养一支规模大、结构合理、素质高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一是要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二是要重视广大留学人员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更应发挥留学人员优势。三是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引进人才。从国家层面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针对我国科技领域的薄弱项和重点难点领域引进创新型人才。

4.科技创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技术支持。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科技创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一是我国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了中国奇迹、世界奇迹,科技创新与社会生活的互动越来越紧密。二是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对“绿水青山”、食品安全、医疗健康、丰富的文化产品的需要。2016年8月8日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聚焦于改善民生,致力于规划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涉及医疗健康、水污染治理,以及脑科学、大数据等重大科技项目。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1.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近代以来,我国长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跟跑者,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一直处于中低端产业链中,充当原料供应国、低附加值产品制造国。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2018年发生的“中兴事件”,暴露出了我国在芯片、网络处理器、射频器件、高中阶传感器等核心器件上过度依赖进口、缺乏自主创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向科技发展的并跑者、领跑者转变。一是自主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根本宗旨,围绕人民最紧迫的需求,重点突破,进行科技创新。二是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为进行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三是要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中,我国民营企业实现的技术创新在总量中占比为75%,在新产品研发之中,其总量也占到80%之多。因此,不仅要将国有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也要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2.科技创新为总体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技术手段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作用,强调科技创新在实现军事和军队现代化中的作用。保障网络安全需要科技创新。目前我国已是网络大国,但要走向网络强国则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为保障网络安全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手段作支撑,防范外部攻击,保障信息安全,通过技术手段管控网络舆论,营造良好网络政治环境。科技创新也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防科技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军事硬实力。现代军事的较量就是科学技术的较量,因此我国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增长军事战斗力的贡献率。

三、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

3.科技创新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条件。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着情况复杂、治理难度高的难题。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创新思维,创新治理模式,将科技手段运用到国家治理中。科技创新能推进社会治理向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数据技术与社会治理的结合,推动了社会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创新。一是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变得多元,在多主体参与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发挥着收集民意的作用。多主体参与使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甚至会出现矛盾与冲突,大数据技术能有效收集民意,与公众互动,从而便于科学决策。二是大数据技术能有效预测、防范风险。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关键信息的抓取能有效评估社会风险,并迅速作出回应。三是大数据技术能使行政管理、业务办理智能化,实现政务信息化。四是大数据技术能使资源实现共享,无论是横向上各个部门之间还是纵向上各个层级之间都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和能力。

总的来讲,这个时期政府在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上思路更加清晰,政策的数量和内容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创新以及养老服务质量提高上,是养老服务体系化、社会化建设的进一步延伸。

1.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赶超型现代化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回归新常态意味着需要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阶段我国供给侧存在的矛盾不是供给总量的问题,而是供给产品的结构性问题,物质文化产品的供给结构无法满足现代人们追求高质量、智能化、个性化产品的需要。而科技创新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能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

平均QRS波电轴和平均T波电轴间围成的夹角就是平均QRS-T夹角。当向量环对称时,平均QRS-T夹角等于最大空间QRS-T夹角。平均QRS-T夹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3.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健全现代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科技创新治理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政府与市场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问题。政府要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健全激励机制。市场要发挥好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作用,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激发各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与活力。二是协调好不同主体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新时代应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中起引领性作用的技术已呈现出分散性与分布式的新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三是科技体制不是独立存在的系统,科技体制改革还需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协同推进。

在蜿蜒密布的浩瀚林海中,最常见的要数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了。不过,还有一种生长在黑河谷地的珍稀树种不得不提,这就是本区特有的乡杨。

4.要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就是将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使科技成果在改善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新产品、节约资源、改善人们生活等方面发挥现实性作用。自1996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了科研工作人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推动新技术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此外还要关注民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要造福民生,以便民惠民为根本宗旨。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责任编辑:双艳珍

标签:;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论述的科学内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