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协会的文化定位_文化论文

北京青年协会的文化定位_文化论文

北京青年社团的文化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北京论文,社团论文,青年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年社团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青年文化,即青年人群的亚文化。文化学和青少年研究者大多都认为,青年文化与社会文化是有着一定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价值观念上,同样也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这并不意味着青年的“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某种背离,因为在现代社会,青年的文化往往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先声,而是说青年文化带有某种时代特征与青春期的色彩。作为青年研究者,我们更关注的是青年文化的这种时代特征与这种浓郁的青春期色彩。

文化学研究者认为,文化有“大文化”和“小文化”之分,所谓“大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它大致包括四个层面:(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这是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四)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心态文化又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社会心理是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社会意识形态也分作两个层面,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和法权观念等;高层意识形态——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等。所谓的“小文化”,一般是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不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文化”,主要是以“小文化”为论述范围的,但由于文化层面的相互联系,我们不能将“小文化”从“大文化”中割裂开来,所以也必然论述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等对于青年社团的影响。

一定时期的文化,必然受到一定时期价值观念的范导,因此,“文化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价值理想的外化或对象化”。价值观念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它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也指向理想的境界。具体而言,价值观念总是奠基于人的历史需要,体现了人的理想,蕴含着一般的评价标准,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成为稳定的思维定式、倾向、态度,影响广义的文化演进过程”。由于文化取向与价值取向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论及青年社团的文化取向时,也不能不讨论青年社团的价值取向。

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北京青年社团,主要是指北京高校内的学生社团,不包含北京市级的青年社团和中学生社团。这是因为北京市级的青年社团大多具有某种官方色彩,它们的活动及其社团的文化取向,大多趋同于社会的主流文化、政治文化,与北京市高校内的青年社团有一些根本的差异;其次,这些社团的活动往往借助于他们所掌握的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纸、广播等等,它们的每一次活动大致都在这些媒体上得到了详尽的介绍和宣传。而中学生社团,则是因为大多是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的,缺乏学生自主的管理,也很少有详尽的章程等等,其活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团”。而社会上诸如工厂、公司内的青年社团,由于数量不多,特点不明显,也难以进行全面的概括。总的来说,青年社团主要分布在各高等院校之中,而北京市有着近百所大学,各校都有不同类型的青年学生的社团,因此,我们在研究北京市青年社团时,将把关注的视角主要投向北京市高校的青年学生社团。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文化的积淀,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生社团的活动一直非常活跃。由于学生来源的不同和所学专业的不同,以及各校校园文化等等的不同,各校青年学生社团的类别与参加的人员也各不相同,它们的文化取向也有一定的差异。各校青年学生社团的数量和类别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我们通过对青年学生社团的类别分析,可以看出青年社团一定的文化取向。

根据北京市社团办公室登记处的记载,在此登录的北京市一级的社团有1000多个,而北京市级的青年社团有13个左右,其中包括北京青年研究会等带有官方性质的社团和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社团。市级青年社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围绕共青团的工作开展活动的社团,二是某种人群聚合的社团,如北京青年企业家协会、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等等。北京市各高校的青年学生社团大多不在北京市社团办公室登录,而是由本高校团委、学生会等等登记注册和管理。在1996年,北京大学有100多个学生社团;北京化工大学有学生社团10个,其中比较活跃、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有“书画社”、“摄影协会”、“集邮协会”、“英语俱乐部”、“文学社”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有学生社团11个;首都师范大学有学生社团31个,其中校级11个,系级20个;中国政法大学有学生社团37个;石油大学(北京)有“学生通讯社”、“英语协会”、“未来勘探家协会”、“经贸论坛”、“爱心社”、“摄影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等10个学生社团;北京邮电大学有学生社团28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遵照公安部规定,校内不建立学生社团,但也有一些健全的学生组织,校园文化氛围比较浓厚。2000年5月,由中国教育热线(http://www.eol.com.cn)、中国青年报、《大学生》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校园文化网上行——全国高校学生刊物、特色社团网上评选活动”(本次活动主页:http://campus.eol.com.cn),吸引了全国200多所高校的300余家学生刊物和260余个学生社团参加,其中具有评选资格的有160多家学生刊物和19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最后评选出特色社团7个,优秀社团8个,其名单如下:

全国高校特色社团:

1.华中科技大学IBM俱乐部

2.北京林业大学科学探险与野外生存协会(SENOL,简称“山诺会”)

3.长春科技大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MM学习研究会)

4.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空手道协会

5.广东工业大学励志学社

6.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管理学社

7.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优秀社团:

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爱心社

2.复旦大学

美芹社

3.北方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学生科协

4.西北政法学院法律服务中心

5.中南大学铁道校区

雷雨剧社

6.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武术协会

7.华中科技大学演讲与口才协会

8.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

参与奖:

1.南京邮电学院KEA-GROUP

2.集美大学

BBS网虫足球队

在这些获奖的社团中,北京有四所高校的学生社团榜上有名,表明北京高校的学生社团确实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看出,这些获奖的社团不仅有青年志愿者组织、学习研究会,还有艺术类型的团体和健身、环保等等现代主题的团体,表现了高校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也折射出青年学生的各种追求。

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社团的数量和参加的大学生人数在急剧扩大,参加“校园文化网上行”评选活动的高校社团只是全国高校学生社团的一个缩影。在北京市各高校中,学生社团的活动同样是异彩纷呈。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联邦制”的高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学生社团由51个迅速发展到105个,参加社团的学生达到4600多人。2000年3月,北京联合大学开展了一次全校优秀社团的评比活动,各校报送的社团有31个;社团大致分为三类:文艺、科技、其他。而科技类社团大多是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关的;其他类的社团虽然包容面比较广泛,但也大致是与环保、青年志愿者等服务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以及青年学生的道德建设和思想宣传有关。

北京广播学院有学生社团16个(截至到2000年3月),其中有跆拳社、新影社沙龙、极限空间舞蹈团、青果文学社、红蜻蜓环保社、自行车协会、爱乐协会、我们戏剧社、棋牌社、计算机协会、漫画社、摄影协会、求是学社、立人学社、愚人剧社、菊人京剧社等。北京广播学院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学院,所以其社团组织大多以文学、影视为主。由此也可以看出,一所高校的学生社团的类型,与本学院学生的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科类学院的社团集中在文学艺术方面,理科类学院的学生社团集中在电子、动力、自控等方面。当然,在理科类的院校中,学生的文艺型社团也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社团就表现出这样的特色来。

北京理工大学专门设置了学生社团协会来负责学生社团的管理和运行。学生社团协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1人。秘书长由校团委专职干部出任,对学生社团协会的工作进行指导。学生社团协会主席负责协会的全面工作,各副主席分别负责人文、科技、艺术、公益、体育等社团。该校有84个学生社团,可以分为人文、科技、艺术、公益、体育等5类,其中,大学生艺术团共包括大学生合唱团、女子百灵队、铜管队、弦乐队、民乐队、键盘队、舞蹈队等7个社团。这样,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社团成员总数达到6339人(以上材料来自个案访谈,时间截至于2000年4月)。此外,我们从网络上还查询到北京理工大学四系还有一个名为“新月之光”的社团,而这个社团并不在学校公布的学生社团名单之列。可见,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在以不同的形式和样式活活泼泼地发展,给校园文化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在1999年,北京理工大学社团开展了许多精彩而具有丰富内容的活动:9月26日,网络开拓者协会举办了“大学校园电脑文化普及系列活动”之一的计算机展示、讲座与网络比赛;由网络开拓者协会自行设计、组建、管理的学生网络中心建成,并开始运营;9月28日,京工演讲团主办了“99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北京理工大学代表队的选拔赛;10月12日,学生社团协会,京工演讲团、勤工助学中心联合举办了“99中国媒体校园行北京理工大学第一站”活动;10月15日,乡琴俱乐部举办了演唱会;10月8日—10月20日,心理健康协会举办了三次以心理健康咨询为主要内容的讲座;10月15日,黑白漫画社举办了经典漫画片欣赏;10月27日—10月29日,娃娃剧社上演戏剧《等待戈多》;10月—11月,学生红十字会举办急救知识系列活动;10月28日,京工新闻社举办“迎澳门回归”大型征文活动;11月6日,京工书画社举办“十人书画展”;同日,棋牌协会举办京工杯棋牌大赛;从11月中旬开始,社团协会、电影协会举办“大学校园高雅电影艺术普及”系列活动;11月20日,黑白漫画社举办“北京市漫画大会”;11月底,棋牌协会举办北京市高校联合棋牌大赛;11月下旬,乡琴俱乐部自己创作的《夜籁》、《明天》、《候鸟之心》、《我的自白》等校园歌曲整理出版;12月1日,学生红十字会举办“世界爱滋病日”大型宣传活动;同时,太阳剧社上演话剧《哈姆雷特》、《阿拉丁》等;12月9日,乡琴俱乐部举办纪念“一·二九运动”演唱会;2000年元旦,社会协会、京工新闻社以“歌唱青春,畅想新世纪”为主题,举办大型配乐诗朗诵比赛。

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道重要风景线,尽管各校的社团有着千差万别,但他们对本校校园文化的认同却是一致的。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关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什么样的校园中学习与生活,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因为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与相互影响,以及本校学术文化的历史积淀,对于一个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个性的差异,青年学生可能参加这样的社团,而不参加那样的社团;或既参加这样的社团,也参加许多不同类别与内容的社团。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甚至成为其中主要的领导者或骨干,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动机需求。对于青年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需求,本文在此不作更多的讨论,但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参与行为,至少表现了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取向,他们赞同什么,他们关注什么,都在青年学生的参与行为中得到了明确的指示。因此,我们讨论青年学生社团的类型,至少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趋向,即青年学生的关注方向:既有他们的理想追求,又有他们的人生模式。应当说,青年学生是把社团作为自己成长的摇篮来看待的,社团既是他们文化知识的“练兵场”,又是他们人际交往的“实训室”,在这里,他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验,他们实际上是把社团作为一个小社会来看待的。我们从北京广播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北京市高校的学生社团的分布看出,文学社、棋牌社、英语协会(俱乐部)、新闻社、学生电视台、爱心社(志愿者协会)、计算机协会、戏剧社、合唱团等等社团,几乎诞生和成长在所有高校的肥沃土壤中,这些社团的成员一般来说也比较多。青年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人生生活,无论是理工科的学生,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他们既有对于的知识的热烈追求,也有全面发展自己,丰富个人生活的强烈愿望。在社会急剧变革,对个人素质提出更多要求的时代,青年学生的对于生活与学习的这种认同,是应当肯定的。在这些社团组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各校都有一些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社团,从北京理工大学来看,这样的社团组织,最多的达到400多人,最少的也有100多人,我们没有对这些社团组织进行详尽的了解,难以知道这些社团组织的组成与活动内容等等,但至少从名称上可以看出,这些社团组织是以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为指向的,因此,可以说,至少在青年学生中,关心国家的发展与世界的进步,关心政治,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强调个人的修养,在青年学生的文化取向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心政治,表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成熟,同样表现了时代的进步,因为在一个日益国际化的时代,不关心政治,不了解世界的进程,不了解“国际化”的发展背景,是难以在未来社会有令人瞩目的发展的。

我们注意到,在众多的社团组织中,以环保为主题的社团组织已日益增多。在本次全国优秀社团评比中,被评为全国高校特色社团的北京林业大学山诺会即是这样一个社团组织。山诺会本身的组织、活动与管理严密,取得较多成绩自是不言而喻;而这种组织与活动,得到大家的认同,并推之为全国高校社团组织的“排头兵”,也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在环保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话题时,当人类需要一个宁静与安全的生存环境时,当社会需要持续发展时,关注这个问题的青年将会越来越多。在我们上述各校的社团组织中,北京广播学院有“红蜻蜓环保社”;北京理工大学有“爱鸟协会”、“资源与环保协会”;北京联合大学有“自然之子绿色环保协会”、“爱家协会”,这可以说明,“环保”与“热爱自己的家园”,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自觉的行动,表明了他们对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所作的努力和奉献。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的是,以健康体魄为主题的学生社团也呈现出日益壮大的趋势。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健康体魄,并不完全等同于“体育活动”,如网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等,而是那些具有一定探险性质的学生社团组织,如北京大学的“山鹰社”,北京林业大学的“山诺会”,北京工业大学的“登山队”等等,都是这样的社团组织。我们从这些社团组织的规章制度上可以看出,由于社团活动的特殊性,这些社团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但参加者却愿意严格遵守这些严格的管理,并宁愿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各种痛苦训练和踊跃参加有着生命危险的探险与登山活动。这至少可以说明,渴望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寻找自我的真正价值,已经成为新一代青年自觉的意识和行为指向。

标签:;  ;  ;  ;  ;  

北京青年协会的文化定位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