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中实施八髎穴按摩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娌丽

苏州市中医院 2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八髎穴按摩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进入产程实行导乐一对一陪伴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八髎穴按摩,对照组未行穴位按摩。对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髎穴按摩操作简单、起效快,能有效控制分娩过程中腰痛,改善产妇分娩时的舒适度,值得提倡。

【关键词】八髎穴按摩;分娩痛;产妇舒适度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44-01

随着围产医学发展,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分娩镇痛是现代产科标志,如何减轻产妇分娩痛,改善其产时舒适度,一直是产科医务人员研究的方向。研究证明,98%以上产妇对分娩痛有恐惧心理[1]。现已证实[2],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致使子宫缺血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造成难产;同时,也促使产妇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据报道,目前在我国分娩镇痛率不足1%[3]。

八髎穴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强腰壮肾、理气调经、调补冲任、散瘀行血的作用。因其分别位于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脊椎两侧各四个,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总共八个,通过八髎穴刺激骶后神经,对盆腔内的女性生殖器官发挥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4-5]。我科在实行导乐一对一陪伴分娩的同时将八髎穴按摩应用于产程观察及护理中,通过八髎穴位刺激,增加机体内啡肽分泌[6],达到减轻分娩不适,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进入产程中的产妇,单胎头位、无阴道禁忌症,年龄在20-35岁100例产妇,按入院先后顺序排序。奇数组为观察组,偶数组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无剖宫产指征,其年龄、孕周、孕次、身高、学历、胎儿体重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行导乐一对一陪伴分娩护理常规。产妇产程进入2公分后由1位家属陪产,1名助产士陪伴,密切观察产程,安慰产妇。具体包括:①监测生命体征。②胎心监测,观察产妇宫缩持续、间隔时间和强度,并做好记录。③了解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情况,记录破膜时间及羊水性状。④指导产妇自解小便,保持外阴清洁。⑤给予饮食指导。⑥产程过程给予产妇语言安慰,减轻产妇紧张、焦虑情绪。⑦产后在产房观察2 h,无特殊情况由助产土护送产妇转入产后病区。

1.2.2观察组 穴位按摩 在实行导乐一对一陪伴分娩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请本院按摩师对全体助产士进行八髎穴按摩知识培训,手法熟练后上岗操作。穴位按摩:由导乐助产士选择八髎穴,指导家属在产妇宫缩时用按摩珠自上而下滚动式按摩此穴位,节律30-50次/分,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半。要求动作轻柔,力度均匀,产妇感到舒适为宜,起到双向调节宫缩的作用。宫缩间隙时停止,让产妇休息。同时指导产妇尽量放松,宫口开全后停止穴位按摩.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1.2.3镇痛舒适度效果评价

宫缩疼痛程度参考WHO疼痛分级标准:O级:无痛、腰酸或稍感不适;I级:腰腹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睡眠不受影响;Ⅱ级:明显腹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但可忍受,睡眠稍受影响;111级:强烈腹痛,不能忍受,辗转反侧,大声哭闹,大汗淋漓[7]。穴位按摩后疼痛表现为Ⅰ、Ⅱ级者为有效,Ⅲ级者为无效。

舒适状况量表:参考王曙红主编《临床护理评价量表及应用》中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eaba研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8],量表有4个维度28个条目,其中生理维度5个条目,心理精神维度10个条目,环境维度7个条目,社会维度6个条目。量表采用l~4级LikeaScale评分方法,正向条目,如“我感觉有信心”,计分方式:非常不同意计分1分,不同意计2分,同意计3分,非常同意计4分。反向条目如“我不想活动”,计分方式:非常不同意计4分,不同意计3分,同意计分2分,非常同意计1分。最低分值为28分,最高分值为112分,分值越高说明越舒适。

1.3统计学方法

SPSS11.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产妇相关指标见表一、表二,由表1,2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镇痛效果,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疼痛产生的重要原因是“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泣而不行,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分娩疼痛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及胎头下降、神经牵拉反射造成局部组织气血不通运行障碍,经脉失养,而引起的下腹疼痛[9]。中医认为次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主治腰背、臀部等经络循环部位的疼痛,穴区内有臀中皮神经,深层有第2骶神经后支肌支分布,可缓解腰部为主的疼痛;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中医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等,穴区内有髂腹下神经,深层有髂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可缓解以腹痛为主的疼痛[10]。穴位刺激能激发体内痛觉调节系统,控制疼痛的感觉和情绪反应,使痛阈提高而达到镇痛效果[11]。分娩痛是一个生理的过程,按摩八髎穴能够缓解产妇产时疼痛,改善产妇舒适度,促进产程进展、操作简单,不需要麻醉师,仅助产士指导家属参与就可以操作,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雅珍.家庭式产房499例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3,9(5):2541.

[2]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1.

[3]王立新,严菊农.分娩过程中产妇需求的质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4):2297 2298.

[4]陈莹, 高微, 郑培. 八髎穴治疗痛经的临床应用概述[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 32(2): 94-97.

[5]李柏文.八髎穴的临床应用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2):61-62.

[6]魏卫红.穴位按摩、拉玛泽呼吸配合导乐分娩镇痛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09年6月第7卷第6期中旬版(总第146期).

[7]秦光利,马汴梁,牛月花.功能性胃肠病诊治与调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10.

[8]王曙红.临床护理评价量表及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46—149.

[9]韦秀芬.穴位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全科护理2014年2月第12卷第4期(总第313期),296-297.

[10]沈丽萍,吴玉莲.水针镇痛在分娩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2002,12(2):191.

[11]李乾,陈慧荣,黎淑洁,等.次髎穴子宫穴注射利多卡因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992 993.

论文作者:张娌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产程中实施八髎穴按摩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娌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