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暴”与和谐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和谐社会论文,审计风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风暴与和谐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李金华审计长连续几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所作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揭露了一些严重的违法违规事件和腐败行为,被媒体誉为“审计风暴”。事实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审计。
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是对和谐社会的破坏
“和谐”一词,意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谐平共生,内和外顺。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因此,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维护民生、发扬民主、遵守法纪、捍卫公共利益的社会,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和要害。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无不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和谐就是建立在公正公平地争取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政府依法保护通过诚实劳动得到的个人合法利益。但有些人却以权谋私,损公为私,损人利己。2003年度李金华审计长的审计工作报告,揭露出大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严重问题,就是明证。这些问题是执政为民还是害民,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破坏?
1、救灾防灾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长江堤防工程是1998年洪水后涉及到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审计抽查11个重点险段发现,水上块石护坡工程不合格的标段达50%以上。审计淮河流域安徽、河南、江苏14个灾区县的救灾资金,发现安徽省霍邱县克扣1804户灾区群众的建房资金360万元;阜南县3个乡镇的17名干部弄虚作假,骗取并私分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20万元,严重侵害农民利益。
2、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人任意倒卖与侵占。武汉市洪山区927亩集体山林地,先后4次被非法买卖,有关单位和个人从中牟利4000多万元。武汉市江汉区后湖乡两个村805亩土地,私营企业华海公司未经任何审批手续,将其倒卖攫取暴利1801万元。东方大学城大量租用农民集体土地,将其中的6007亩(含耕地5728亩)用于建设5个标准高尔夫球场。
3、国有银行,权为谁用?工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向“姚康达”一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7141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购买128套住房,炒作房地产。交行锦州分行与市中级法院等联手作假,核销175户企业的“不良”贷款2.21亿元。企业归还贷款进该行“小金库”,法院收取虚假诉讼的费用 85.3万元存入私设账户。
4、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利为谁谋?2002年5月22日至24日,国家电力公司在武汉开3天人事干部会议,花费达304万元。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广东省贫困县吴川市教育局不仅本局吃掉611万元,而且用发票到下属学校套取现金。
案例所列的害民行为,如果不揭露任其发展,灾民可能流离失所、农民可能种不到地、居民可能住不到房,而有些人却奢侈浪费、巧取豪夺,这种强烈的社会反差自然激起民愤。这些丑陋行为的存在,怎么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呼唤审计
和谐社会决不是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它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利益矛盾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社会利益关系越复杂,冲突与整合的问题就越显要,制度机制转化与创新的需求就越迫切,这成为调整利益结构进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本质性要求。现存社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结构在理论上被看作是社会结构的物质基础,并且是决定该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多元利益冲突与整合的过程中,人们争取和谐社会不可能通过回避“矛盾”和压制“冲突”来谋求多元利益的一致。相反,“矛盾”和“冲突”不仅会形成一种不受旧的制度机制所约束的新环境,而且它还将通过促进新的制度与机制的加速生成,使社会进一步增加弹性和协调性,进而在各种利益分化的相互协调中,为大幅度提高社会和谐程度而提供体制性资源。
国家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审计风暴”的效应,就是通过揭露矛盾,形成一种促进新的制度与机制加速生成的新环境,使社会进一步增加协调性,并为大幅度提高社会和谐程度而提供体制性资源。但是在提高社会和谐程度中出现了不和谐的“节奏”。请看案例:
1、国家电力公司被曝光之后,其相关负责人回敬审计署:“在全体员工紧张工作应对电力短缺的多事之秋,国家审计署披露此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电公司员工的士气。”言外之言,电荒应由审计署负责。这位负责人的声音真不如一位电力系统的网民和谐,他说:“不严肃处理,更会影响全国人民的士气。我看是影响了腐败者继续腐败的士气,不是电力职工的士气。”
2、审计清单显示:“1999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动用中国奥委会专项资金1.31亿元,其中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小区1.09亿元,用于发放总局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补贴和借给下属单位投资办企业2204万元。”该局一位人士答辩说:“希望媒体避免失实报道,不要炒作。再过几天中国奥运代表团就将成立了,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支持中国代表团出征雅典,为国争光。”应“避免造成对备战、参加雅典奥运会和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负面影响。”《中华工商时报》的评论指出:“这是否意味着,假如中国选手在雅典兵败滑铁卢的话,全国人民是不是应该齐心协力地‘声讨’国家审计署而不是‘问责’国家体育总局了呢?”
对于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一种观点认为:“将来审计署要成立审计报告审查委员会,要有一班专业人士来审查审计报告,实行合议制,使审计报告更加客观公正。”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第一,审计报告出台前要经过特定程序:首先,审计组到被审单位的审计工作底稿都有被审单位的签名,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要口头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审计报告出来后再出具审计意见书;其次,审计数据要经过三级复核审定,审计组对底稿进行复核,审计组所在专业司局进行复核,署法规司审计复核处进行再复核,重要的审计数据还要经过办公厅、审计长审批。第二,审计如医生对就诊者的诊断,医生的诊断书没有必要再找专家合议。第三,被审单位若对审计报告有异议,可进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阶段,但审计署法规司审计复核处的一位官员证实,“至今基本没有构成诉讼的案例,复议也非常少。”
李金华审计长说:“惩治腐败,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看法。我当时就给审计作了个定位:审计不仅仅是监督,还是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这些年审计工作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推进政府——特别是管钱的部门行为的公开化。”营造和谐社会,推进政府的民主和法治建设,离不开审计。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完善国家审计制度
强化审计的独立性。《利马宣告》中,最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被表述为三个方面:最高审计组织的独立性,最高审计组织成员和官员的独立性和最高审计组织在财政经费上的独立性。前些日子,一些学者在论证审计还能发挥更大作用时认为,国家审计应隶属于全国人大。从体制上讲,隶属于人大的独立性可更强些。但是,归了人大作用就那么大?关键在于审计机关能否执政为民。同时,涉及到宪法和审计法的问题。目前在增强国家审计独立性方面可先做三件事:一是提高国家审计署的规格,真正的监督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外在的带有强制性的控制和约束,德国的康德曾说过:监督主体应“具有更大的权力,至少也要与它要去限制的权力一样大。”二是地方审计机关像党的纪委系统那样,双重领导以垂直领导为主。三是审计经费应单列,如总理基金。审计机关的“八不准”是自身维护独立性的廉政措施,从源头上保证充足的审计经费,可充分发挥其独立性。
完善审计公告制度。李金华审计长说:“审计不是风暴,而是透明。”媒体所称的“审计风暴”,其实是审计报告的轰动效应。审计报告是审计风暴的载体,审计报告之所以引起风暴效应,一是敢于揭露违法乱纪的严重问题,二是公开透明,不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且向全国人民公告。纳税人看到损害自己利益(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群情激昂,公开谴责,产生一些风暴式的轰动效应,不必大惊小怪。
其实,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始于1999年,但称之为“审计风暴”却在2003年。该年的6月 25日,李金华审计长全文公布了牵涉很多重要部门的审计报告。从2004年开始,审计署在审计报告公开的基础上,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