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态融合”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论文_唐小璇

唐小璇

广西博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乡村地区旅游行业建设受到各方高度重视。其根本原因在于乡村旅游不仅能让游客体验乡村人情风光,而且对于提高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证乡村旅游规划效果得以彰显,应在“四态融合”条件下开展乡村旅游规划,继而将乡村旅游规划中各方面要素充分表达出来。本文将从“四态融合”角度出发,对乡村旅游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引入相关实例,突出乡村旅游规划优势。

关键词:“四态融合”;乡村旅游;规划

引言

为保证有效、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提高乡村实体经济的发展,还应在“四态融合”支持下开展乡村旅游规划工作,拓展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渠道,缩小乡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同时,还应深入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性、乡村意象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应实例阐述“四态融合”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作用,提升乡村规划水平,以确保乡村规划能够满足我国各地区的综合发展要求。

一、乡村旅游与乡村性

所谓乡村性是指有别于城市专属于乡村的本质属性,从供给角度可以概括为乡村空间、乡村文化、乡村产业和乡村环境等,具体表现在小规模的空间、农业的本质、原生性的乡土文化和原始性的自然环境等方面。而乡村意象也就是乡村性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在游客认识体系中所形成的图形。乡村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乡村意象,即乡村空间、乡村文化、乡村产业和乡村环境在游客认识当中形成的集形态、文态、业态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意向。对乡村性的追寻,是当前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有乡村性的乡村旅游才有魅力和活力。乡村旅游承载着乡村性,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和丰富乡村性。

由于乡村性与乡村旅游规划效果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保证乡村旅游规划效果,应对当地乡村性展开全面分析,加强乡村性分析力度,据此合理规划的乡村旅游产业,确保乡村旅游规划的效果和理论指导性。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一个地区的乡村性,凸显该乡村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使游客对于该地区固有文化属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需要打破传统旅游规划的固定思维,从乡村性方面着手开展乡村规划研究,充分考虑乡村性特征,合理规划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确保能将乡村空间、生产、生态和文化等独有特性充分展现出来,最终实现乡村旅游规划“质”的飞跃。

二、乡村意象与乡村性

乡村意象所包括的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这“四态”可以互相强化、互相呼应,但也可能相互矛盾(见图1)。因此,需要缓解乡村意象中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这“四态”之间的矛盾,需要扬长避短,整合“四态”融合优势,弱化元素间的对立和冲突,将“四态”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业态立村、形态塑村、生态美村、文态兴村,四态协调发展,共同构成一幅美丽乡村图像。因此,规划设计人员应将“四态融合”模式充分运用在乡村旅游规划之中,以确保规划能够将该乡村地区的“四态”特点展现出来。同时,规划设计人员应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四态融合”上,加强空间控制提升、文化保护、产业拓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进一步巩固该地区的乡村意象与乡村性,提升旅游规划的效果和指导意义。

图1 乡村性与乡村意象关系示意图

三、基于“四态融合”的乡村旅游规划实例

浙江舟山市嵊山镇既是渔港重镇、舟山渔场中心,我国海岸线的中心点,浙江省最大的鲜活海水产品出口基地,又是嵊泗列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东方圣托里尼”的美誉,而且距离上海仅2小时的路程,区位条件极为优越。为了使嵊山镇旅游规划能更有效指导嵊山镇的乡镇建设和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本节将从“四态融合”的角度出发,从空间结构、文化内容、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中提炼、总结、构建出嵊山镇乡村意象中涉及的“四态”的特点和特征,并将整合后的“四态融合”理念引入到规划的各个层次当中,提升旅游规划的实际指导效果。

在形态构建时,对嵊山镇现有的依山傍海型乡镇布局、环岛旅游景点分布和海洋渔业产业布局的乡镇空间结构开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体城镇发展方向和空间控制要求,保证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产业设施、景区景点、旅游服务配套之间的各项空间得以重新组合、优化,以便更利于旅游线路安排,海洋旅游产业和旅游相关配套产业的纵深发展。

在业态构建时,应充分运用可量化的产业评定指标体系,对嵊山镇各项产业展开详实的调查研究,分析嵊山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岛农业、民俗手工业等之间的关联性,确定嵊山镇的主导产业。通过整合、发展主导产业,扩展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等措施,促使嵊山镇各产业之间形成和谐共融的状态,最终有利于提升嵊山镇的产业发展空间。

在文态构建时,应对嵊山镇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地方人文历史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总结、精炼出嵊山镇最具有代表性、特色的文化核心,以目前和未来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艺术、文化创意等,设计深度体验式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及富有嵊山镇特色的旅游商品等,有效推动旅游手工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增强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

在生态构建时,应立足于目前嵊山镇的生态环境现状,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制定生态系统保护章节,对生态脆弱区域实施重点保护工程,对已经遭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提出修复意见和建议,并敦促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措施并落实到位,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旅游和其他各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在规划中充分运用“四态融合”理念,积极改善嵊山镇“四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力发展嵊山镇海洋旅游业,确保规划能够满足嵊山镇未来的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文化聚魂和生态保护的发展需求,实现提升嵊山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乡村旅游规划的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需研究目前乡村旅游规划的缺陷,通过对地区的“四态融合”展开深入分析,并针对乡村地区的空间、产业、文化和生态发展等方面提出各种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法,确保乡村旅游规划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促进乡村旅游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扩大乡村地区旅游知名度以及提高地方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桐.“四态”融合理念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05):23-26.

[2]余慧,肖瑜,邓鸿成.“四态”融合的传统小城镇更新规划策略——以蔓耗镇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1):7-11.

[3]杨明生.以四态融合发展打造品质之城[J].城乡建设,2017(04):1.

[4]任婧,刘蔓,吴丹.基于“四态融合”理念的一般场镇改造规划初探[J].小城镇建设,2013(03):46-49.

论文作者:唐小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基于“四态融合”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论文_唐小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