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论文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论文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

朱波

(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目的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口语表达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学内容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优化原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故此,本文主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特点开展分析,其次分析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浅谈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最后介绍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其他改革建议,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是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与突破。而通识课选修制度的目的是打通文、理、工相互隔离的壁垒,达到知识的融合与方法的贯通,使文科学生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理工科学生兼具人文素质的底蕴,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1]

频率补偿是使声音的特定频率成分按处理要求给予提升或衰减,使节目信号音质得到改善,使语言节目的可懂度和清晰度获得改善,从而达到美化声音的目的。频率补偿既可以改善音质制作特殊的效果,也可以增加临场感,弥补频响的不足和缺陷,减少噪声和传声器摆放带来的影响。例如,在节目制作中发现语言信号存在齿音,声音略显单薄无力并且不够明亮时,用频率均衡器对6-8kHz的高频进行衰减,以消除齿音, 分别提升100Hz和2kHz左右低频和中频分量,以增强语言的丰满度、明亮度。经过处理的声音清晰度、丰满度、圆润度、真实度、平衡度有明显改善。

《演讲与口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因口语表达知识与技能为应用型人才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所必需。

“一个角色59个演员”开了个恶劣的先例,假若这种做法得不到遏制,影视制作“卖道具”进而“卖演员”之风愈演愈烈,人们对影视行业的美好期望,恐怕将烟消云散,化为泡影。这一点,应当引起深切的忧患和警惕。

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特点

口才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家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教育价值以及重要性。戴尔·卡耐基曾经被美国称之为最伟大的心灵导师说过,成功的人主要借助于15%的专业技能知识和85%的人际关系与处事能力。其中人际关机与处事能力中口才的作用性主要起到润滑的作用效果,甚至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2]。且无论针对二战期间亦或二战之后,即无论是战争其还是和平年代,口才作为世界三大重要武器之首。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口才的重要性。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或“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等,都充分着体现口才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发挥着展现自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效果,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别人的信任,带来事业上的成功,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强。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讲,培养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流能力,是奠定大学生未来职场生涯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属于研究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高等教育新型模式,且具有一定的研究型、专业性、针对性特征,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同时又重视知识技能的实践操作性,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宗旨主要以培养高素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中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用性特征,因此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全面的把握。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演讲与口才》的通识选修课具备的主要特征,应该将《演讲与口才》的通识选修课设计成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演讲与口才》通识选修课的教学体系。这门课程应该具有普遍性质的知识讲解与能力实践训练的特征,通识还要具有专业性与职业性特征[3],才能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听说读写的职业技能,尤其是语言交流、语言沟通的职业核心素养能力,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增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就业率,还能够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 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知识面广,上课时间有限,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匹配

口语不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只有能动地适应表达对象的心理、年龄、性别、文化修养、职业、地位的差异,并使表达内容、形式与表达的社会环境、场合环境、人际关系环境、时间环境协调统一,才能获得表达的成功。只有学识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较强的综合材料的能力,才能在短暂的准备时间内从脑海中找到生动的例证和恰当的词汇,才能宏观地把握现场情境,调节气氛。

最后,美国政府在执行制裁政策时会采取个案审查原则,综合考虑个案特殊情况,再做出是否予以制裁的决定。例如,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规定了专门的特殊许可制度,对那些本应受到制裁的行为,如果通过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个案审查并得到许可,就可以免受制裁。

由上图和表2可知,BP神经网络法与基于小波变换的BP神经网络预测法相比较,后者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相对误差也明显减小。

(二)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程的高实践性不协调

近年来,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在诸如文秘、公共关系学等与演讲、论辩、谈判等活动密切相关的一些专业,在其专业课《演讲与口才》课程建设中逐渐摸索出了“项目化设计”的教学模式[7]。课程项目化指将课程主要内容设计成综合性或者个别技能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始终,用项目和任务囊括新知识,将教学要点穿插在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中,激发学生思维,让他们能逐渐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各个学校和专业在设计项目时的思路和特点不尽相同,彼此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相互借鉴。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在项目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重点,如:掌握设计表达的逻辑层次,在这一重点的指导下,可以设计基本表达方式“三点论”的实践项目,使学生体会到“三点论”在写演讲词(尤其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兴发言)、发表意见、写文章等方面很有效,有助于组织语言,避免思维混乱。也可以设计“如何合理使用关联词”、“话语如何能做到精炼”的讨论项目。

但是在课时有限,学生人数多且相互缺乏认同感的情况下,老师想组织师生互动和实践训练相当困难[6]。一方面难以匀出时间结合相关基础理论设计和实施实践环节,另一方面难在要花时间和精力说服学生投入训练,就算能学生配合训练,太多的学生又会处在无事可干,甚至是漠不关心的状态中,最后花了时间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探索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也常常徒劳无功,实践教学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构建,学生人数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但通识选修课上课时段学生课业时间安排得往往很满,无法满足实践能力考核,最后也只能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考核评价,学生会因此而认为课程忽视实践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途径就是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演讲与口才最终要落实到口才训练上,学生们比较一致的学习目标是希望能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明显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技能,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 学生轻视通识选修课的课后学习,推荐参考资料成为尴尬

做为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还需要做研究和筛选,很难选到合适的教材,已有的相关教材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不适合用于公选课教学,而且学生也不愿意购买教材。若想弥补课程时间段,内容设计不能完全完成的缺憾,本可以向学生推荐参考资料,但实际的情况是,娱乐性强的视频资料或许有少部分学生会去观看,但是文字资料甚至是公开课一类的视频资料就很少有人能问津。学生们对通识选修课的态度似乎仅仅停留在上课的仪式上,只要坐进课堂便可问心无愧,课后学习查阅资料基本是浮云。

三 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学内容改革建议

(一) 结合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因为《演讲与口才》课学科交叉性太突出,所以想等待一本完备的教材是不切实际的,教师上课时应有意识有选择地介绍相当权威的学科研究成果,如现代汉语用词的变化、不同群体的接收信息习惯、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修辞与语境的适应性,甚至是对新闻的解读和评论等等,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短板和思维局限的自觉性。

(二) 借鉴项目化设计思路

由于选课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独来独往,仿佛萍水相逢,陌生感突出,导致选修学生人数多但投入程度低、课堂氛围冷淡、师生的交流互动只能走形式等问题。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授《演讲与口才》通识选修课程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与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自由活动的机会,这种自主学习与自由活动的机会,并不是没有约束的,任其学生自由发展的,而是教师要积极发挥为教学主导的教育思想,把握自主学习与自由活动的大方向,便于学生及时的查补缺漏,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自由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获得真正的收获,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未来发展,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实现通识选修《演讲与口才》课程良性发展。

可见,《演讲与口才》的内容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性很强,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学生如果想在口语表达方面取得明显进步,显然是需要很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的,但是通识选修课的一个特点就是上课时间短,最多只有24或者32学时,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老师的课程设计必然面临选择,即有么只能介绍部分相关基础知识而忽略实践训练,要么只能重视实践案例分析而放弃知识系统介绍。如果想按学生的需要来选择,也很难实施,因为多数学生选课盲目性很突出,或许是为了兴趣和学分,或许只是因为抢不到别的课程不得已而为之,学习目标自然就很模糊[4]

(三) 增强权威性研究成果介绍

在资讯发达、大众文化影响广泛的当代,学生们接触信息固然多,但是信息常常是混杂的,究竟该如何看待世界上每天发生的新闻,如何辨别别人表述的是非优劣?这不但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更是锻炼思维的敏锐度和准确度的参照物,若教师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自顾自“演讲”,肯定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要真正拓展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表述思想的能力就一定要在课堂中实时加入实际案例,选择一些更贴近实际生活、学生一般比较关注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四) 坚持以学生为本与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再如,围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重点,可能设计“专注聆听”“拓宽关注的广度”“追求多角度思维”“有逻辑的阅读”“写作与修改”等相关的实践体验。

四 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其他改革建议

(一) 培养教师队伍,逐渐以小班教学为主

通识教育的“通”是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的“通”,其一大优势应该是给予学生大量的自由思考和讨论时间,而现实是由于没有时间的保障,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大班上课模式容易导致“通识教育知识化倾向”,就是仅掌握相关知识,而没有达到深度体会、思维训练和文明养成的境界。

要解决这一问题,当然就应小班教学,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要实现小班教学,教师储备是关键。

构建新闻真实世界的“好搭档”—基于AI和区块链技术的新闻真实环境探讨…………………………………………………胡航,崔艳菊(4,96)

路上,吴朝晖坐在出租车里,看着车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想洁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不清楚。他感到悲哀,难道自己的命运就这么被人家攥在手里,随意捏来揉去。洁净要捏我什么呢,吴朝晖猜着答案。

(二) 加强对选课的指导

关于大学选课制度,古今中外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如虽然英国大学并未在具体的学科上对通识教育进行限定,但在他们看来,把多种文化科目系于专业学习之中,比任凭学生在诸多科目中杂乱无章地选修好。例如,在怀海特看来,“并没有一门课程只给学生普通陶冶,而另一门课程只给专门知识。为了普通教育目的而学习的学科,也就是专门地去学习的专门学科……你不能把一件无缝的学问外套割裂开来。”

目前,学生们在选择通识选修课时,确实有面对无所不包的像“大杂烩”或“拼盘式”的课程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各科目之间的联系性降低,再加上学生选课“避难趋易”,加重了学生选课的难度,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学生就可能干脆就只为了学分而选课。学生需要得到更加清晰的选课指导。

简单而言,选课不能盲目,不能只看学分高低和老师打分高低,要与学生自身知识背景和思维基础结合,就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而言[8 ],建议在选择时考虑与自己专业和职业规划的关联度、自己可以对这门课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等。

参考文献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教育的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21.

[2] 岑泽丽.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通识课程教学设计探究[J].广西教资育学院学报,2016(6).

[3] 王骏飞,付明,李淑艳.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策略探究[J].价值工程,2014(7):296-298.

[4] 李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刍议--以《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9):6-8.

[5] 薛念文,王鹏.注重人全面发展的大学“演讲与口才”教学过程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45):219-221.

[6] 赵亚飞,范颖.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以安徽合肥学院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7(7).

[7] 原炜飞著.《演讲脱稿的艺术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 第 4 页 .

[8] 戴尔·卡耐基.《 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 最新版》[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6.

本文引用格式: 朱波.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15):110-11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15.038

作者简介: 朱波,女,云南省大理市人,大理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和传播语言学。

标签:;  ;  ;  ;  

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选修课《演讲与口才》教学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