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护理的实施对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论文_郭静文

健康教育与护理的实施对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论文_郭静文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将个性化健康教育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常规健康教育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结果:护理前两组对自身病情认知度评价结果对比P>0.05,护理后研究组认知度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完全依从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融入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及遵医嘱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老年营养性贫血;个性化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营养性贫血是一种造血功能低下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不同类型,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发病后将对其生活质量及家庭负担均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将个性化健康教育融入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的具体影响,以期为今后护理此类病患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中男49例、女39例,年龄61-87岁、平均(73.15±0.16)岁,疾病类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4例、缺铁性贫血5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入选本次研究的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均含44例患者,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均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如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各项治疗措施、配合患者完成必要的临床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预防各类并发症发生、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常规健康教育措施,即利用展板、画报、宣传册及集中讲座等形式为患者提供营养性贫血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服务,具体如下:①教育前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掌握其学历、职业等相关资料,整合信息后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②教育前可询问患者感兴趣知识点,并于教育过程中重点讲解;③主动询问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意见,及时采纳其合理建议;④针对受教育程度较高、日常生活与医疗行业密切接触者,在教育过程中可适当使用专业术语,而针对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则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成健康教育;⑤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疾病知识小视频,此举有利于患者直观获得疾病相关知识并提高其接受程度;⑥除告知未遵医嘱治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遵医嘱治疗对疾病的积极意义外,还可利用聘请既往成功治疗典型病例来院举办座谈会分享治疗经验,同时应例举既往未遵医嘱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病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观察指标 ①依从性:遵医嘱用药及配合检查次数远大于未遵医嘱为完全依从,反之完全不依从,二者相当不完全依从,遵医嘱用药包括按照医嘱规定时间、剂量、种类等信息使用药物;②认知度:于本次护理前后均指导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独立填写由本科室自拟疾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涉及疾病发生原因、常用治疗方法、药物不良反应、未能及时治疗所致后果等,问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提示患者对疾病认知度越优(正相关);③满意度:指导患者利用卫生与人口计划委员会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本次护理服务,该问卷内容涉及基础护理、关爱患者、病房管理等内容,问卷满分60分,分数与满意度相关性同自拟认知度调查问卷。

1. 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数据传入SPSS.19软件,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依从性 研究组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遵医嘱治疗完全依从率高达88.64%,对照组仅为50.00%,数据对比P<0.05(如表1)。

2.2 认知度及满意度 经分析可知,护理前两组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对自身病情认知度评价结果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对自身病情认知度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组认知度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数据(两组间、各组内)对比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营养性贫血主要发病原因在于机体铁、维生素D、叶酸等物质缺乏,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形成及红细胞生成情况,患者发病后将表现出皮肤干燥、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神经痛、毛发脱落、反应迟钝等症状。研究表明[1],由于老年人群大多伴有牙体牙髓病从而无法充分咀嚼食物,加之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因此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减退,提示此类人群发生营养性贫血几率较高,而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营养性贫血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研究表明[2],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营养性贫血,但由于老年人群大多存在对此病认识度较低、未能够充分重视自身病情、不信任医护人员等情况,因此不利于其积极配合遵医嘱用药,临床疗效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针对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但有研究显示[1],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以临床护士为主导,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临床护理领域深入研究,个性化健康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护理工作中。顾名思义,个性化健康教育即根据不同的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及内容,从而有效消除统一健康教育因个体差异所致效果不良情况,同时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并接受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更优的教育效果。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认为,研究组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健康教育后,其对疾病认知度显著高于仅提供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且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更优,此结论与朱志兰[1]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融入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及遵医嘱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志兰,何伟华,华琴等.健康教育与护理对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治疗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19):110-111.

[2]潘雨利,邵建立,于晓丽,等. 对离休干部营养性贫血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装备,2014,15(S2):315-316.

论文作者:郭静文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与护理的实施对老年营养性贫血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论文_郭静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