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论文_朱斯雨

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论文_朱斯雨

(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廊坊 065201)

摘要:《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本文以"殖民主义批评"为视角,揭示根植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表现,并阐述鲁滨逊以典型殖民者的身份,有计划地采用军事手段、经济手段和文化手段对"星期五"进行赤裸裸地殖民,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从而造成“星期五”自我身份丧失的悲哀。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殖民主义;殖民手段

一、引言

《鲁滨逊漂流记》创作于十八世纪,当时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并确立了自己作为殖民霸主的地位。作家丹尼尔•迪福受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创作了一个以航海冒险和开发无人居住的岛屿为主题的小说,小说反映了欧洲殖民者扩张海外土地进行殖民的情况。这些主题实际上是英国殖民时期殖民主义的缩影。在小说中,鲁滨逊本人是一个典型的殖民者,他似乎被困在岛上,但实际上他自己接管了这个岛,并使它成为他自己的殖民地。从这个角度来看,鲁滨逊是这个岛的统治者,这显示出殖民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强者制定规则,弱者别无选择,只能服从。本文旨在揭露《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主义的各种表现及殖民手段。

二、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

英国的殖民主义产生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是殖民扩张的主要主动者,他们通过海外虐夺,殖民扩张和军事镇压等手段大肆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由一个领土的政治权力在另一个领土上建立殖民地,随后对该殖民地进行维护、扩张和剥削。殖民主义也被用来描述殖民政权和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通常是殖民者和土著人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欧洲殖民时期从十六世纪持续到二十世纪中旬,几个欧洲大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建立了殖民地。《鲁滨逊漂流记》诞生于启蒙时期,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代。小说以反映殖民主义形象、传播殖民主义思想为理由,提高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化进程。《鲁滨逊漂流记》以特定的文学方式为扩张、侵略和殖民辩护。在小说中,鲁滨逊的形象不仅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欧洲殖民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从殖民理论的角度看,《鲁滨逊漂流记》也表现出一种殖民思想,探索殖民主义主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殖民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领土殖民和经济殖民,他们开始殖民人民的思想即是文化殖民。文化殖民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殖民和宗教殖民。

三、殖民手段

1、经济殖民

《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章中提供了鲁滨逊的家庭背景,他出生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这表明他的思想中充满着资本主义是无可厚非的,并且给他埋下了成为殖民者的根基。但鲁滨逊不满足于当下生活,他想要冒险,想要探索世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非洲卖东西,经营种植园,贩卖黑奴赚取金钱,这就是殖民者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经济殖民。鲁滨逊航行到较落后地区,销售从上级带来的产品。殖民化是一个由中央权力系统支配周围环境的过程,殖民主义意在统治现有的土著人民及移民殖民地、贸易点和种植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鲁冰逊的道德和价值观念表明他是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一员,他认为奴隶贸易是合法且合理的存在。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典型表现。

2、军事殖民

从鲁冰逊和“星期五”见面开始,可以发现殖民主义的一些表现。鲁滨逊使用暴力或军事手段也就是枪支弹药从食人族手下救下了“星期五”。这种手段可以称之为军事殖民,殖民者常使用超级军事力量使弱者服从。“星期五”对鲁冰逊的绝对服从与忠诚不仅是因为救命之恩,也因为鲁滨逊手上有枪支武器。就像西方大国入侵亚洲落后国家一样,正是通过枪支炮弹等军事力量,打开了许多国家大门,使其军事殖民化。

3、文化殖民

在小说中,美洲和非洲的土著人在某种程度上被西方人妖魔化了,他们的文化被认为是野蛮且不文明的,是西方文明眼中的“异端”,是不被认可的存在,这也是18世纪殖民主义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因此鲁滨逊决心对“星期五”这个“野蛮人”进行驯化,帮助他认识到这种情况是多么可怕。然而事实上,星期五拥有其自己的文化身份,尽管这个身份似乎是原始且落后的。可鲁冰逊作为殖民者否认这种文化,认为只有他自己的高级文明文化才是有道理的,星期五的原始主义甚至算不上是一种文化。《圣经》是西方精神世界的根源,正是通过圣经,鲁滨逊成功地使“星期五”在宗教信仰上殖民化,并使他成为一名基督徒,彻底抛弃其原有的非洲土著文明。在传授《圣经》思想时,鲁滨逊教导“星期五”开始学习英语,放弃土著语言,使其在语言上也殖民化。鲁滨逊使用的这种手段统称为“文化殖民”。通过文化殖民手段,殖民者会让当地土著居民相信殖民者的文化是优越的。这样当地人就会放弃他们原来的信仰,甚至放弃他们自己的文化。这样,殖民者就能完全控制弱势群体即当地的殖民地人民,使其殖民化。文化殖民手段相比于经济、军事殖民手段本质上更能摧毁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存在。

四、结语

《鲁滨孙漂流记》是殖民主义者的典型代表作。从鲁滨孙的性格中可以看出,他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殖民主义者,他重视财富,认为财富是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上岛之前的早期商业鲁滨逊表现出了他的第一种殖民手段---经济殖民。他用枪支和武力解救星期五显示了他的第二种殖民手段---军事殖民。最后对星期五进行改造,向他传授英语,放弃原始部落语言,对他灌输《圣经》思想,使其开化,这都展示了他的第三种殖民手段---文化殖民。到了19世纪,西方殖民者便是使用这三种手段,企图对亚洲落后国家进行殖民侵略,使许多国家成为其殖民附属国。

参考文献

[1]许晓琴;《鲁滨逊漂流记》:18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J],世界文学评论;2007(01):28-30

[2]房敏;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行为[D].山东:山东大学,2010.

[3]许存勇;《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后殖民主义因素[D].安徽:安徽大学,2012.

作者简介:朱斯雨(1997年-),女,汉族,广西玉林市人,就读于华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朱斯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论文_朱斯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