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紧密结合论文_王水英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紧密结合论文_王水英

王水英(江西省临川一中 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国情乡情教育、人地环保教育和法制国策教育等方面,从而点亮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之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48-01

中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和具有广泛联系性的学科。地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潜移默化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内容极为丰富,它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国情乡情教育、人地环保教育、法制国策教育等。做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中结合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下面就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1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1 通过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大物博,气候宜人,特产丰富。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的大家庭,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生活富裕美好,感到生长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工业》时,可以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揭示旧中国工业生产的落后、片面和布局的不平衡,进而说明建国五十年来工业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卫星上天、洲际导弹的成功发射、银河巨型计算机的诞生,一直到“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这样,学生自然会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中国繁荣富强”的科学结论和感到生长在中国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

1.2 通过中国地理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我在讲授《中国的疆域》这一节中的“海域位置”时,强调说明我国虽然海域辽阔,但进入太平洋需经过别国的海域,只有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因此,在人类大规模向海洋进军的今天,祖国统一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渗透国情、乡情教育

2.1 对学生进行人口最多的国情和石首乡情教育。在讲授《中国的人口》这一节内容时,要给学生讲清楚“中国人口最多的国情和石首人口密度大的乡情”等这些方面的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大,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比美、俄、日、印尼、巴西几个人口大国之和的人口总数还要多,再加之增长迅速,农村人口比重大,分布不均匀等特点,构成了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石首人口比较多,人口密度大的乡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对学生进行“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国情和石首山区的发展情况教育。在讲授《中国地形》一节中“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时,我结合《我爱茂名》乡土地理教材知识,讲了石首市的地理环境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一乡情。这样,学生对石首山区的地形就有了大概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我接着和学生一起讨论了石首的山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石首市今后的发展方向。要求学生在认真思考,提出切实可行方案。各抒己见,激烈争论,互相启发,最终达成共识.选择出较满意的答案:可以利用广大荒坡草地,植树造林,种植荔枝、龙眼、香蕉等水果,既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持水土;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科技教育事业等。接着我又让学生明确:要想富,先修路,要先解决交通问题。并且结合我们石首人热心为铁路的修建而慷慨捐资的事迹来做依据。学生们都很激动,大家纷纷表示也愿意为石首的建设出一份薄力。这样,首先不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而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3 对学生进行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基本国情。在讲授《中国的民族》一节时要让学生从小知道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意义,知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逐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而且我还举了美国的例子,美国虽然也是多民族国家,但白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享有的特权和黑人在美国社会中受到的待遇是不平等的。这说明一贯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美国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平等” 和“人权”,可是美国却打着“人权”的招牌对中国进行恶毒的攻击,从而剥下了美国虚伪的漂亮外衣,使学生明辩了是非,从而更加爱我们的祖国更加要发愤图强。

3 渗透人地、环保教育

中学地理课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三者的关系,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包括能源)发展生产。人类的一举一动关系到所生存的环境乃至整个地球的未来。地球上的环境是否受到破坏,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命运,为了使环境永远生机勃勃,同人类和谐发展,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中学地理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有人地、环保方面的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海洋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所居住的周边环境是怎样随着人类的活动而改变的,使学生懂得怎样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地形》一节中的黄土高原地区时,让学生知道: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究其原因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协调发展的结果。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从当地自然特点出发,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使学生明确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之间的人地关系,教育学生加强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总之,地理教学中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极为丰富,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点亮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之光,始终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确定中学地理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选择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创造出最佳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让地理课堂成为授业育人、氛围和谐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1]王群.点亮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之光[J].考试周刊,2014(37):138.

[2]张世明.浅谈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J].软件:电子版,2014(8):51.

[3]权孝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之我见[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21):78.

论文作者:王水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紧密结合论文_王水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