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现状分析及政策启示_信贷风险论文

我国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分析及政策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现状分析论文,我国论文,政策论文,信贷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企业管理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成熟,贷款资金可得性低。在征信体系、补偿与担保、银行审贷、非正规金融信贷迅猛增长以及政策落实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前提下,小微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迂回复杂。对此,政府已出台并完善了涉及税收、政府采购、金融及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国小微的信贷风险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二、小微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一)小微信贷发展现状

受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曾在18个月内连续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社会信贷融资总规模到达历史新高,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

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近年来增长强劲,微贷技术与风险管理技术有所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在银行网均贷款方面优势依然明显,专营机构进一步发展,事业部制的小企业专营机构获益明显,民间金融不断阳光化,2012年初,规模约为3.5万亿至4.5万亿元,小额贷款机构发展速度迅猛,国家开发银行近年也在小微信贷中体现了良好的整合社会资源导向作用。

(二)小微信贷风险影响因素

1.经济制度背景

我国小微企业具有风险抵御能力弱,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分析能力较弱,应变能力不足等特征,经营与信贷风险受宏观经济波动及经济制度、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与其他经济主体,小微企业竞争力有限。对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预知能力上存在劣势;同时,企业反应决策不够敏感,自身规模又有限,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单方面承受外界带来的影响,却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恰当措施进行抵御或缓解。

2.法律法规与市场建设

由于签署的贷款合同受到各项法律法规的限制,各类限制都能对贷款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信贷审批、发放,以及在事前和事后的风险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市场因素作为掌握较为困难但又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分析其对信贷风险影响的关键和难点就在于除了对未来市场要有合理的预期,还需要研究市场及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需求市场的转移、传递以及替代市场的出现与变化。

3.信贷模式及信息披露因素

我国传统信贷模式正处于改革与发展中,商业银行的流程化改造的“信贷工厂”模式、零售模式以及商业银行专营机构模式兴起。信贷中贷款审批流程显得十分重要,大体涵盖了小微企业绝大多数的“硬”信息与“软”信息。现有情况下,“软”信息的合理判断对信贷风险管控意义重大。因此,贷款审批必须建立在高度透明的风险分析的评价之上,在信贷风险不透明的前提下,会使贷款审批变得盲目与被动。

《贷款通则》第40条做出对审贷分离的规定,降低了发放的贷款成为潜在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也突显了商业银行风险收益不匹配,引发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利用“软”信息,对不同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待遇形成信贷配给行为。贷款审核与分析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审贷结果也有重要影响,需要最大限度避免分析评价人员的主观偏颇。并应满足合规监管的内容,研究每笔交易贷款的贷款条件,多层次多角度监视信贷风险,尽可能多的掌握客观变量因素。

4.小微企业经营情况

就企业自身而言,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信用风险上,重点在于信息不对称。我国小微企业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信息获取不足、产业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市场调查。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小微企业,技术更新不够,建立初期对资金需求量大,又缺乏足够的人力及抵押担保物,难以起步;对于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经营受制于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整体水平的波动影响,信贷风险可控性差。

体现在财务信息管理上,首先,小微企业现金流错配的现象较为明显,用于投融资的期限与现金流、资产负债与贷款总额的错配会引发企业贷款偿付的危机,其二,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预警与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以上原因易引发高违约率、高破产率与吊销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5.抵押/担保条例

小微企业存续变动大,经营能力不强,且具有较少的可抵押资产,担保机构对其担保意愿不高,影响了企业贷款的增信等级。我国实物资产的担保、抵押行为存在较大困难: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为集体用地、宅基地,同时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较为普遍,还要考虑抵押品的估价、变现能力、实物价值保持时间及处理的程序费用,抵押产品的选取尚需创新。不同于美国全面的风险担保体系与中小企业管理局、金融投资公司和政府资助的多管齐下;日本政府介入的方式,贷款计划的政策指导;德国的全能银行建设及财政预算中的小企业信贷补贴,我国的担保机构尚需整顿与完善。

6.非正规金融渠道

由于影子银行、民间金融作为非正规渠道能够给一部分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这些资金供给者的身份,在逐步光明化、规范化。影子银行的融资方式较为隐蔽,受监管少,融资成本逐级增加,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部分曲线流出的信贷资金在民间借贷链条出现风险甚至断裂的情况下,不仅在贷款审批中存在局限性,安全性也无疑会受到挑战,对信贷风险的影响需要综合考量。

(三)小微信贷风险综合分析

根据上式得到的精炼贝叶斯均衡博弈,获得以下综合结论:第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消除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关键在于企业信用能力与企业的征信行为;第二,众多小微企业由于不规范存在各种信用问题,需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提高竞争力,使企业的信用建设得到根本保证;第三,小微企业比较弱小,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需借助征信体系、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社会信用担保体系等外来辅助力量;此外,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会对企业信用建设起重要作用。

三、小微信贷风险政策建议

(一)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补偿担保制度

小微企业缺乏专门提供该类企业信息的机构或数据库,我国银行征信系统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程度进展,但在实际贷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需进一步扩大该系统平台对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良好的补偿与担保制度可以给予小微企业信用增级,从而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控。

(二)优化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制度

在商业银行对小微信贷的审批中,不仅要基于我国特殊情况合理考虑相关的“软”信息和“硬”信息,也应将供应链理论的思路转化到贷款中,倘若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上下游是有固定的较为垄断且资信情况出色的企业,或者考虑到一些内在的人力资本要素对信贷风险也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产业链企业的数据库的建立。此外,对商业银行审批的流程与效率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已有数据表明,拥有较少网点数的中小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争夺中小企业客户实力已有所增强。同时,商业银行专营机构进一步发展,就标准事业部制的小企业专营机构已在微贷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上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还需抓住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扩大“信贷工厂”和零售贷款服务的实施。

(三)促进小型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的合规发展

大型金融机构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有重要的历史原因。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差异较大,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企业信贷问题的重要出路,同时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模式、风险收益比与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倘若能专于小微企业信贷,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产生规模效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环节有所帮助。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信贷困境。但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只能是正规金融的补充。我国必须不断提升和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强化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在有效防范影子银行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及其市场深化,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弥补当前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不足。

(四)满足小微企业升级转型的需要

小微信贷的核心在于企业自身。要改善经营环境,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给予小微企业更为公正的待遇。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平市场竞争机制,创业环境、财税政策、金融支持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小微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制定相应的财务政策促进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以及现金流错配导致无法正常还贷影响信用等级的现象。

标签:;  ;  ;  ;  ;  ;  ;  ;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现状分析及政策启示_信贷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