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论文

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论文

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郑子奕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 100000)

摘 要 :在这个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信息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存的各种类传统媒体必须探索其适合的生存模式,不断增强新时代传媒领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入解放传统思维模式,积极进取向着新老媒体融合这一跨时代的改变进发。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互联网思维改造并丰富传统媒体,进一步实现新老媒体融合发展与互促是现今社会媒体人最主要的研究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相信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思维的最主要特征是用户至上,一流内容“十”一流体验,即互动性、参与性,再就是超越时空、无限链接和平等观念,等等。

对于线性卷积这个知识点来讲,经过运算原理讲解、概念对比分析,以及Matlab运算结果验证分析几个步骤之后,学生已经比较清楚地理解了卷积运算的步骤,了解到卷积是获取系统输出的一种运算方法。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知识最终是为了应用于工程设计。为了让学生理解卷积的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对教材[1]中的实例1.3.4进行修改完善,并引出本门课的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设计的概念,将卷积这种纯理论的运算与工程应用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卷积运算的物理意义,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甚至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我们商量了一下,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我先过去拍了一下那个小偷,小声说道:“你偷别人东西。”“去去去,小屁孩儿,关你什么事儿,别吵到那个人了,我还要干事儿呢。”我看了一下那个被偷钱包的人,他居然还浑然不知。过了一会儿,我给小娟做了一个手势,意思是让她开始行动,我则时不时地踩一下那个小偷的脚。他不耐烦地看着我。我又拿了一瓶水泼在他的外套上,他把外套脱了,放在地上,说:“小屁孩儿,你烦不烦,等我回来再收拾你。”这时,我发现钱包果然在他的外套里。于是,我们就趁小偷去换衣服的时候把钱包拿出来,还给了它的个人。

互联网对于新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交往方式都有了变革性的影响。互联网更像是一种基础设施、一种全新的技术形态,而非一个行业领域。只有对它进行剖析,再适应,最后有效利用。与传统媒体相比,基于互联网技术衍生的新型媒体在许多方面相比于传统媒体具有优势。

传统媒体的转型,如果还是保留原有的思维定式进行改良式的改进,单单是把互联网当作开拓影响力、研发附加产品或是延伸价值的工具,比如,做一个传统媒体的PC端、手机客户端、APP,或是开通一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再开通几个基于互联网的营利渠道,这些途径都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本质上得到真正的转型。以《纽约时报》为例,从2004年开始,《纽约时报》一直想开拓出一条传统媒体转型的康庄大道,由此相继推出付费墙、付费门,以及付费门2.0版。起初,随着新兴产品的出现,虽然在短期内确实有所改善,但从长期的数据显示来看,其效果也十分微弱,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二、互联网plus下的融媒体发展

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让人始料未及,转眼间互联网连通了世界。移动新媒体重塑信息传播格局的时代到来,让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告别传统媒体,信息交流从线下走到线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往线上走,由此聚集起来的网络狂潮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

4.1.2 周口市体校乒乓球队队员心理波动主要受参加任务目标完成、比赛激励、比赛经验、现场观众气氛等方面的影响。

In order to search a trajectory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achability and IK PI simultaneously in the DWWIKP,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为“用户至上”。通过新时代互联网技术革新,大数据等应用的普及让媒体与受众更好地连接起来。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不是简单的项目合作,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融合,而是应转变固有思维;从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上贯彻“用户至上”这一思维模式。

可见,一些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确实捕捉到了一些互联网的因素,并将其加入产品的运营中。真正的新旧融合转型需要构建一个全媒体、全链条的体系,但目前的传统媒体依然在靠一些只会做内容的人去创新。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中国互联网潜在用户庞大,市场磅礴,互联网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迅速占领了人们每日生活的课余时间,而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的价值日渐式微。传统主流媒体如若还想保留传播的主导权就走融合发展的路线,取长补短,不断发掘新媒体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利用传统媒体本身的品牌进一步融合发展。

(一)强化媒体的互联网思维:“用户至上”

互联网思维应体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方方面面,并非简单的“传统媒体+网络”,它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新的媒体融合体系。这其中,最难的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媒体内部结构重组。想要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的壁垒,就需要创新创建媒体的内部制度,重构采编流程,建立传统媒体与网络终端的融合通道,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行其道”的现状有所改观,进一步媒体人才流通,各项新闻一次性收纳,传播多样化,媒体融合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受众碎片化愈演愈烈,谁最大限度地抓住了用户群体,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用户至上”这一原则在新旧媒体融合过程中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模式迅猛,受益于中国互联网规模和受众人数庞大,互联网企业和新型互联网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传统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利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发挥优势,让受众的阅读体验在各个方面得到进步。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体制变革:市场配置资源

众所周知媒体行业的重要性在所有行业中是突出的,掌握着信息的传播和舆论导向等方面的问题。其“喉舌性”就决定了媒体行业需要受到严格的管制和监督。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公平,共享的文化下,传统媒体行业的变革是具有一定先天不足的。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行业的融合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上国家的管控调配,所以在互联网思维下的体制变革必须结合市场配置资源来进行。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推动力量有:①新兴资本的诱导和加入;②受众需求变化导致的市场变化进而拉动传统媒体改革发展;③媒体技术和媒体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在市场运营中,新型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不受行政压力的影响,较为客观的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反馈。企业发展好与坏收到受众群体直接影响,市场资源配置也随着发展模式变化而改变。相比较之下,传统媒体业的“事业单位”性质较强,“统一口径”的工作占据了行业的主旋律,这就造成资源配置与市场的脱节。在互联网时代无法焕发出新生命,这是最主要的问题。要加快适应市场变化,受众需求变化,信息传播途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加快开放性步伐,焕发传统媒体新的生命力。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作为媒体人,我们都应该问自己一个本质的问题:我们到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新的传播浪潮奔涌而至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果不顺势而变,就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想要使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就不能简单地将等新媒体当作是新业务看待,而是应该把新媒体当作土壤盛开出美丽的花朵。新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其重点不是拘泥于技术层面上的创新,而是在根本上从思想上不断开放的过程,在思想上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在开放、公平、共享的新一代互联网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拥有着新兴媒体不具备的品牌和文化传承;如何巧妙利用,如何使传统思想快速与新思想融合发展,应该是新时代媒体事业的主旋律。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坚持,传统媒体定能在这个高速、快捷、灵活的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

[1]杨海军.媒介融合:缘起与终极目标[J].传媒,2009(4)71-72.

[2]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87-90.3.

[3]喻国明,姚飞.媒体融合:媒体转型的一场革命[J].青年记者,2014 (8).

[4]张成良.“多媒体融合”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J].传媒,2006(7): 47-49.

[5]谢家喜.新时代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冲突与融合[Jl.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6):359-360.

[6]桑翔.中国媒体融合的现状、模式和趋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吴云沦.新旧媒体的竞争与融合[D].暨南大学,2006.

[8]曹素妨,闰城棒.新起点—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3(7).

[9]李旭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1(8).

[10]范以锦.融合时代,新旧媒体的未来在哪里?—融合要有内在联系[J].编辑之友,2014(7).

[11]郝建国.媒体融合的三重逻辑及其走向——以上海报业集团的组建实践为例[J].理论探索,2014(6).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23-0032-02

作者简介 :郑子奕,男,汉族,北京人。研究方向:传媒经济管理。

标签:;  ;  ;  ;  ;  

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