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究——基于“校园贷”视角论文_赵贝塔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究——基于“校园贷”视角论文_赵贝塔

(江汉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校园贷”这一网络借贷方式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由于法制教育的缺乏和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不成熟,“校园贷”导致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目前对于“校园贷”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防范“校园贷”以及“校园贷”发展情况的分析。笔者将从高校法制教育视角出发,分析如何完善高校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从而避免“校园贷”惨剧的发生。

关键词:校园贷;法制教育;高校;互联网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结合。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下,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流转与融通、支付、借贷等功能。目前以P2P网络借贷平台、大众筹资、第三方支付以及数字货币等形式为主,以操作便捷和参与门槛低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大学生群体,作为经济社会中的活跃消费力量,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受众群体之一。由于暂未进入就业市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多来自于家庭支持。于是,大学生们有限的经济实力和相对不成熟的消费观念,为“校园贷”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目前,学者对于“校园贷”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园贷”存在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如陈静从大学生无力偿还“校园贷”自杀以及裸贷事件出发,分析了校园贷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王卫庆等人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校园贷”中大学生的合法权益。[2]另一类是从定量角度对“校园贷”发展情况的分析,一部分学者通过定量统计和数理模型,展开对“校园贷”的分析。如卢艺方等人通过对河南省四所高校“校园贷”使用情况的调查,从普及率、贷款额度、消费去向以及风险应对方法等角度分析了“校园贷”发展情况,从金融和法制监管角度提出了建议。在本文中,笔者将从高校法制教育出发,基于“校园贷”视角,分析如何完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从而避免不成熟消费和借贷行为的发生。

二、“校园贷”的发展历程

校园网络借贷,又称为“校园贷”,是一种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满足大学生消费需求的金融服务形式。以无抵押、短期限和高利率的方式吸引了许多用户。目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提现型,它是“校园贷”最典型的模式,同样也是最容易滋生问题的形式。这一类“校园贷”主要依托于手机软件或者是金融平台,为学生提供短息的小额贷款,如名校贷、借贷宝等。大学生在该平台上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获得现金贷款。第二类是消费型,只能在特定的平台使用,主要用来满足学生提前消费的需求。如京东针对大学生提供的京东白条,只能用于京东特定商品的购物消费。

三、“校园贷”危机的产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校园贷” 依托移动手机平台发展迅猛。虽然本意是出于方便大学生消费,但由于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不良商家的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校园贷”危机。其中,高校法制教育不完善是“校园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法制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任务,目前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科普。但这门课程中,涉及到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占大多数,法律知识较少,且仅停留在普法的层面。课程内容中,涉及到法律条款条文的内容很少,实用性较差。

(二)教育方式单一,且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师专业度较低,多数都没有相关教育背景。授课环节多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课程内容仅限于书本范围,实时性较低。比如,和“校园贷”相关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在课程中没有相关章节有所涉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由于授课教师多数都非科班出生,缺乏专业的法律背景和知识基础,在授课环节中难免会出现专业度不高等情况。

(三)对法制教育重视度不足

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是十分迫切的。除了课堂授课之外,对于法制教育的相关宣传和主题活动较少,内容多数也比较陈旧。

四、互联网背景下法制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背景下法律问题日益频繁

互联网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拓宽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渠道,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交流的效率和频率。与此同时,法律问题也更加频繁和多发。对于目前的在校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他们接受能力高,学习能力强等特点,对于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等平台的接受度极高,从而为法律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互联网使大学生面对的法律问题更加复杂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产生了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虚拟货币等新事物。对于这些互联网+的产物,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在更新和完善的途中。如2017年10月,不法分子以投资虚拟货币的名义,向大学生张某筹资,并最后失联。因此,互联网使大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的法律问题。

(三)互联网使大学生面临的法律问题更加隐蔽

互联网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网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对不真实和不透明。大学生由于思想和消费观念不够成熟,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做出非理智的决定。比如目前多发的,大学生网恋被骗钱的案例。事情发生后,甚至有的大学生还无法相信自己被骗。

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面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改革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意识到法律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改革。目前的法制教育内容多停留在普法阶段,法制教育的内容也多年未更新。因此,教育部门首先应该推动法制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完善,结合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切合当代社会背景的法律教育。其次,教育方式和模式需要更新。仅仅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照本宣科已经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与改革教育模式。如开展互联网+案例的法律辩论赛、开展法律知识比赛和讲座等。同时,培养专业的法律教育师资。鼓励高校有法律基础的教师,申报和讲授法律相关的公选课程。提高教师的队伍水平,满足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

(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法律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对于法律教育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也是如此[4]。因此,在加强法律教育的基础上,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需要重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开展法律教育的前提。因此,高校首先应当通过多渠道,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如开展树立道德模范活动、设立道德模范奖项等。高校教师也需要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可以多强调和开展相关主题班会。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有利于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法制意识。

(三)构建法制教育多元化结构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了法制教育的重要责任。但仅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共同承担法制教育的责任。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因此将法制教育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合力,构建法制教育多元化结构,有利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静,浅谈校园网贷的风险和防范措施[J],法制博览,2018(09).

[2]王卫庆,罗锋懋,张乐琪,侯艳梅,大学生校园贷问题分析于法律对策探讨[J],2018(05).

作者简介:张心怡(1994.10-),女,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法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研究和教学。

论文作者:赵贝塔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究——基于“校园贷”视角论文_赵贝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