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传工作的哲学思考_外宣工作论文

关于宣传工作的哲学思考_外宣工作论文

外宣工作的几点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哲学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外宣传工作是一个层次丰富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着诸多基本要素。从对外宣传形成的过程看,它包括了宣传的主体(即宣传的组织实施者)、宣传的手段(即宣传的载体、方式和渠道)、宣传的客体(即宣传的受众对象)、宣传的效果(即宣传目的实现程度)等;从对外宣传本身的构成看,包括了宣传的目的和手段、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宣传的渠道和阵地等;从对外宣传的方式看,包括对外新闻、对外景视、对外宣传品、对外文化交流等;从对外宣传工作的范围看,包括中央外宣、地方外宣、驻外使领馆外宣等。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就外宣工作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思考意见。

一、坚持实事求是,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前提

坚持把实事求是作为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前提,这是由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属性和对外开放的现实要求决定的。

第一,对外宣传工作内在要求必须把实事求是作为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也是对外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从哲学意义上讲,作为以海外受众为宣传对象的传播活动,对外宣传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对外宣传的主体必须以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作为正确指导,认真研究和探索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既要研究大众传播活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宣传的主体、宣传的内容、宣传的渠道、宣传的客体、宣传的效果这些传播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和运动特点,也要研究和认识作为特殊宣传客体的海外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对外宣传的特殊规律,从而达到宣传目的和宣传效果的统一。从政治层面上看,对外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只有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反映中国的客观实际,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文化背景、改革开放的进程等,才能够担负起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良好国际形象的重任。

第二,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要求对外宣传必须实事求是地树立中国的形象。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开放的对外政策”。2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要对外开放,就离不开对外宣传,对外宣传是对外开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对外开放,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让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这就需要对外宣传来推动这种相互了解和沟通。在以往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中,对外宣传工作确实起到重要的先导和桥梁作用。但是,从总的方面看,对外宣传工作还远不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特别是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今天,对外开放仍然面临着许多不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工作的力度,增强我们在国际舆论市场上的声音,努力创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第三,从外宣工作的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是提高对外宣传水平的重要保证。经过近20年的发展,对外宣传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分析当前对外宣传工作的实际,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外宣工作的做法和现象。一是缺乏对海外受众特点的研究。许多对外宣传的实践不是针对海外受众的特点来进行的,而是把只适合对内宣传的做法硬搬到对外宣传工作中来,致使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接受心理与我们迥异的海外受众难以接受,甚至从心理上加以排斥。二是缺乏对地方特色的把握。由于对国情、省情缺乏研究,不能准确地把握当地的突出特点,往往在对外宣传中共性的东西多,个性的内容少,用一般代替个别,缺乏地方特色,难以引起海外受众的兴趣,更谈不上留下深刻印象。三是宣传的片面性。为了树立所谓正面形象,只讲好的方面,不讲问题的一面,甚至夸大其实,其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起不到好的宣传效果,而且会引起海外受众的反感,甚至会给海外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对外宣传尤其是地方外宣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

二、正确解决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是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基础

在对外宣传工作的诸多矛盾因素中,宣传主体和宣传客体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对外宣传工作的主要矛盾。正确解决这一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所在。

第一,正确解决宣传主客体矛盾同一性问题是对外宣传工作的内在要求。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宣传的组织实施者是宣传的主体,它是以海外受众作为宣传的对象,即宣传的客体,这就构成了对外宣传工作中一对主要矛盾统一体。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宣传主体的宣传行为,是以宣传客体为依存的,是以宣传对象作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海外受众,对外宣传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对外宣传的目的能否达到,宣传价值和效果能否实现,是以宣传对象能否接受和接受的程度如何来判断的。两者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宣传主体的宣传行为能够为海外受众所接受、宣传的目的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正确解决好对外宣传主体与客体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是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内在需求,是进行一切外宣行为的基础。

第二,解决对外宣传主体与客体矛盾同一性问题的客观基础。应该看到,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为解决好对外宣传主客体矛盾同一性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客观基础。一是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就为世界各国人民相互间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国际大环境。二是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经济上的交流与合作,不仅使各国之间有了相互了解与认识的直接需要,而且也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客观要求。三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使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关注中国。四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的兴趣。因此,世界各国和海外人士对中国的关注和强烈想了解中国的客观要求,为我们搞好对外宣传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现实的客观基础。

第三,探索解决好对外宣传主客体矛盾同一性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在正确处理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方面,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成功地用“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和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表现出他在解决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的远见卓识和原则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为正确解决对外宣传主客体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成功的范例。我们要学习邓小平的科学思路,尽可能地利用海外受众具有了解中国强烈愿望的客观有利因素,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求同存异,努力达到对外宣传与海外受众接受程度的统一。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把斗争性作为同一性的前提。我们强调解决好对外宣传主客观矛盾的同一性问题,并不是要放弃斗争性,绝不是用放弃原则来讨好对方,迎合对方,而是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让对方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这样做,不仅不会把海外受众推向反面,而且会得到一切主持正义、具有良知的人们的支持和赞许。

(二)努力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的结合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这虽然是针对改善和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讲的,但对我们对外宣传工作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解决好对外宣传主客体之间矛盾同一性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我们在组织对外宣传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主客体双方的利益,这样才能找到双方的契合点,变对抗性为亲和性,从而把我们想要宣传的与海外受众想要了解的统一起来。

(三)根据海外受众的特点选择对外宣传的内容。对外宣传面对的不是一般的对象,而是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语言和思维习惯与我们差别很大的海外受众,他们对传播内容的选择甚为苛刻。我们只有认真研究海外受众的特殊性,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与之有“共同语言”,在哪些方面有分歧和差异。比如从思维方式上看,一般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中国人偏好于综合思维,谈问题往往从宏观、全面的问题入手,西方人则偏好于分析思维,谈问题一般从具体问题开始;中国人常常是结论在先,然后用事实加以说明,西方人则不喜欢别人早给结论,而希望从事实中自己得出看法和评价。从价值观念上看,中国人提倡团结互助,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高于个人;西方人则提倡人的独立性,注意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中国人注重亲密无间,利益共享,西方人则注重个人隐私,利益分明;中国人推崇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安无事,西方人则推崇自行其是,自由竞争。由于存在这些差异,在中国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就会引起西方人的疑惑不满或反感。因此,我们在确定对外宣传内容时,不能只考虑我们想介绍什么,而应该看海外受众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才有可能为海外受众所接受。

(四)借鉴国外传播的有效表现形式。要想使我们的对外宣传能够为海外受众所接受,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表现形式上必须符合海外受众的传播习惯和接受心理。在这方面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借鉴国外传播的有效表现形式。如果说根据海外受众的特点选择宣传的内容,还要以我为主、找准结合点的话,在表现形式上则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一方面是因为对外宣传的特殊内容,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外国传播的有效形式恰恰能满足这种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外传播的表现形式更适合海外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惯,更容易为其所接受。因此,我们要注意利用国外传播的有效表现形式来组织对外宣传,尽量从直观上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五)充分利用海外主流媒体进行对外宣传。近些年,国家和一些省市兴办了许多对外宣传媒体,并在海外开辟了许多传播阵地。这些媒体机构在“以我为主”组织正面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许多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些传媒机构的影响力还不够理想,还不能进入海外的主流社会,宣传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要想使我们的宣传真正影响到海外的主流社会,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要搞好与海外主流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海外的主流媒体,是指国外能够左右和引导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舆论市场的重要传媒。加强同这些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是我们对外宣传进入海外主流社会的一个捷径。我们在利用海外主流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时,一是要逐步加强与海外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二是要多邀请海外主流媒体的记者来我国采访;三是通过重大事件的组织宣传进入海外主流媒体;四是利用对外友好关系搞好与当地海外主流媒体的合作。总之,利用海外主流媒体进行对外宣传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加以探索和研究。

三、坚持发展的观点,及时捕捉新形势下外宣工作的新机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对外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尽管对外宣传工作起步时间不长,但在世界格局不断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必须依据变化了的现实,及时调整思路和对策。当前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给传统意义上的对外宣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对外宣传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对外宣传,主要是走出国门的宣传。对外宣传的主体队伍也主要是外宣主管部门、对外媒体和对外出版单位、有关涉外部门和与外宣有关的部门。但是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建立,却打破了过去的概念。一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把宣传的内容传到国外;二是任何上网的内容都可能成为外宣的内容,许多过去没有外宣职责的媒体和单位也纷纷进入国际互联网,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外宣队伍的行列中来。过去从领导角度提出的内宣支持外宣、参与外宣,构筑“大外宣”格局的设想,通过国际互联网变成了一种现实可能。

第二,拓展了对外宣传工作的视野和渠道。国际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电子网络,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它不像报刊、书籍那样,要受到发行、出版和行政干预等方面的制约,也不像广播、电视那样受到波段、频道和国家的限制。它可以用我们对外宣传的内容打破意识形态和国界的壁垒,直接在互联网上与海外受众见面,并且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各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使宣传的形式更加生动、丰富。

第三,对外宣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根据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来调整外宣主体的工作方式;其次是根据信息高速公路的客观需要,重新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管理,搞好思想观念、宣传形式等方面的转变,以便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为我们对外宣传带来的机遇,使我们的对外宣传能够在国际舆论和信息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以上所说,虽不能涵盖对外宣传的所有内容,但却是涉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几个关键问题。因此,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提高对外宣传工作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标签:;  

关于宣传工作的哲学思考_外宣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