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要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要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要

刘洪刚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方法,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难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态,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继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属性

近年来,有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持怀疑态度,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观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论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联系。

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基本价值和基本观点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实践检验而确立起来的真理性内容,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属性,具有普遍的、根本的、长远的意义。本文拟从上述四个方面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以正本清源、回应质疑,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三是机构间存在差别。依据机构特点、成果性质以及劳资合同或事先约定等情况的不同,各机构科研成果的收益分配情况不完全一样。《雇员发明法》规定,高校雇员作为发明人应获得发明转化毛收入的30%,高校作为知识产权所有人获得70%收入;如研发由两个机构合作完成,则各获35%,依此类推。但对高校外的独立科研机构的收益分配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中是11%到30%之间。其中,主要从事前沿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的发明人获益较高,最多可得30%,如马普学会[9~11];主要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的发明人获益较低,约为20%左右,如弗劳恩霍夫协会[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立场

基本立场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什么呢?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中,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1]672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2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共产党,始终“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44。在经典作家看来,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事业,是为社会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即是以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核心的人民立场,人民性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与实践品格。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与以往仅仅为少数统治阶级谋利益的阶级社会的根本区别所在。从根本上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人民立场是由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根据唯物史观,“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是作为“行动者的群众”[1]287。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主体,因而能够起到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首先体现在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根本成就。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3]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实践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邓小平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标准。江泽民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也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62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根本使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7],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共享意味着所有社会成员都全面享有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无疑将有效防止并逐步缩小社会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指导理念。共享既根源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价值,又是实现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6]1,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4]291。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既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又根据中国实践丰富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在经典作家那里,社会主义新社会“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185。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多发期,需要通过逐步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来正确处理人民的相互利益关系,保证社会的稳定与良序运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还体现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方法,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9。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变迁和中国“实事”确定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与基本方略,进而把成功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再依据现实结果来检验、修正和发展理论,揭示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8]695正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准确判断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奇迹”。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TPGDA加入量低于19%时,随着TPGDA加入量的增加,固化膜拉伸强度增大;在TPGDA加入量在19%左右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而当TPGDA加入量大于19%时,固化膜的拉伸强度不断下降。这是因为随着TPGDA的含量的不断增加,分子链间摩擦阻力减弱,固化膜的柔韧性随之增大,因此刚开始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不断增大。而由于TPGDA具有对体系具有稀释作用,随其加入量的不断增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体系内聚能减小,因此固化膜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

基本价值是事物内在的诉求和目标,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和根本原因,体现了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其基本价值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最高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理论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要经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强调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实践采取相应的措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阐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又准确把握了不发达的基本国情,使我们对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是对经典作家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党的十九大根据我国社会发展新变化,在坚持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9]19,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还体现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生成的实现共享共富、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这些价值目标既根据中国国情坚持、细化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从根本上规定着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性质与发展方向;又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硅镁镍矿通常含镍较高,一般在1.4%以上,通常制取高品位镍铁,因此应控制工艺条件为镍最高还原率和铁最低还原率。

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率先提出了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认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他多次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2]1047“社会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富裕。”[12]131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3]364对经典作家而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也是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恩格斯就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将“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14]299。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既符合中国人民的迫切需求,又结合中国实际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坚持与本土转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21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命题。江泽民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5]294。很显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内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之中,同时又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21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人民的需求已经从生存的需要转向精神文化等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主题。

姜黄素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逆转人食管癌Eca-109/VCR细胞对长春新碱的耐药性(牛树荣)(6):526

恩格斯说:“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6]548这里就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第一,一切从事实出发来研究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社会主义并没有成为现实存在的社会形态,但他们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经验事实,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人的理论原则,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2]44-45第二,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不断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9世纪40年代,他们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认为这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19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他们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原则性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与此同时,他们还指出社会主义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6]588,不应作出固定不变的界定,而要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把握。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评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重。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评分越高则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3]。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及ODI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4]评价疗效,包括优、良、中、差4个维度。

基本方法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基本方法研究和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社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是经典作家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社会主义,还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观点,又根据时代条件和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充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制度的基本观点,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典作家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行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在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阶级和国家将不复存在。这些制度构想主要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阶级和国家仍然存在的条件下实行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问题。在经济方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坚持发挥政府作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之成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尤其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在文化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积极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社会方面,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前进。在生态建设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美丽中国。“五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既坚持了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又进行了重大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为人类制度文明贡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的基本观点,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作为根本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他们要求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52。中国是在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的,当前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和迫切。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坚持了经典作家关于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又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科学指导,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理论,阐明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阶级运动中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领导者角色。他们指出,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44。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就必须组成自己独立的“自觉的阶级政党”[6]57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确立了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9]1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起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潮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9]62。这些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深化了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新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9]683。这意味着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以及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获得了体力、智力和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实现了“自由个性”[10]52。在未来新社会,旧式分工的消灭、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有计划地组织生产让人们不会固定于某一个职业,因而可以获得全面自由发展:“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1]537恩格斯也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1]566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意味着人的社会联合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人与人在真正的平等基础上联结成自由人联合体。这使得个人与社会实现了真正的统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53,同时“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571。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利益为代价,个人发展也不再以牺牲社会利益为代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系统的改革开放理论,阐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和路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会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改革来解决,“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1]655。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基础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直接动力,是经典作家共产主义发展动力论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3]370,同时推进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开放就是把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驱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思想,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要内容、路线图和具体战略部署,进一步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旨归的基本观点,强调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经典作家看来,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在人民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逐步实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既树立全体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又坚定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邓小平指出:“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13]11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也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8]142他反复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18]142,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3]23,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以“确认过眼神”为关键词分别对新华网、新浪网、今日头条三个网站进行搜索,语料选取以新闻标题中含有该关键词为基准,选取的语料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16日21点40分。其中新华网的新闻标题中含有“确认过眼神”的检索量为21,但有10条重复;在新浪网共检索出650条,但新闻标题中含有确认过眼神的仅有44条;在今日头条网站上检索出61条,为保持一致,剔除掉6月17日的头条,剩余54条。对“确认过眼神X”在三个网站新闻标题中使用情况分析见图1。

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19]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不断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继续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19。根据十九大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这意味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继续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用实践成就继续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资强社弱”的两制格局,为各国共产党和左翼政党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之路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断壮大世界社会主义力量,让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9]10,将在引领21世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潮流中拓展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历史潮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它们通过对内剥削广大劳动者、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而发家致富。二战后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大都陷入了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结构性困境难以自拔。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功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用社会主义来驾驭和限制资本与市场,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正是基于此,中国在改革开放短短4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同时又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正在逐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这将极大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国际吸引力,助力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社会主义方案——联合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当代呈现,是对全球化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的创造性回答:立足“人类社会”的价值立场,超越民族国家局限,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借鉴和环境友好,“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9]5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行动将积极搭建共建共享的全球合作平台,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坚决维护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与合作力度,实现共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在构筑“人类利益共同体”中矫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弊病,推动构建更加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全球发展模式,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3]255,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逐步走向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迎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18]4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创性贡献,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科学社会主义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定会更加自觉地推进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科学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真理魅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20],系统、全面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实现了从传统苏联社会主义向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当代形态。正如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也将迎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振兴、科学社会主义持续迸发生机活力的时代。

制作的样机实物图如图2所示,该样机拉压刚度不小于1×108 N/m,量程为-1 500 N/(N·m)~1 500 N/(N·m),误差要求控制在3.75%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0]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2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

Scientific Socialism:The Ess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U Honggang
(School of Marxism,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integrated produc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a.It is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essence as it upholds the fundamental stan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builds on its the methodologies,further enriches its values and basic views,and gives an answer to the historic question about how to build socialism and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a backward country b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As the practical model of scientific socialism,it embodies a historic leap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socialism to the modern one.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we must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socialism and make new ground in advancing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s.

Key Word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cientific socialism;new era;essence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码 号】 1674-0351(2019)05-0033-08

【收稿日期】 2019-04-20

【作者简介】 刘洪刚,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FJ2016C068)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 曹祖明】

标签:;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