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神经内科患有脑卒中的病人一共有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的CSS评分和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干预;脑卒中;康复;临床效果
脑卒中已被认为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前3位,目前,国内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已经引起人们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怎样才可以使病人的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是相关研究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选取适宜治疗和护理模式可以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脑卒中的病人一共有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一组各56例。当中,观察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为61.4±3.2岁;对照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在46-79岁,平均为63.5±4.1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 康复护理实践
对病人采取康复护理在初期进行,部分病人甚至在发病24h以内开始,加入重症患者,在维持各项生命体征的时候采取康复护理,或者在病人意识清晰和神经系统症状保持48小时稳定性良好以后进行康复介入。
1.2.2 康复体位护理
急性期病人大部分伴有意识障碍,在正常进行急救的前提之下,可以将患者的关节适当进行活动,康复体位也被称之为良肢位,能够避免出现痉挛,并且在初期引发分离运动和关节损伤。
1.2.3 早期康复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废用综合征,在我院没有采取康复训练之前,病人康复训练也许会延迟最少15日,同时以往的康复训练大部分是采取针灸和被动运动等相关治疗,造成大部分病人出现病变,造成临床疗效不甚理想,对病人预后带来较大影响。另外,康复训练强度不可过高,以免发生意外情况,因此,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而加速患者病情恢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病人护理之前和以后的CSS评分以及ADL评分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均应用 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病人的CSS评分和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CSS评分以及ADL评分变化情况( ;分)
注:b: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脑卒中也被称之为脑中风,由于各种各样因素造成的脑部血管性疾病,造成老年人死亡的疾病包括有冠心病、肿瘤以及脑血管病,经过临床治疗以后可以存活病人当中最少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和丧失意识等,使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降低[2]。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由于神经内科脑卒中病人最为主要的就是对神经系统功能带来损失,然而中枢神经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偿或功能重组,这也是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以后给予康复训练过程当中可以使患者运功功能恢复的首要前提。所以,初期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康复护理和功能训练对其病情恢复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病人的CSS评分和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相关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的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军.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5,22(07):542—543.
[2]司风华,叶红英.30例脑卒中病人出院后居家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6,3l(03):845—846.
[3]刘智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5(02):948—949.
论文作者:许春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病人论文; 评分论文; 脑卒中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