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潘丽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潘丽

潘丽

(西藏军区总医院体检中心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护理人员是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直接执行者,在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职业安全风险,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文对护理职业风险、职业防护现状及职业防护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强化护理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对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了解与重视,降低护理职业安全风险。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风险;职业防护现状;职业防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02-02

1.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是“护理师”与“护士”的统称,是指经由护理学校培训毕业,通过专业考试,并获得护理师及护士二种等相关执照的,在医疗机构执行照护工作的工作人员[1]。护理人员以女性居多,主要参与临床治疗辅助,照顾生病、受伤的患者的安全与复康,以及医学卫教的工作,南丁格尔则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护理人员[2]。因医疗机构及相关工作的特殊性,护理职业被社会公认为存在高职业危害的职业,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需采取相关管理措施进行干预[3]。

2.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是指在执业过程中由该职业者承受,并存在一定发生频率的风险,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和人身等多种风险[4]。如因高负荷工作搜引起的精神压力,职业因素所导致的各种暴露产生的职业损伤、工作过失引起的法律责任等[5]。护理职业危害则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多与放射性物质、有害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相接触,从而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一定损害[6]。据调查,在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中,工作压力、高工作负荷、职业性腰肌损伤、锐器伤后感染、医患纠纷、过敏等均是护理人员在职业安全管理中所关注问题的前10位。据相关文献报告,超过10%的护士因腰肌劳损而离职,超过50%的护士存在腰背疼痛病痛史,均增加患者的工作压力[7,8]。

2.1 物理职业危害

据调查,过量接受电离辐射后,会引起钙离子大量流失、诱导癌细胞生成及发展、荷尔蒙异常分泌等,对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影响,增加各种放射病、畸形、癌症等发生几率[9]。虽然在临床进行检查治疗时,存在最大允许照射量,但小剂量照射仍会造成一定影响,而长时间接受小剂量电离辐射则会增加相关疾病发生几率[10]。临床资料显示,于放射科工作的护理人员长期与电离辐射相接触,较其他人群更易发生放射病、不良生育结果、白细胞减少、畸形、癌症等[11]。

2.2 生物化学职业危害

医院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各处均存在对人体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包括各种消毒剂、感染菌、职业废物和废气等[12]。据WTO相关报告中显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可比一般人群高3倍以上,存在较长工龄的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率极高[13]。且据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发现,在我国,医务人员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即非典感染率为所有职业中最高,超过15%,这与医务人员直接与患者及医疗废物相接触相关[14]。而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与患者及污染物等接触时间较多,更进一步增加感染等发生风险。

2.3 事故性危害

据临床统计,锐器伤是护理人员在开展临床工作时最易引发的职业伤害,且多为针刺伤。2008年,英国皇家护理学院针对4407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8%的护士曾被在患者身上使用过的针具及其他锐器刺伤过,10%的护士在过去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15]。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超过20种的血源性病毒可经污染的针刺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仅需0.004ml携带病毒血液[16]。而在我国,超过80%以上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是由锐器伤所致,不仅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不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还增加社会支出费用[17]。

3.职业风险防护管理

3.1 研究现状

我国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且因我国特殊国情,部分偏远地区相关工作推行难度较大。同时,我国护理职业学校缺乏相关的安全防护教育,故多数护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据临床资料统计,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超过25%,但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却不足4%,这与护理人员因为对医疗产品危害认识不足、上报流程繁琐、不知道向谁报告、上报后难以得到妥善处理等原因而放弃有关[18]。因此,为深化安全防护意识,我国陆续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提出相关的要求。

3.2 职业防护管理措施

3.2.1完善职业防护规章制度 在国家相关法律及规章的指导下,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医院情况,对护理人员临床工作中各类风险事件上报制度、程序进行制定或完善,并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及职业暴露档案等,对各类风险事件发生于哪一工作流程、地点及发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高发风险事件进行预选预防计及时处理,从而降低职业危害事件发生风险[19]。

3.2.2加强职业风险防护管理教育 在护理职业学校中增设于职业安全防护相关课程,由专业老师根据临床工作中的高发职业危害事件为基础将将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意识讲授,并在结业考试中适当增加相关考核内容,强化护理专业学生相关安全意识[20]。同时,在新入职的护理人员中,在参与早期职业实践培训时,发放医院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指导手册,定期进行职业安全管理措施、职业暴露防护、感染性疾病预防等相关模拟练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安全防护意识,提升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在发生相关事件后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上报,以贾昂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

3.2.3加强消毒隔离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网,各科室严格遵循医院感染预防相关制度,在工作时加强自身消毒管理,对于放射科、消毒供应室、检验科等特殊科室,需穿好防护服,并对医疗废物、污染锐器的处理进行规范,尽量减少使用后相关处理环节,以降低感染等发生风险[2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4加强职业培训 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与折断安瓿与安装针头、重套针帽与分离注射器针头、输液注射与拔针等相关,这与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相关[22]。因此,临床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相关职业培训,对注射、输液、采血等穿刺反复进行模拟训练,并以操作规范为基础进行模拟考核,强化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减少操作失误大概造成的锐器伤。

3.2.5完善职业保险 建立或完善医疗意外保险、医疗事故赔偿制度等,为护理职业提供保护,在护理人员参与临床工作所遭受的伤害或暴力侵害时,提供有效保障[23]。同时医院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根据护理人员具体职业情况购买相关保险,以在最大程度上为护理职业风险提供安全保障。

4.小结

护理职业是公认的高危害职业,在临床工作中存在多种职业安全风险,职业安全也是医护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临床需加强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并通过护理人员自身职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并通过相关工具及科技技术对职业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以制定相关安全防护管理措施,降低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职业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欣唯,方蕾,张银玲.护理人员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16):74-76.

[2]孙爱华,肖倩.临床护士职业安全氛围感知与安全态度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01):12-13,31.

[3]邱进寿,吴雅云,刘林勇.漳州市医院职工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控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6,32(03):298-301.

[4]黄璐,陈婕,潘珍珍.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认知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05):982-983.

[5]常艳琴,徐蓓,王志红,等.低年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心理体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1):7-10.

[6]童书蓉,党桂宁.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1):45-46.

[7]王琇,王阳,周世平,等.内镜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9):1082 - 1084.

[8]蒋景华,张晓莉.血源性致病因子在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1):1107-1108,1111.

[9]尤薇,孙运波,徐婷婷,等.ICU护理质量总体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7):620-622.

[10]邵文利,曹雪静,赵素梅,等.某三甲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患者满意度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21-24.

[11]王侠,王玉玲,韩玉芳.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03):61-63.

[12]胡秀英,陈菌,刘祁燕,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士满意”情况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83-2187.

[13]申存珍,李建华,黄私伟.标杆评选活动在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07):70-72.

[14]秦亚玲,林智杰,刘辉,等.基于移动考评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4,9(06):16-18.

[15]陈长英,田丽,曹小琴,等.64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9-12.

[16]张培琴,熊江燕.幵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6):1472-1473.

[17]谢惠琼,刘丽娟,薛常春.产房护理安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05):349-351.

[18]张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12):241-242.

[19]辛志芳,卞冬花,李佳佳.以胜任力匹配岗位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64-65.

[20]贾农,孙文敏,钱净,等.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07):41-43.

[21] Li L T, Barden G M, Balentine C J, et al. Postoperative transitional care needs in the elderly : an outcome of recovery associated with worse long-term survival[J]. Ann Surg, 2015, 261 (04) : 695-701.

[22]崔金锐,陈英,徐蓉,等.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1):1285-1291.

[23]汤磊雯,叶志弘,潘红英.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1-803.

论文作者:潘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的研究进展论文_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