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与疗效评价论文_张华丽

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600

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中选取6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所有患儿的分组,对照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给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给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止惊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患儿的结果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同时在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儿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治疗方案;疗效

小儿热性惊厥是临床上常见儿科疾病之一[1],是指发生在婴幼儿期伴有发热的惊厥,但这种发热并非由颅内感染引起,惊厥病因不明确。为探究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本次研究特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中选取了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中选取6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上关于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所有患儿的分组。

对照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最大年龄为8岁,最小年龄为7个月,平均年龄为(2.35±1.12)岁;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各有39例、21例;该组患儿实施常规西药进行治疗。

观察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最大年龄为7岁,最小年龄为5个月,平均年龄为(2.41±0.92)岁;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各有36例、24例;该组患儿实施中西结合治疗。

将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可进行良好的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给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苯巴比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每天2次,每次剂量为3~5mg/kg。

观察组3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给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苯巴比妥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地西泮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每天使用2次,每次剂量为0.3~0.5mg/kg,在1~3分钟内注射完成。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止惊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均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止惊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

2.结果

2.1 两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止惊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的对比

将两组患儿的止惊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结果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 两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的对比

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小儿急性病症,严重影响到我国小儿的成长发育。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临床症状有麻痹、意识丧失、惊厥、阵挛、抽搐等[2],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小儿热性惊厥主要分为单纯型及复杂型两种。若该病患儿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会对患儿的脑部形成巨大的影响[3]。本次研究特从我院选取了60例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

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多采用药物治疗。有关临床研究指出,单一的药物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效果欠佳,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较好[4]。苯巴比妥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其能够对多个神经突触的反应进行抑制,能够有效抑制神经传导,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的介导,对谷氨酸的介导进行减弱,从而达到有效缓解惊厥症状的目的[5]。地西泮是一种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的介导,打开氯离子通道,促进神经细胞膜上氯离子的流动,抑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减弱神经元的兴奋性,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惊厥的首选药物[6]。

在本次研究中,将采用苯巴比妥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与采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的观察组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止惊时间为(4.64±0.34)分钟、住院时间为(4.56±0.82)天、退热时间为(2.01±0.51)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田惠琴,周麦宁,张熠等.小儿热性惊厥24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67-1168.

[2]祝雪英.热性惊厥患儿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刊,2013,48(1):87-88.

[3]王丹.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5):80-81.

[4]杨红英.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2-73.

[5]相彩霞.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59-60.

[6]苏文静.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5,(7):78-78,79.

论文作者:张华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与疗效评价论文_张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