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以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视角_股票论文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视角论文,保险资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保险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匹配基本理论

(一)资产负债管理及其内涵

资产负债管理是管理保险资金运用的一种实践。保险风险发生时点的不确定性和损失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保险公司负债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合理进行资产负债配置,以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和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何谓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质是在充分考虑资产和负债特征(期间、成本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制定资产组合策略,使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性质、成本收益上相互匹配,以控制风险,谋求收益最大化。当然,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远不止这些,资产负债管理涵盖的问题相当广泛,从产品面所考虑的险种差异、定价利率假设以及市场利率变化时保险客户执行嵌入选择权对现金流量所造成的影响,到从资产面考虑市场利率、经济环境变化对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等等,但其核心内容则是管理由利率风险导致的资产与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

(二)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内在要求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资产负债匹配,是指保险公司恰当运用各种投资渠道使其资产和负债在数量、期限、币种以及成本收益上保持匹配,并以此为目标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行为。期限匹配是资产和负债匹配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要求保险投资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结构相符,长期资产匹配长期负债,短期资产匹配短期负债,避免重大错配的出现。除期限匹配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还包括资产负债在总量、结构、性质和币种(主要针对跨国保险公司)方面的匹配。

1.资产负债总量匹配。即保持投资总量与负债总量大体平衡,资金来源总额匹配资金运用总额,做到各会计年度现金流入能平衡当年负债偿付的现金流出。既要防止由于资金来源不足不得不进行投机性的买空卖空交易,威胁保险资金安全,又要避免大量资金闲置而承担过高的机会成本,无法满足将来保险金给付的需要。这种匹配需充分考虑承保风险的不确定性和经济金融环境变化所导致的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异情况,保持动态平衡。我国以前对保险资金的监管是按单个品种逐一规定投资比例,现调整为对单一主体投资比例的控制。这一调整提高了保险公司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的灵活性。

2.资产负债期限匹配。即保险资金的运用期限与收益和负债的来源期限与成本匹配,保持长、短期负债分别对应于长、短期资产。如果投资期限超过了负债期限,就需要提前变现资产,这一方面会面临市场变现损失,另一方面会面临违约风险;如果投资期限小于负债期限,又面临再投资风险。例如,再投资环境恶化,市场利率下调、证券市场低迷等,必然造成再投资损失,使最终的资产积累达不到负债总额的要求,导致偿付能力不足。

3.资产和负债币种匹配。即保持本币资产与本币负债匹配、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匹配,以防范汇率风险。

4.资产和负债在成本收益上保持匹配。首先要考虑固定收益的资产与定额保险的负债匹配;其次是投资连结险、万能险、分红险等变额保险品种的负债与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和实业投资等资产匹配。资产负债匹配是防范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保险公司应主动利用市场时机,优化资产结构,实现资产与负债全面匹配,避免保险资产遭受损失,尤其是在目前人民币对外升值同时又面临国内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5.资产性质匹配。即固定数额收入的资产与固定数额的负债匹配;部分变额负债,如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与变额资产匹配。

6.速度匹配。即寿险资金运用周期要根据负债来源的流通速度来确定。

二、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考察与借鉴

1.美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结构。美国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迅速,保险业投资在各类投资机构中仅次于商业银行、联邦放款机构,位居第三。美国保险业的保险资金投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债券、股票、抵押贷款和不动产投资等。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债券在资金运用比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股票投资比例居次,波动较大,且寿险业和产险业有很大差异。以寿险为例,在寿险保险资产分布中,债券资产均占总资产的50%以上,各项贷款和不动产在不断下降,股票资产稳步上升,1991年为10.6%,1997年达到23.2%,2007年达到32.8%,股票成为寿险资金第二大投资项目,仅次于公司债券。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股票投资占比有所下降(表1)。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投资结构是综合寿险公司资金运用一般账户和单独账户所得到的合并账户数据。一般账户负责传统险准备金和保险公司自由资金的投资,单独账户负责没有投资保证的变额险的投资。二者适用不同的投资规则,尤其是没有投资保证的单独账户与一般账户在适用规则上是隔离的,投资比例限制的计算基数互不相关;对于没有投资保证的单独账户资金,保险公司可以在每个单独账户契约许可的投资范围内任意投资,但有投资保证的单独账户一般要适用与一般账户类似的限制规则。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对一般账户的投资比较严格,尤其是对股票投资。从表2可以看出,实践中单独账户投资股票的比例可以达到80%,债券投资比例13%左右;而一般账户的股票投资比例约为5%,债券投资比例高达70%以上。将一般账户与单独账户进行综合后,合并账户的股票比例在2006年和2007年超过30%。债券投资比例则在50%左右。

美国财险资金运用结构中,也是债券居首,占总投资的66%左右;股票稳定占据了总投资比例的第二位,现金类资产和短期投资、其他投资性资产分居第三和第四位,贷款占据比例甚微。2007年股票投资比例为19.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其他投资性资产比例分别为7.1%、6.5%。2008年,股票比例有所下降,债券等资产比例有所上升。美国财险资金运用结构如表3所示。

2.美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的期限特点

根据美国保险资金所持债券的到期日来看,截至2007年底,一般账户所持债券中有31%的期限在5—10年,27%的债券期限在1—5年,18%的债券期限到期日超过20年,14%在10—20年,只有10%的债券到期日在1年以内(表4)。从购买时的债券期限来看,42%的债券到期日在20年以上(表5),30%的债券到期日在10—20年之间。到期日在5—10年和1—5年的债券比例分别为22%和6%。没有购买在1年期以下的债券。

3.美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模式

美国的保险资金监管方式是和美国保险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相协调的。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保险监管较为独特,它是由州政府而非联邦政府主要负责的。各州都设有保险监管部门,负责保险业务的监管。美国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比例方面都有相对严格的限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丧失偿付能力的保险公司数量显著上升,每年大约有1%的保险公司倒闭,这使保险监管机构逐步将监管重点放到了偿付能力上。近20年来,美国的保险监管政策已从费率、保单内容、保险资金运用的严格限制和监管逐步转向对偿付能力的监管和保险基金的管理。目前,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在信息交换、最低偿付能力要求、财务评价制度、技术和法律援助及在跨州监管协调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4.美国保险资金的管理模式

在保险资金管理上,2002年美国进入全球500强的34家保险公司中,有20多家采取了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这些保险公司在利用资产管理公司“打理”资金时,并不排斥采用其他资金管理模式。第三方资产管理在美国保险市场应用相当广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将其部分或全部资产外包给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以应用资产管理的专业技能。

如果说保险资金管理模式具有某种发展趋势的话,显然是从“投资部”模式和“保险资金管理公司”方式向委托管理方式发展的。即使是同一保险公司,也并非只能采取单一资产管理模式,可以多模式并存。通过这样一种多样化资金管理模式并存的方式形成竞争压力。一方面促使保险企业内部管理资金的市场化;另一方面也对外部资金管理人形成压力,迫使其降低资金管理费用,量身订制资金运用方案,更加积极地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更多地让利给投保人。

5.美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考察及中美比较

一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是由该国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运用管理水平等很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中美两国相比,美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一直稳定地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平均收益在6%以上。中国2006—2007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较高,主要原因归于良好的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中美两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见表6。

三、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状况分析

1.保险资金运用规模

从2000年到2008年,伴随着我国保费收入和保险资产规模的增长,保险资金运用的额度也大幅提升。2000年到2008年,我国保费收入从1596亿元上升到9784.1亿元;保险资产规模从2000年末的3374亿元增加到2008年末的33400亿元,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逐年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也获得快速发展。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各保险机构实时调整投资策略,保险资产管理取得成效。截至2008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3%。各项具体数据见表7。

2.保险资金运用结构

2007年,保险资产管理呈现出增长速度高、规模扩张快、运行质量好的特点。2007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2.7万亿元余额中,保险机构扩大了股票投资比重,资金运用收益大幅提高。从资产结构看,存款、债券投资减少,占比为24.39%和43.98%,比年初下降7.35和4.76个百分点;股票(权)、基金投资增加,占比为17.65%和9.47%,比年初提高7.57和2.4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境外市场占比达到0.9%和2.3%,资产结构逐步优化。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各保险机构根据形势变化,实时调整投资策略。2008年底保险资金运用的30552.8亿元余额中,银行存款、债券等流动性较强、收益率相对稳定的资产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银行存款8087.55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26.47%;债券17684.17亿元,占比57.88%。股票(股权)和证券投资基金占13.3%,其他投资占比2.2%。各年数据见表8。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了33700亿元,运用结构又有了新的变化(表8)。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顺应了债市收益下降、股市稳步增长的市场格局。3

3.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12%、4.3%、3.14%、2.68%和2.4%,央行降息及投资渠道狭窄等是收益率走低的重要原因。2005年由于政策导向作用,投资收益率上升为3.6%。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和投资渠道陆续拓宽,投资收益率在2006年达到5.8%,投资收益共955.3亿元。2007年资金运用收益超过前5年的总和,达到2791.7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12.17%,同比提高6.35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为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股票、基金投资对整体投资贡献率达到80%。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球股市跌幅之深已经远远超出市场预期,严重拖累保险投资收益。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急剧下降至1.91%。2009年1—6月,投资收益率又上升到3.44%。2001—2009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如图1所示。

图1 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变化趋势

(二)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

1.资金运用渠道过窄

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不长,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金融市场本身尚不完善,特别是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投资品种较少,投资渠道一直受限。目前,保险资金的主要运用渠道有:银行存款、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建设、境外投资等。同目前保险业发达国家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相比,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例如,贷款类业务存在空白区域,我国仅仅是开展了一些保单贷款业务,还没有涉足抵押贷款等业务,比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对某些投资渠道的投资比例也限制过严。在保险业较发达的国家,保险资金运用几乎涵盖所有的金融投资领域,不但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直接投资买卖股票,投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还可以以多种形式贷款、购置不动产和进行实业投资等,由于其金融市场成熟,因此投资的渠道很多,对股票、动产等的投资比例也较为宽松。

2.投资结构欠合理

在我国现有的投资渠道中,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也不尽合理。首先,银行存款占比偏大。2006—2008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33.67%、24.39%和26.47%,2009年6月又上升到31%,而同期美国保险资金运用中现金及现金类资产比例一直不超过10%。其次,债券投资及其他投资渠道占比仍然不高,约为50%多一点。例如,由于保险资金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债券投资历来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最主要渠道,保险业发达国家投资债券的比重大都超过50%,美国更是高达70%(寿险业一般账户72%左右,财产险约为66%),而我国投资债券的比重只是最近几年才达到50%左右。目前我国的这种保险资金运用结构难以满足保险资产与负债匹配的要求,不利于保险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有效结合。再次,对于股票投资的比例限制过于严格,缺乏灵活性。我国目前对股票投资的限定为,保险公司用于股票投资的资产不能超过公司总资产的5%,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为10%—20%。英国寿险业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长期在40%上下,美国财产险投资股票的比例超过19%,美国寿险资金运用一般账户股票比例稍低一些,但是单独账户高达80%。

3.投资收益率偏低,稳定性差

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不长,保险公司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承保业务上,保险资金运用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加上我国金融环境不成熟,投资渠道有限,致使我国保险资金收益率一直很低。据保监会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4.1%、4.3%、3.14%、2.68%、2.4%、3.6%。而同期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大都达到6%以上,如美国、韩国等。2006年和2007两年保监会适时拓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资本市场也较为活跃,2006年投资收益率上升为5.8%,2007年的投资收益水平达到创纪录的12.17%。可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股市低迷,2008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降到只有1.91%。收益率显然缺乏稳定性。2008年下半年,我国又连续下调银行基准利率,加之投资收益大幅下滑,新的利差损风险突现。如果不能尽快改善保险资金的利用效率,切实提高保险投资效益,我国保险企业将会出现未来保险金支付的巨大缺口。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为3.4%,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4.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匹配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缺乏有固定收益的中长期投资工具,长期寿险资金难以找到相匹配的投资品种。加上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投资行为短期化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寿险公司中长期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程度已超过50%;且期限越长,不匹配程度越高,有的甚至高达80%。如表9所示,我国寿险业资产与负债的平均期间相差10—15年,远大于日本(8年)和韩国(6年)等国家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差距(见表9)。美国资产平均期限更长,40%以上的资产期限配置在20年以上(见表5)。期限结构与数量的不匹配,特别是可供寿险公司投资的、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金融资产规模太小、品种过少,直接限制了我国寿险公司进行较好的资产与负债匹配,使我国寿险业面临很高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

四、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状况的策略

(一)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永远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内容,保险资金不同于其他资金的本质也在于此。保险公司需要按照偿还金额、时间以及利率敏感程度对保险产品进行细化,合理确定投资策略和目标,制定适当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案,实现资产负债大体匹配,其中主要是实现结构匹配和期限匹配。

首先要实现结构匹配。也就是说保险资金投资的结构应该与其来源结构相匹配。具体来讲,将保险资金按照来源分成自有资本金、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和寿险责任准备金等三部分,不同的资金来源匹配不同的投资渠道,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结构。

其次要实现期限匹配。即实现保险资金投资期限与其偿付期限相匹配。借鉴美国的实践,根据寿险责任准备金的长期性特点,增加投资中长期投资项目,如:大额协议存款、长期债券、房产抵押贷款以及收益稳定的基础建设投资等等。而针对非寿险准备金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基于期限匹配原则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企业债券、短期存款及中短期国债等投资项目。

(二)稳健拓宽投资渠道,优化资金运用结构

应根据保险资金的来源与期限,合理利用现有投资渠道,优化资金运用结构,增加投资收益。人寿保险一般具有保险期限长、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其资金运用比较适合于中长期及长期的投资策略,因此应主要增加投资债券与基础设施等的比重。财产保险期限短,因而比较适于同业拆借、大额协议存款、股票等流动性较好、收益率较高的投资品种。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允许保险公司对那些信誉较好的保险客户提供抵押贷款,允许保险公司开展单位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投资业务。抵押贷款通常风险较小收益率较高,既方便了客户也有利于保险公司分散投资风险。二是允许保险公司适当购置不动产和进行实业投资等,以防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三是开发股指期货等新型投资产品。股指期货由于具有做空机制,是一种很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使得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构建投资组合的同时,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卖空相应的股指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实现风险对冲,尤其是在我国股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对现货和期货进行逆向操作就可以有效地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四是适度放宽保险资金的“入市”比例,以满足保险机构优化资产配置和提高收益的需要。一旦市场出现机会,则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发挥。据统计,受资本市场利好的影响,2007年全年资金运用收益超过前5年的总和,达到2791.7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12.17%。抓住这样的市场机会,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五是增加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借鉴美国的做法,对传统保险业务和理财分红类业务的股票投资比例有所区别,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三)根据负债的特点,合理配置投资的久期

无论是财产还是人寿保险公司都是负债经营的公司,合理配置投资的久期对于确保保险负债的偿还至关重要。为此,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四)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专业化运作

我国保险公司大多采取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对于历史较短且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对规模较大、投资管理专业化要求较高的保险公司来说,则需设立专业的资产管理部门,从而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水平,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是金融机构综合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有利于吸收资本市场的优秀人才,建立投资人才队伍;其次,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投资管理的责任和权力,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第三,有助于保险公司扩大资产管理范围,管理第三方资产,增加管理费收入,还可以通过其他机构理财及时掌握市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产品创新方向;最后,为控股公司适应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向国际金融保险集团发展积累经验。

(五)完善监管体系,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

2004年以前,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并未纳入我国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直到2004年6月实施《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后,中国保监会才要求保险公司每年报送《资产负债匹配报告》,但因缺乏具体要求和执行标准,目前仍未达到可操作阶段。为此,应该在修改完善《保险法》中有关保险资金运用规定基础上,制定专门性的旨在完善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和监管的法律,如《保险投资法》、《保险监管法》等。此外,如《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等有关市场交易的法规也应制定,使之与保险监管方面的法律互相配合,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法律体系,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促使国内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水平。

标签:;  ;  ;  ;  ;  ;  ;  ;  ;  ;  ;  ;  ;  ;  ;  ;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以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视角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