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对安全套的认识及使用状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套论文,城乡居民论文,状况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长,从1997年的5.5%上升到2002年底的10.9%。通过不安全性行为将艾滋病传播到一般人群的情况正在发生,如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可能成为中国艾滋病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注:引自《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卫生部,2003。)安全套(condom)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ABC”原则之一[A (abstinence),B(be faithful),C(condom)]。安全套尽管不能百分百地保证不染上艾滋病,但正确使用质量较好的安全套,可以起到相当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显示,持续正确使用安全套对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非常有效。国务院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中也指出,在广泛宣传预防STDS、HIV/AIDS 知识的同时,应采取的行动措施之一是“要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为此,笔者利用国家计生委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项目2000年和2003年两次基线调查数据,考察、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对安全套的认识、态度评价以及使用等方面的基本状况,以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使用安全套工作提供参考或建议。
一、数据来源
2000年国家计生委选择了7 个县(市/区)实施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项目基线调查,(注:关于这两次调查的详细说明参见《预防艾滋病项目评估调查报告》一书的前三章,张世琨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包括5个农村县(区):北京昌平区,黑龙江东宁县、河南上蔡县,广东惠东县和广西右江县;2个城区:上海静安区和海南三亚市。调查点的选择兼顾了城乡、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艾滋病疫情等多方面的因素。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15至49岁的育龄人群,共完成问卷7023份,男性占52.4%,女性占47.6%,已婚人口占84.2%,农民占69.6%,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的占72.7%。
2003年国家计生委又组织了后续的评估调查。采用系统整群抽样方法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仍为15至49岁的育龄人群。在上述7个县共完成问卷6912份,其中47.8%为男性,52.2%为女性,已婚人口占79.1%,农民占62.4%,69.6%的人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二、城乡居民对安全套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评价
(一)安全套获得途径的信息基本得到普及
“计划生育部门免费发放”是最为群众所知晓的获得安全套的渠道,也反映出基层计生部门发放安全套的工作做得较好。较之2000年,2003年知晓这一渠道的比例进一步上升了14.1个百分点。2003年“知道从商店或药店可以购买安全套”的比例仍居第二位,较2000年下降了7.3个百分点。 “不知道从何途径获得安全套”的比例虽然略有下降(图1),但仍然占一定比例,而且在不同亚群体中其比例存在着显著差异:未上过学和扫盲班群众(25.5%)远高于其他教育程度的人群(7.9%),这说明今后应该加强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提供安全套的相关信息和服务;15~19岁的人群(15.5%)高于20~49岁组人群(6.7%),未婚者(20.7%)高于已婚者(7.5%),在校学生的这一比例达到24.6%,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在安全套的宣传教育中要突破传统思维,要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包括安全套知识的生殖健康教育;另外农民工和农民经商者“不知道”的比例(10.4%)略高于总体水平,可见由于农民工和农民经商者流动性大,容易成为农村安全套宣传和发放的盲点,对此今后的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加以注意;女性(9.7%)“不知道”的比例也略高于男性(7.0%),今后的工作中还应侧重向妇女作宣传。
附图
此外,大多数农村居民知道从计生部门免费获得安全套(70.7%),这反映出农村居民对这一渠道的熟悉和依赖程度比较高。而更多的城镇居民知道“从商店或药店购买”和“从计生部门免费获得”安全套,其比例分别为57.3%和35.3%。
(二)对安全套在预防性病、艾滋病方面作用的认识显著提高
较之2000年,2003年群众对安全套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避孕”的比例在两次调查期间上升了23.1个百分点,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性病”的比例上升了32.4个百分点,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艾滋病”的比例上升了35.3个百分点(见表1)。这表明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对安全套除了避孕以外还能预防性病和预防艾滋病这一积极作用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表1 两次调查对安全套评价的比较 单位(%)
评价 同意
不同意 不知道
2000年2003年 2000年 2003年2000年2003年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避孕60.3 83.4
4.72.8
35.1 13.7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性病48.3 80.7
5.72.9
46.0 16.4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 46.3 81.6
5.82.3
47.8 16.1
安全套用起来不太舒服31.7 34.0
10.4
28.5 57.8 37.5
经常用安全套花费太高19.7 19.7
21.7
42.6 58.6 37.7
用安全套避孕不够保险28.1 26.3
19.8
37.8 52.1 35.9
不同意“用安全套不够保险”、“使用安全套不太舒服”及“用安全套花费太高”的比例明显升高,“不知道”的比例显著下降,但仍有近四成左右,这是因为大多数的未婚者对这些评价都表示“不知道”。
进一步分析发现,从职业上看,在校学生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避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比例远远低于总体水平,分别为48.6%、51.0%、57.2%。从年龄上看,15~24岁组的人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避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比例也远远低于总体水平20%左右。这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严重缺乏相关生殖健康的知识,要发挥青少年在抗击艾滋病战役中的主力军作用,还需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三)购买安全套的羞涩心理降低
2003年调查时“去商店或药店购买安全套不会感觉不好意思”的人为56.6%,较2000年的36.9%提高了19.7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2003年的数据发现,未用过安全套的人中“去商店或药店购买安全套会感觉不好意思”的比例(59.0%)远远高于用过安全套的人(32.3%)。
用2003年数据考察不同特征人群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发现:随着年龄组的上升,群众“去商店或药店购买安全套会感觉不好意思”的比例单调递减,低龄组人群(15~19岁)觉得“不好意思”的比例最高(66.7%)。未婚者觉得“不好意思”的比例也很高,达到62.2%,而其他婚姻状况的人在40%以下。要指出的是,低年龄组人群和未婚者回避回答此问题的比例都比较高,分别为22.0%和15.5%,远远高于正常水平,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未婚青少年对安全套相关问题存在普遍的羞涩和回避心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觉得“不好意思”的比例降低。文盲和半文盲人群最高(65.4%),高中或中专最低(39.9%),其次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39.3%)。总体来说,农民较城市居民更为保守,内部也存在差异。农民群体中,传统的林、牧、渔务农者“不好意思”的比例(45.1%)略高于农民工(44.0%)和农民经商人员(40.0%)。干部中觉得“不好意思”的比例(28.0%)最低。值得指出的是待业(下岗)者“不好意思”的比例达到45.3%,表明由于这部分人群处于和社会脱离的状态而且自我信心不足,安全套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更应注意覆盖这部分人群,帮助他们克服购买安全套的羞涩心理。
(四)使用安全套的意愿增强
2003年追踪评估调查增加了“已经采取了避孕措施,为了预防艾滋病,是否愿意使用安全套”的问题。被访问者中,80.3%的人表示“愿意”,19.7%的人表示“不愿意”。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愿意”的人中,近两年参加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宣传咨询和培训活动的比例分别为71.8%和71.1%,而在“不愿意”的人中,这两个比例则分别只有49.4%和48.3%。这表明宣传咨询和培训活动对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促进群众的态度转变具有积极作用。
三、城乡居民使用安全套的相关分析
(一)使用安全套的基本情况
对“你或你的配偶用过安全套吗”这一问题,2000年回答“用过”和“没用过”的比例分别是35.3%和64.7%,2003年回答“用过”和“没用过”的比例分别是58.2%和41.8%。2003年群众回答“没有用过”的比例较2000年降低了15.9个百分点,“用过”的比例较2000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达到了一半以上。在采取了长效避孕措施的夫妻中,2000年只有31.9%的人使用过避孕套,而到20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8.7%。这表明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和避孕套免费发放工作,不仅提高了群众对安全套积极作用的全面认识,还促进了群众对安全套的使用。
(二)对男性使用安全套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调查中询问了“您或您的配偶用过安全套吗”这一问题。虽然妻子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其配偶是否使用安全套,但笔者认为仅以妻子的特征作为自变量来分析其配偶是否使用安全套是不太妥当的。谨慎考虑起见,本文利用2003年的评估数据,仅对3303位男性被调查者是否使用安全套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中, 因变量为男性被访者是否使用过安全套(1=用过,0=没用过)。
经过思考和初步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四大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男性是否使用安全套,一是个人情况(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居住地是否为城乡);二是知识、态度(是否同意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避孕、预防艾滋病、预防性病,是否知道获得安全套的途径,购买安全套会否不好意思);三是对安全套的使用评价(是否同意使用安全套不太舒服、是否同意用安全套避孕不够保险、是否同意经常使用安全套花费太高);四是宣传教育活动(是否获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品、是否参加过艾滋病方面的宣传咨询和培训活动、是否从中有所获益)。
我们采用了Logistic 回归的变量分步纳入回归方法(向前逐步回归, 并使用条件参数原则作为删除变量的依据)。在回归的最后方程中保留了10个变量,也初步证实了我们的理论假设。模型最终方程整体检验显著,模型总体解释能力为85.4%(见表3)。
表3 对男性是否使用安全套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影响变量 显著水平发生比① 影响变量 显著水平发生比
个人情况
购买安全套不会不好意思(会) 0.000
1.965
年龄(15—24)② 0.000 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 0.000
25—34
0.000
2.275 1001—20000.001
1.720
35—44
0.671.537 2001—20000.000
2.062
45—49
0.582
0.869 3001—50000.000
2.806
结过婚③ (未婚)0.000
13.776>50000.000
2.683
知识、态度 使用评价
知道获得安全套的途径(不知道)
0.003
2.177 安全套用起来不太舒服(不知道)0.000
同意 0.000
16.880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避孕(不知道)
0.000 不同意0.000
10.974
安全套避孕不够保险(不知道) 0.018
同意 0.000
2.515 同意 0.007
0.620
不同意
0.846
0.926 不同意0.016
0.658
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
(不知道)
0.003 宣传教育活动
同意 0.001
1.878 获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品(没获得过)0.001
1.659
不同意
0.023
2.232
常数 0.000
0.001
模型整体检验 -2Log
Cox&Snell Model Df Sig.
likelihood R Square Chi-Squares
2353.5780.443 1834.936 19 0.000
说明:① 发生比指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
② 括号内为对照组。显著水平P=0.05,下同。
③ 结过婚包括初婚有配偶、离婚、再婚有配偶以及丧偶四种情况。
1.个人情况的影响
在假设的个人背景因素中,职业、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是否为城乡均未进入模型(没有显著性差异)。
25~34岁组被访者或其配偶用过安全套的概率最高,其用过安全套的发生比是参照组(15~24岁)的2.275倍。 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普遍已婚并且处于性生活旺盛阶段。35~44岁组和44~49岁组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过婚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是未婚男性的近14倍。婚姻是获得合法性生活的必要形式,所以是否结婚对男性是否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很大。家庭人均收入较高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概率也较高。家庭人均收入在2001~3000元组的男性使用过安全套的发生比是最低收入组(≤1000元)的1.720倍, 其他三组更高收入组的男性使用过安全套的发生比均是参照组的2倍以上。如果将家庭人均收入这一变量去掉, “是否觉得经常使用安全套花费太高”这一变量,在向前逐步回归中,也未进入模型,而职业和教育这两个变量进入了最后模型。可见,家庭人均收入较高的男性使用安全套概率高的原因不在于能支付得起安全套的费用,而是其它原因。
2.知识、态度的影响
“知道获得安全套的途径”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是“不知道”的男性的2.177倍。同意“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避孕”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是“不知道”的男性的2.515倍。 同意“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是参照组男性的1.878倍。 同意或不同意“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对男性是否使用安全套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虽然八成以上的男性都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和性病,而且近八成的男性表示即使采取了长效避孕措施,为了预防艾滋病,愿意使用安全套,但是否同意“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性病”这一变量却未进入最终模型;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对男性是否使用安全套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可见,在普及知识、甚至转变观念以后,最终达到行为改变的任务依然很艰巨。
“购买安全套不会不好意思”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是“会不好意思”的男性的1.965倍。
3.对安全套的使用评价因素的影响
同意和不同意“安全套用起来不太舒服”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分别是“不知道”的男性的16.880和10.974倍。不管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安全套用起来不太舒服”的男性,很可能曾经使用安全套,所以这两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比参照组均高出10倍以上。
同意和不同意“用安全套避孕不够保险”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比是“不知道”的人的62.0%和65.8%。
4.宣传教育活动因素
“获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品”的男性使用安全套的发生率是“没有获得过”的人的1.659倍。 而“近两年是否参加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宣传培训活动”以及“是否从中有所收获”这两个变量都未进入模型。这可能是宣传品的发放覆盖面大,收效也更大。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2003年仍有少部分群众不知道从何途径获得安全套,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以及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这些人群应该成为今后宣传工作的重点对象。
2.城乡居民对安全套在避孕、预防性病、 艾滋病方面的积极作用的认识显著提高,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避孕、预防性病、预防艾滋病”的比例在两次调查期间上升了20~30个百分点。但是青少年中知道安全套三项积极作用的比例远远低于总体水平,表明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
3.城乡居民对购买安全套的羞涩心理降低, “购买安全套会感觉不好意思”的人大幅度减少。但是待业(下岗)者中“不好意思”的比例仍高达45.3%。今后的安全套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应注意覆盖这部分人群,帮助他们消除羞涩心理并树立对安全套的正确态度。
4.2003年近六成的被访者或其配偶使用过安全套,较2000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80.3%的人表示已经采取了避孕措施,为了预防艾滋病,愿意使用安全套。
5.对男性“是否使用过安全套”的多因素分析表明, 婚姻状况对是否使用安全套有着显著影响;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对于促进男性使用安全套具有积极作用。分析结果也提醒我们仅仅普及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促进行为的转变。
我们建议:在以后的宣传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宣传安全套在防止艾滋病、性病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并且,计生委在安全套的宣传和发放工作中,可以用“安全套”的名称代替“避孕套”的名称。
标签:艾滋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