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幼儿畏惧心里和退缩行为的矫治论文_屈红芬

刍议幼儿畏惧心里和退缩行为的矫治论文_屈红芬

(云南省腾冲市机关托儿所 云南 679100)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为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托儿所整个保育教育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幼儿不良心理和行为的矫治,使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得以健康发展。

在幼儿不良心理和行为中畏惧心理和由此表现出来的退缩行为,影响着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幼儿的退缩行为是指幼儿不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去陌生的坏境,对陌生环境表现出害怕,胆怯等。退缩行为会阻碍幼儿对外界环境的探索,影响其社会化和认知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智力、身体、情感和道德方面都处于形成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对其畏惧心理和退缩行为,决不可忽视和掉以轻心。畏惧心里和退缩行为必须及时矫治,若任其发展,将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带来丧失自信心而滋生出更加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严重后果。实践表明:幼儿的畏惧心理和退缩行为是可以矫治的。

首先,对有畏惧心里和退缩行为的幼儿不能歧视,要给予真爱,以增强其情感体验,如:刚刚入托的李尹馨小朋友,她怎么也不愿离开她妈妈,一个劲地哭着叫着,我不上学,妈妈快带我回家,老师去抱她,就像如临大敌似的,一双小手紧紧地抱住妈妈,哭叫得更厉害了,“狠心’’的妈妈还是强行把她交给了老师,可那张小脸总还是哭兮兮的,小嘴不时地叨念着,妈妈快来接去,妈妈快来接去……其他小朋友玩,她不玩,老师教小朋友唱歌,她不唱,给小朋友讲故事时,她把小脑袋歪到一边,似乎她最高超的本领就是哭了。对有此种行为的小朋友,老师主动接触,轻轻抚摸她的头发,给予甜甜的微笑,抱着她带她走一走,看看教室周围的壁画,帮助她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活动,看老师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无声的语言和内心情感的表露像涓涓细流,使她逐渐消除了畏惧心理状态,幼小的心灵对信任、宽容、谅解有初步的体验,感到老师喜欢她、爱她、护她,托儿所的生活比家里更有意思,更愉快。哭兮兮的小脸消失了,表情丰富了。

其次,对有畏惧心理和退缩行力的幼儿不要呵斥,要满腔热情,以增强群体生活的体验。随着认识水平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幼儿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在与他人频繁的接触中,由于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性格等原因,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那些思维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伙伴,交往过程中,常常碰到一些新鲜的事,而那些不善表达,不善与人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很单调、贫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调节幼儿交往伙伴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如:杨茂崇小朋友,刚到托儿所时,不哭不闹,每天妈妈送来后,他总是找一个固定的位子坐着,任凭小朋友怎么去叫他、拉他一起玩,他不应也不动,从不见他有一点笑脸,偶尔说上一句“妈妈还不来接我”就再也不说第二句了。对此心理状态的孩子,老师总是十分热情主动地靠近他,坐在他身边或蹲在他身边和他亲切交谈,给他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无拘无束、自然亲切的气氛,带他看其他小朋友玩耍,使他感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的乐趣,给他讲小朋友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小故事,多数场合,鼓励他举手发言,抓住他偶尔发言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杨茂崇真是好孩子“真棒”,通过多方努力,这个孩子逐渐成了一个保持良好心态,活泼好动、爱交往群休意识明显增强的好孩子,和原来判若两人。

再次,对有畏惧心理退缩行为的幼儿不要强求,要给予尊重,以增强自我评价的体验。如李依然小朋友,喜欢画画,但最怕给老师看,也不愿给小朋友看,这是缺乏自信心的心理状态,却有虚荣心的表现,实质是听惯了爸爸妈妈们的赞扬而无自我评价的体验,在其幼小的心灵里,老师和父母不一样,他们的评价也不一样,让老师看,怕老师说画得不够好,丢面子,让小朋友看,怕小朋友笑话,此种心理使他和老师的距离必然大于他的父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的能充分活动的机会,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人选择的意愿,使幼儿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对不愿让老师和小朋友看她的作品的小朋友,不生气、不强求,而是注意发现她的优点;无论是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午睡不吵闹、不需陪睡、进餐中守纪律、不散饭粒,不厌食、偏食等好习惯给予及时评价,给予“很听话”、“很能干’’、“很乖”老师很喜欢你,让小朋友向你学习的评语。再以老师和小朋友都想看看你的画,能给我们看一看吗?这样的话增强他的评价体验,慢慢地她主动给老师和小朋友看她的“作品”了,而且再无顾忌,不怕别人的指点,成了好学上进的好孩子。

最后,对有畏惧心里和退缩行为的幼儿,不要放弃要给予鼓励,以增强成功的体验,如:黄伟小朋友,在入托前没有午睡的习惯,一到午睡他就大哭大闹“我不睡觉、我不睡觉”、不是就翻来覆去,敲床边,拉扯小朋友的衣服和被子;不但他不能入睡连其它小朋友也不能入睡,偶尔入睡一次还尿床,被小朋友笑话。对此,老师主动利用“强化”手段,帮助巩固积极行为,克服消极行为。用鼓励的目光、话语、表情、抚摸孩子,尽可能地呆在他身边让他入睡。对尿床的习惯,老师每天午睡前告诉他少喝汤或尽量少喝水,并安慰他,不用怕了,好好睡,别忘了上厕所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努力中取得了成功,一次次成功带来的喜悦中,黄伟小朋友养成了午睡的好习惯。

总之,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集体生活的需耍,使保育和教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融合于幼儿的全部生活之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有畏惧心理和退缩行为的幼儿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矫治,就能收到成效,能把他们培养成心理健康和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幼儿。

论文作者:屈红芬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8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刍议幼儿畏惧心里和退缩行为的矫治论文_屈红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