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论文_江贵兰

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论文_江贵兰

宜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44600

摘要:儿童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其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负面影响。儿童与成人的生理特点不同,常规药物治疗的药用剂量较高,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影像其治疗效果。雾化吸入治疗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此,而是需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小儿;雾化吸入;护理

小儿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常见、高发疾病,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以防止病变组织的进一步扩散而导致呼吸道损伤。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但需要对儿童的生理特点加以考虑,其用药方法与成人患者存在差异。为了药物能够直达病灶,同时减少药品剂量,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给药,其疗效颇为显著,并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快速恢复。本文围绕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展开综述。

1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

1.1应用范围

雾化吸入治疗是适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其利用高速气流将药物分散成雾状,经口、鼻吸入后,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该治疗方法在减少药用剂量的同时,还能够局部血药浓度,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雾化吸入治疗主要应用于小儿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以及哮喘等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①急性喉炎:小儿急性喉炎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其具有感染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喉鸣、声嘶以及喉梗阻等症状。该疾病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起到消炎的效果,但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应用雾化吸入作为给药方法,加快临床症状缓解速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毛春梅等人在临床研究中得出的结果,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其患者的发热、声嘶、犬吠样咳嗽、喉喘鸣以及吸气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比单独使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患者用药4h、24h、72h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同阶段对照组[2]。

②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多发于≤6个月的婴幼儿患者当中,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病症,严重则会引起呼吸衰竭、窒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高渗盐水均可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药物,而雾化吸入则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肺炎:小儿肺炎是常见、高发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应用氨溴索、布地奈德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而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更佳。在薛梅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0.0%,而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湿罗音、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充分说明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更好[3]。

④哮喘: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在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当中,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是常用药物。

1.2用药类型及雾化吸入方式

小儿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类型主要包括抗微生物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多黏菌素、红霉素以及利巴韦林等)、呼吸系统用药(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以及氨茶碱等)、免疫系统用药(α、β、γ干扰素以及重组人干扰素α-1b)、中成药(双黄连、痰热清、清开灵、炎琥宁以及丹参等)以及其他类型的治疗药物。氧驱动雾化、空气压缩雾化以及超声雾化是主要的雾化吸入方式,应用面罩式或喷(含)嘴式雾化器,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2应用小儿雾化吸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2.1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低,其理解能力存在不足,不能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缺乏一定的自控力,无疑给雾化吸入治疗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雾化吸入治疗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之间的沟通,积极鼓励和安慰患儿,安抚患儿的情绪,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为患儿提供玩具、卡通漫画,分散其注意力,进而缓解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2.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患儿的舒适度。患儿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确保其呼吸顺畅,提高气体交换量,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适时的调整。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则需要调整为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30°,保证患儿能够正常呼吸,预防发生窒息,易于湿化液均匀分布,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合理调节雾量,由低到高,逐渐增加雾化量,将治疗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雾化流量不宜过高和过低,以达到理想的雾化治疗效果。雾化治疗一般安排为2~3次,治疗时间为10~15min,治疗间隔为4h。当然还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合理调整,观察其血氧饱和度、排痰时间以及喘憋缓解时间[4]。

2.3治疗后护理

经雾化吸入治疗后,需要对患儿进行拍背吸痰,指导患儿进行咳嗽。避免痰液积聚,并观察患儿是否存在不良反应,便于及时处理。及时漱口,保持口腔内部的清洁。使用湿毛巾擦洗口鼻,避免药物残留而形成刺激。保持卫生,注意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结论】综上所述,雾化吸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疗效显著,极大的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随着雾化吸入药物及雾化器的开发与应用,其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小娣.综合护理干预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260-261.

[2]毛春梅,赵兰壁,田丽君,等.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2):6358-6361

[3]薛梅.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安全性及可行性[J].河北医学,2014,11:1907-1909.

[4]陈怡.小儿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的护理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4):189.

作者简介:江贵兰 出生于1975年10月4日 女 汉族 籍贯: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 供职单位:宜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管护师 学历(医学类:大专,财务:本科),晋升儿科护理副高级职称,邮编644600

论文作者:江贵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  ;  ;  ;  ;  ;  ;  ;  

小儿雾化吸入的应用与护理进展论文_江贵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