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教师生育心理的影响研究论文

“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教师生育心理的影响研究论文

“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教师生育心理的影响研究

张淑敏 杨阳 李丹阳 苏艳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1)

摘 要: “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必将使育龄期的女教师面临生育、养育、教育的各种压力,直接影响着女教师的身心健康。研究各类学校女教师的生育心理现状,了解其生育意愿、生育动机、子女养育教育及职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和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 “全面二孩”政策 女教师 生育心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各2所学校的已婚并育有一个子女和两个子女的女教师进行调研,采用自编问卷,了解女教师生育心理的总体状况。

校长虽是学校的领导,但所有的管理目标都需要通过干部和教师的工作来达到。所以,领导力不是领导者的专利,每个人都有领导力,只是其力量发挥的范围、方式、对象不同而已。历年来,五一小学的重大决议都要经过行政班子讨论、教代会通过,绝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在这种平等对话和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中,干部与教师融为一体,教职员工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人。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运用问卷星调查软件展开调查,收集问卷802份。采用SPSS 19.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至此,《翻译诗学》一书从本体论、主体论、语言哲学和整体论四个进向完成了对综合性翻译诗学体系的建构,填补了中国翻译理论话语体系领域的空白。

2 结果

2.1 女教师生育意愿调查结果

在802位女教师中,有256位已生育二孩或正在孕育第二个孩子(213+43),546位未生育二孩;有407位第一个子女是男孩,有395位第一个子女是女孩,关于“有无生育二孩计划”的结果统计,已生育(孕育)二孩或有生育二孩计划的所占比例显示:年龄是影响女教师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部分女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入职年龄较大,需要有一定的工作适应期,普遍认同晚婚晚育,因而会推延生育年龄。

在35~40岁之间的女教师是生育二孩的主力军,是积极响应“全面两孩”政策的群体,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教师,第一个孩子基本在3岁以上,她们有精力生育二孩。

546位未生育二孩的女教师女教师不愿意生二孩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没时间精力照顾孩子”“两个孩子花销大,经济压力过大”“担心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质量”,可以看出由此可见,影响女教师生育的主要因素集中在自身精力、物力、财力等问题上,存在着“生不起、养不起、生不出”的现实情况。

根据结果分析,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为了自己的子女不孤单”“想要儿女双全”“喜欢孩子”,全面二孩政策满足了大多数女职工的生育心愿,一半以上的女教师生育二孩的动因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成长,为了自己的子女不孤单,生育观中孩子取向和个人取向较明显。

2.2 生育动机

家庭经济收入影响女教师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最小,新生一个孩子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由于养育孩子的成本在不断上涨,经济收入较少的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她们不想再生育二孩。长远看来,生育二孩的成本对家庭经济的压力是普遍存在的。

第一个子女的性别是男孩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要比第一个子女的性别是女孩的家庭小,女教师受教育程度较高,不存在重男轻女倾向,主要原因是根据目前的子女养育投资情况,多数人认为生育男孩的所需资本要比女孩高,部分女教师担心第二个孩子还是男孩,所以其生育意愿小。

2.3 子女养育、教育情况

“全面二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会受到生育价值观和女教师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要将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动机,变成生育行为,需要各类中间调节变量的共同作用才能真正维护女教师作为生育主体的权益[4]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力求消除贫困,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人民富裕。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要求消除贫困,实现温饱。如果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其他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所有活动终将会失去意义。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所追求的,必然是生活的富裕。不断向人民富裕的方向迈进,正是绿色发展追求的目标。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必定是充满挑战的,只有既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有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走向富裕的期盼。

2.4 生育行为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生育行为会提升女教师的幸福感,已生育二孩的教师(213),近一半的女教师认为生育孩子后,自身的幸福指数明显上升,生育二孩会使自身更加幸福,这说明,全面二孩政策满足了女教师的生育心愿。孩子的性别对幸福感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家庭希望儿女双全,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有一儿一女的女教师幸福感明显上升,有两个女儿的家庭也比有两个儿子的幸福指数高,这与中国现代国情有关,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养育两个儿子的经济压力要明显增大。

女教师们普遍认同家庭教育是门学问,父母得学习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主要问题依次有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监护人)和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和沟通很少;50.1%的女教师最大的烦恼是没时间教育孩子,有23.2%的认为孩子不听从管教。

2.5 生育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51.6%女教师认为二胎政策对职业发展有影响,如果生育二胎后返回工作岗位,69.8%的女教师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19.9%的选择需要更长时间;生育二胎返岗后,53.6%的女教师不希望迎接新的工作任务,她们普遍认为力不从心,需要缓冲一段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全面二孩政策下,二孩生育对于女教师而言,经历过生育、哺乳过程后,对于重新返回岗位,从体力为主的方式转换为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方式,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大部分女教师会存在一定的适应性问题[3]

3 建议

调查发现,夫妻双方在家庭事务方面的付出占比也是影响女教师生育心理的重要因素。作为家庭中最主要的照料者的角色,女教师在子女养育、教育方面会比丈夫付出的多,如果丈夫在家庭事务中能承担更多家庭事务的话,女教师在生活中的压力要小很多。如果生育二胎,69.2%女教师(69.2%)会采用父母帮忙照顾的方式照料孩子,有13.6%会请保姆照料孩子,有70.9%的女教师认为生育二孩后,对第一个孩子的照顾上感到力不从心。

“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着一种现实”。法国作家缪塞这样说到,现实如刺,难免使人沉沦,但总有一种东西支撑我们在布满荆棘的现实中砥砺前行。那或许就是梦想,一颗夜空中最闪亮的启明星,让我们在人生的夜幕下不再踽踽独行。

3.1 构建和谐的家庭支持系统,缓解女教师因生育带来的身心压力

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家庭分工使得男性被认为必须在职场上打拼,而淡化了父亲的育儿责任,但是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决定,在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责任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丈夫应多承担家庭事务,减轻妻子的育儿负担,积极关注妻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3.2 学校要了解女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适当减轻女教师工作压力

作为用人单位的学校层面,应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酌情减轻女教师孕期及哺乳期间的教学、科研任务,实施弹性工作机制,保障女教师合理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适当提高生育补贴额度,切实维护女教工的切身利益。

被称为内存储器,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3.3 社会要注重人文关怀,积极为二孩生育创造适宜的大环境

在国家与社会层面上,全面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了人口结构失衡与老龄化的危机,但是生育意愿并不完全等同于生育行为,政府要出台相应的奖励和福利待遇政策,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与补贴,从而降低生育成本,为女教师的生育行为提供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龙万.“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111-112.

[2]肖琴,汤林涛,张扬,等.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女性职业生涯保障探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2-98.

[3]张韵.“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因应之策[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4):104-112.

[4]方志,武玉.二孩政策对高校女性教职工的影响及高校工会的调节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1):110-115.

中图分类号: C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07(b)-0217-02

①基金项目: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812217)。

作者简介: 张淑敏(1983—),女,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20.217

标签:;  ;  ;  ;  

“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教师生育心理的影响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