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从普通式样演变成专业定制,彰显出不同时代的职业特色和担当。
语文俗称百科之母,是一门人文性、综合性的科目。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质读物,都有一定的内涵、教育意义。而朗读,有利于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语言鉴赏能力,引发学生的共鸣,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当年工装是“爆款”
文\刘卫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们去看望二伯。二伯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显得格外精神。我打趣道:“您这身可是那时的爆款,也算是老古董,您穿上它,恍若当年勇壮的炼钢工人重现。您就讲讲这里面的故事呗!”
二伯喝了一口茶,随后慢慢道来:“那年从部队复员,我进了这家大型国企炼钢厂,成为一名光荣的产业工人。报到后,经过3个月的技能培训,我从后勤处领了两套行头。工装是厚帆布做的,深蓝色,结实耐脏,还能防溅起的火星。还有安全帽和能看炉火的墨镜,外加翻毛皮鞋。那时生产条件差,工作强度大,劳保用品耗得快,但工友舍得用力气,重活脏活抢着干。炼出的一炉炉钢,用来铺铁路架大桥,支援国家建设;盖新房搞基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几万人的大厂,我多次被评为劳模,还穿着这身工装上台领过奖呢!不是自夸,那时穿工装可时尚,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人见人羡。最后,我这个‘厂红’被俊俏的纺织婆老伴倒追上啰!”
二伯带着调侃的话语把我们全逗笑了。在几个晚辈的催促下,我也讲起了自己的工装故事:“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外贸公司。时值国家改革开放前,百业待兴,也是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为工作需要和提高外销人员的‘国际形象’,第一次出国,公司发五百元‘置装费’。我买了一套全毛西装,配两条领带,一双名牌皮鞋和一只密码箱。坐飞机畅达五洲四海,穿行于各国市场。期间,遭遇过非洲政变的枪林弹雨,也领略过南亚的酷热,算是最早走过‘一带一路’吧!这套鲜亮行头是我的工装,只有像接待国外客户、出国推销等场合才舍得穿。日常上班,我一般穿便服。”
佰草集和相宜本草等这些本土品牌的成功,从品牌层面上来看,是将“本草”这一中国特色国粹融入品牌价值中,改变了其品牌属性和基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和运用中草药(汉方)进行美容、洗发护发已有数千年历史,这是跨国品牌难以企及的,也是跨国品牌的短板和软肋。因此,这场植物与化学科技的对决,中国本草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决,能避开本土品牌的短板,发挥其长板效应。
二伯和二婶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几个小辈深受触动,纷纷从手机里调出自己工作时的“靓照”:大侄子阿勇穿着工商制服显得英气逼人,小外甥志远的地铁工装新颖洒脱,就连从事环卫工作的小秀梅的桔色工装也透着一股现代都市的时尚自信……
末了,二伯不由地感慨:时代发展得太快了。工装从普通式样演变成专业定制,彰显出不同时代的职业特色和担当。我们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期早日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标签:职业特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