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学家眼中的贝里亚_贝利亚论文

法国历史学家眼中的贝里亚_贝利亚论文

法国历史学家眼中的贝利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法国论文,历史学家论文,眼中论文,贝利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让读者在听我们对话时不至于产生疑惑,我们先把话说明白点,不管是我还是您,我们都不是共产主义的崇拜者,不会对贝利亚在斯大林时代所犯罪行表示怀疑。我们不解的是,对他的逮捕和审讯为什么偏偏发生在后斯大林时期。为了向那个时代进攻,他比谁都做得多(真可谓不自量力!)。

——斯大林死后,他所犯罪行该作何解释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法庭对贝利亚判罪,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首选办法。把斯大林的所有原则错误统统加之于贝利亚,以此来袒护斯大林,成为法庭的第一号任务。

——为什么会选中贝利亚?这是因为斯大林的所有老战友都已倒在血泊中。马林科夫,身为苏共中央干部处书记和叶绍夫的战友,非常积极地参与了30年代下半期的清洗。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在乌克兰的行为更为猖獗,是他确认了枪杀名单。因此,他们之间的犯罪程度相差无几。

我认为,他们选择贝利亚首先是因为害怕他,感到了他与他们的不一样,当然也清楚,他是败坏他们声名的最甚者;其次,他不是俄罗斯人,我觉得,这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小,他们像外人一样理解他;最后,贝利亚是他们中唯一独自写过国家政治行动计划的人。

——这是一份经过周密思考的战略行动纲领。

——1953年3月后,贝利亚很快便有十分主动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贝利亚早已开始筹划这一纲领。他的同事也许是害怕其影响。

——在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尔汉诺夫所著《斯大林去世之谜》中提到,反贝利亚密谋的产生,是由于政治局其他成员的不安:贝利亚拥有很像样的纲领,而他们没有。他们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性格果断的贝利亚会把他们逐出克里姆林宫,很可能还不那么友好。

——他们肯定已感觉到了这一切。另外,没有资料能说明,贝利亚曾有过改变主意的打算。无可非议的只是他想摆脱这些包袱,甚至摆脱全党!他的方法与以后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所执行的一切很接近:分解党和国家。经验证明,如果把党从对经济的监督中解放出来,党也就不成其为党了。贝利亚公然想把党和经济分开,其实就是剥夺党的政权重心。

——斯大林去世后,匈牙利领导人拉科什曾讨教贝利亚:我们的党该怎么办?它究竟该有些什么功能?

——贝利亚这样回答:让党只从事干部和宣传工作。很明显,他想尝试“人民民主制”的做法,并把它引入国内。另外,伊姆雷·娜佳的被任命也是出于贝利亚的主意。

——俄罗斯大众传媒对贝利亚平反遭拒的反应,还可以从赫鲁晓夫对贝利亚的观点中找到痕迹。尽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贝利亚在1953年3月到6月间究竟干了些什么,但这些活动和他在斯大林活着时的所作所人绝然相反。在历史上,某个“大善人”变成凶神恶煞的事多如牛毛,但我觉得,广大民众难以接受臭名昭著的恶棍会变成“正面英雄”的思想。贝利亚当然不是一个很讲道德原则的人,又根本不相信共产主义思想,没有这方面的约束。他是个犬儒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他对暴力革命和摧毁旧世界没有像斯大林、列宁那样的激情。

贝利亚对问题的思考符合情理:他认识到,在共产主义的经济领域,不像在其他领域那样,党的政权机构能控制其运转等等。显然,他只是在国家机构内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党的机器内已失去位置。

——在1953年3月的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正是贝利亚提议让马林科夫当部长会议主席候选人。莫洛托夫问:“你这是为什么?”,他回答:“应该这样。”看来,斯大林死后,贝利亚以为自己该是领袖。他领导了反斯大林的阴谋,导致他生命的结束,这是让人们可以理解的唯一解释。

——关于这一切,我们也许无从知道。贝利亚当然会向莫洛托夫自吹,是他赶走了斯大林。阴谋毫无疑问是存在的,但它仅仅是由政治局最小范围内的“四人团伙”所制造:贝利亚、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当斯大林遭打击,一病不起时,他们全体意见一致:无须急着去抢救。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贝利亚对别墅工作人员说:“斯大林正睡着呢!”

——斯大林时期的历史学家很少拥有形形色色事件的文献资料。历史学家就像医生按各种症状诊断病情一样,任凭有关事件特征、反响的资料再多也无济于事,需要的是有关的直接材料数据。

——我们分析一下政治局开始于1951年的行动,可见他们完全是团结一致地反斯大林;再来看一下战后时期的大清洗,便会发现,斯大林在战后已经丧失了30年代所拥有的权力。斯大林使大清洗兑现,这是政治局所有成员都感兴趣的事(最后的例子是列宁格勒事件,当时马林科夫和贝利亚都渴望能消灭“列宁格勒小集团”),而至于像对待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这类事件,从当时看,贝利亚持反对意见。

——1953年4月2日,有关追究错杀米霍埃尔斯人员刑事责任的报告已送交政治局,当时他也没赞成。

——完全正确。马林科夫投的赞成票。请注意,这些事件拖延了多少时间!战前,斯大林能在3天内处死不适合他的人,而在处理诸如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等事件时,拖延了好几年,才把他们处决。国家机器职能的发挥,已不如30年代。

——我们来回忆一下库利克和戈尔多夫将军案件:他们因为进行过反苏谈话而被捕,未遭立即枪决,而是过了几年之后;又如在1946年的军事委员会成员中,当其他元帅都起来为朱可夫元帅鸣不平时,斯大林当即让步。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最高管理层团结性的不断上升,已是明摆着的事实。

——诺维科夫元帅也未被杀……我觉得,战后的整个一段时期,斯大林一直在尝试着完全恢复自己的权力,但最终没能如愿。

在反贝利亚阴谋中,不清楚的遗留问题是,贝利亚和马林科夫总是形影不离,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而赫鲁晓夫怎么会把马林科夫吸引到自己这边来?

——关于这一点,有两个答案:一、斯大林死后,贝利亚很不检点,他想已不存在什么风险,随便吐露了自己对社会主义的敌意;二、他的表现很不小心,他是在调查反犹事件的同时,开始揭发国家安全部长伊格纳季耶夫,而此人曾是马林科夫安插的走卒。

——贝利亚还提议调查以马林科夫为代表的“列宁格勒事件”。

——除此之处,他儿子说,1953年春天,贝利亚揭露了马林科夫在斯大林时期曾策划过反对他的阴谋,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从此他们间有了嫌隙。再次,依照谢皮洛夫回忆录所述,赫鲁晓夫千方百计挑起他们各自间的相互不信任,以便逐一分化。顺便一提的是,马林科夫对在中立基础上与德国联合的问题,一开始就没表示过反对。

——但他很快就被政治局同志所“修正”。

——是啊,您说的是格奥尔吉?他把德国交给了资本家们!

马林科夫不是个彻头彻尾的教条主义者,但他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看来比贝利亚要保守。

——还有一涉及朱可夫元帅的不明确处:有些回忆录记载,贝利亚被逮捕时,朱可夫在现场,而另有一说,他不在场。

——贝利亚儿子谢戈尔不同意。他说,朱可夫参与了逮捕。

有关逮捕贝利亚的传说,确实矛盾百出。这方面的档案,别说克格勃档案,就连一般的国家档案都至今未公开,原因不得而知。

在前不久出版的有关贝利亚问题文选中,刊载有7月全会的速记材料,其中引用了贝利亚的札记。他全面提出了改革苏维埃制度的建议。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远不止这些素材。

有关处置贝利亚过程的记载也有问题:为什么不予出版文选?它共有40卷,或更多。

10年前,在《军事历史》杂志上刊登过一小部分,但实在太少。《贝利亚的100天》所描述的那段时期,对历史学家来说,仍然是个谜。

——他们甚至对贝利亚能活到上12月法庭,活到对他进行审判的那一天,都没有十分把握。

——许多人相信他马上会被枪决的说法,如我遇见过昔日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米尔茨胡拉瓦,他是在1953年7月被召到莫斯科。赫鲁晓夫对他说,贝利亚已无法帮助你。他立即理解成:贝利亚已不在人世。

贝利亚从囚禁处来信,所标明的日期是7月初。我觉得,他似乎没有活到12月:他们太害怕他了。

——您对前不久关于家属为贝利亚平反遭拒的事,有何感想?

——现在,已经到了该由历史学家评判的时候,当局必须完全公开档案。贝利亚的确是犯人,但对他进行诉讼的程序是斯大林式的,依据的是1934年12月1日的法律。目前发生的一切证明,当局缺少澄清事实真相的愿望。1999年,你们出版了法国式的《我的父亲贝利亚》,这是谢尔戈·贝利亚对父亲的回忆。

该书是如何形成的?

——我向他提问,而后记下他的回答。

——也就是说,此书与谢尔戈·贝利亚的“俄罗斯”式回忆录完全不同?

——我排出了事件年表,列举了许多人物,并请谢戈尔一一点评。

最初,我只是对贝利亚本人感兴趣。我想,瞧,斯大林的战友,这个贝利亚竟在斯大林死后的100天里推行了惊人政策。我给自己提问:贝利亚在什么时候开始周密策划这些计划?我还想,也许儿子会作出回答,可惜他并不知道。他对我讲了许多在第一本书中所没有的情况,我决定把它记录下来。我和他在基辅相约,而后又在格鲁吉亚一起交谈了数小时。

——在自己的“俄罗斯”式回忆录中,谢尔戈·贝利亚不管是否恰当,总想要为父亲辩白,例如,他基本上否认贝利亚盯梢莫斯科美人,并勾引她与之姘居的事实,在您策划的这本书中也是这样吗?

——是的,但在“法国式”版本中有许多注释,历史学家一般来说永远要对回忆录保持谨慎态度。

我的主要兴趣在于弄明白,极权国家日常的核心动力是什么?看清它是怎样体现在“争当螺丝钉”运动中的。

在著书过程中,我搞懂了,在领导层内存在着俄罗斯人与非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而且事关重大,非同小可。全书还证实了斯大林所有的政策归结为两点:政治局内部的争权斗争和备战第三次世界大战。

谢尔戈·贝利亚说,他父亲对斯大林恨之入骨。最初贝利亚隐瞒着他,1949年之后,不再这样。当妻子听见斯大林的噩耗痛哭时,贝利亚说:“你怎么了?他的死,救了你的命。”

——是呵,并非人人都在哭。我观察过许多俄罗斯工人,看他们对斯大林死作何反应。我甚至都想不起来,有谁伤心过。我理解那些干脆拒不参加追悼会的人(如我父亲)。我以为,还应指出一个情况:30年代贝利亚所做的一切并非仅他一人,别的一些同伙,代替他,多多少少也做成了一些事。然而,贝利亚想在1953年着手做的事,谁也别想做成,在政治局没有这样的人物。赫鲁晓夫最后只是窃取了他的计划纲要,只是非常有限地、前后不一地实现了它。

贝利亚的悲剧在于他事实上没有志同道合者、联盟者,甚至在苏维埃高层领导中没有朋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苏联社会没有潜在友好者。我想,如果能在50年代初把土地分给农民,他们定会个个兴高采烈地接收(我在60年代初还能遇上这样的农民),企业私有化也同样如此。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他拥有众多支持者,但糟糕的是无法接触他们。

——他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过于单纯所注定的。他过高估价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忽视了自己的同行,把他们当成了傻瓜,却忘记了即便是傻瓜,也同样危险。

——在全会上,莫洛托夫说,贝利亚有“新方针”?

——6月初,民主德国宣布了“新方针”,它是贝利亚改革整个共产主义集团的计划:恢复私人企业;停止宗教迫害;给商业以最大自由。我认为,该方针反映了贝利亚打算在苏联推行政策的概貌。

当然,他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但他要恢复私有制,分田地,使共产党中立化等做法却很到位。

摘自俄罗斯 Русская Мысль,08 июня 2000 г.

标签:;  ;  ;  ;  ;  

法国历史学家眼中的贝里亚_贝利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