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韩惠娟

慢性胃炎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韩惠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治疗慢性胃炎的质量。方法:将来医院就诊的6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P<0.05)。观察组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hronic Gastriti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ronic gastritis;clinical efficacy;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在中医学中被称之为“胃脘痛”或“胃痛”。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的国家之一,人群中的HP感染率在40%~70%,而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的研究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传统治疗方式采用西医治疗,多采取抑酸或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等治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治疗方法历史悠久,尤其对慢性疾病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结合饮食调理、心理调节,疗效显著。观察中医联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胃胀痛患者,严重者伴有消化道出血、贫血等。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以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23-64相关,年龄越大越容易患此病。本研究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平均年龄45.6岁,病程1-15年。疾病分类:慢性浅表性30例,慢性萎缩性33例,其它类型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观察组经过一对一的临床辨证施治后,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治疗,而根据临床上常见的湿痰阻胃型、热痰瘀阻以及寒痰中阻等病因,常采取温化寒痰、清热化痰、化痰健胃等方式进行诊治,常采用的方剂有平胃导痰汤与加减四逆汤、加减调中和胃汤、加减陈夏六君子汤等,其中,若患者体内存有湿邪,则可采用清中化湿汤加减进行治疗,若患者体内存有“浊毒”,则可使用加减健脾化浊通络汤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疾病程度,口服奥美拉唑40mg,每天1次,若患者伴有感染则可辅以青霉素或口服阿莫西林(0.5g/次,3次/d)进行治疗,期间应注意对患者进行青霉素的皮试。若患者腹痛剧烈并伴有严重的腹胀,则可辅以多潘立酮(吗丁啉)等药物,以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疗程以8周为宜。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且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未加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胃镜检查与之前相同或更严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33例中痊愈10例,占比30.30%,有效14例,占比42.42%,无效9例,占比27.27%,观察组33例中痊愈24例,占比72.70%,有效7例,占比21.21%,无效2例,占比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具有特异再生能力,导致黏膜发生改建,最终发生固有胃腺体不可逆的萎缩,甚至消失。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表现腹部疼痛、胀满、消化不良为其主证,或伴有嗳气、泛酸、恶心等,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实践发现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标不治本,中医联合治疗胃病具有治疗与调理双重作用,独到的中医组方可直击病灶、驱除病气,中药天然成分可修复破损的胃黏膜,消除胃病反复发作的根源,且不会导致抗药性、药物依赖性。此外中医认为胃脾各为表里,互为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中药制剂不仅对脾胃有综合治疗补益作用,且可调和肝胃,因果皆治。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辅助了针灸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与主要的临床表现,分别对俞募穴、脾俞、胃俞、中院穴、至阳穴、足三里、三阴交穴、肝俞穴、进行了穴位推拿和穴位埋线,对病程较长,腹痛较重的患者则加以穴位注射的方法,不仅减短了患者的治疗疗程,还提高了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此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综上所述,虽然中医较西医治疗的时间稍长,见效较慢,但副作用小,安全可靠。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等方面,遵照医嘱进行规律的饮食,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对于辅助治疗慢性胃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鲜梅.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7):92-92.

[2]方春凤.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9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15):289-290.

[3]吴华强.温中健脾中药治疗90例慢性胃炎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5-6.

论文作者:韩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6

标签:;  ;  ;  ;  ;  ;  ;  ;  

慢性胃炎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韩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