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探究论文_薛建庭

桃江县人民医院 湖南 益阳 413400

【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抽选我院2012年0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脑瘫病例1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2例)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总计96.66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总计88.043%,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对比后?2=4.764,P=0.029,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积极且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小儿脑瘫发病几率一直居高不下,对脑瘫患儿所在家庭的整体生活质量都构成严重负面影响和经济负担[1]。脑瘫,在医学上即为脑性瘫痪,其中小儿脑瘫的形成多是由于患儿出生前、后最近1个月内,受到例如父母吸烟、酗酒、任意服药以及吸毒等诸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脑损伤,继而产生中枢运动障碍,此病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包括:难以屈曲身体、头颈松软不能正常抬起头部、吞咽功能差、不爱活动、发育迟缓等,因此早期检查治疗和康复护理极为重要。现以182例脑瘫患儿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探究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2年0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小儿脑瘫病例1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2例)和实验组(90例)。对照组:男57例,女35例;年龄1~13(6.2?0.6)个月。实验组:男55例,女35例;年龄2~12(7.1?0.8)个月。患儿性别、年龄组间比较显示P?0.05,即为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92例患儿常规治疗及护理,实施药物治疗,并配合健康教育以及针对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实验组90患儿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干预措施详见讨论。

1.3 观察指标

显效:发育基本正常,肢体基本运动功能平衡对称,可正常行走,智力基本趋近同龄儿童,无语言障碍,无反应障碍;有效:肌张力、肌力、肢体基本运动功能、运动姿势均有改善性变化,智力有所提高;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任何改善性变化。护理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数据处理

依托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对(?x?s)模式的计量数据施以t检验,对[n,%]模式的技术数据施以?2检验,如对应存在P?0.05,则充分证实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总计96.66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总计88.043%,实验组护理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兼有数据对比后?2=4.764,P=0.029,说明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意义。(见表1)。

3 讨论

患儿出生前、出生后1个月(30天)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损伤,继而引起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即为小儿脑瘫。除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外,小儿脑瘫还可能导致患儿罹患肢体运动方面的残疾性疾病,因此对小儿患者的个人成长与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2],因此,除常规治疗与护理之外,有必要实施康复护理早期干预,以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有效性。

护理措施:⑴以患儿年龄及脑瘫类型为依据实施针对性护理[3],采用正确手法推拿按摩,并为其提供功能障碍性康复护理。⑵就儿科知识、饮食搭配、进餐方式等对患儿及家长进行专业指导,应以少量多餐为宜,同时要保证饮食摄入的蛋白质以及锌、铁等满足机体需要。护理人员应参与到患儿饮食计划的制定中,同患儿家长共同制定符合患儿年龄、身体情况的饮食计划,保证每日蛋白质与热量摄入满足患儿身体所需,同时根据住院患儿吞咽情况选用进食方案,食物需为米粥、鸡蛋、牛奶、新鲜的果蔬汁、藕粉以及米粉糊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大约2h喂食患儿1次,需注意不得喂食过量或过快,以促进患儿消化与吸收。⑶心理护理。康复治疗耗时较多,过程漫长,护理人员应就治疗方法、目的极其意义为患儿家长做详细说明,以争取患儿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工作支持。以治疗成功病例为案例,对患儿家长进行知识宣教与健康教育,同时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对患儿及家属进行信心鼓励与精神安慰,同时沟通语气要亲和,主动关心患儿,以消除或缓解对方紧张情绪。⑷指导、教授患儿家属操作手法,为患儿进行头部康复护理。①对于呈后仰位姿势的痉挛型患儿,两手放置患儿头间两侧,尽量使患儿颈部上拉,同时以前臂下压患儿肩膀,逐渐施加压力,其后抓住患儿前臂,将其手抬高后向外转。②徐动型患儿肩关节通常会外转,一只或两只手呈挛缩扭曲,因此应指导家属拉直患儿手臂后向内转,并略微向下压,在患儿手部得到最大程度放松后将其拉坐起来,使其头部抬高后保持向前。③而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头部无法处在正中位置,因此需用双手将患儿肩膀抓住,进而将大拇指顶置于患儿胸前,在其肩膀向前后,使其头部抬起。⑸四肢训练。①上肢:抬高患儿手臂,并伸直、外转,张开拳头令其放松,若患儿肘部有明显弯曲出现,可使其肘部朝内转,并令其手臂伸直。②下肢:若患儿下肢处于僵直、夹紧状态,可通过控制患儿膝关节使其双腿外转,以促使双腿自然分开。若患儿双腿呈夹紧状态,可在弯起患儿髋关节后进行旋转活动。⑹坐姿训练。①痉挛型:令患儿分开两腿后上身前倾,利用双手尽量将其下肢压直,并鼓励其向前弯腰。②手足徐动型:使患儿双脚并拢后弯曲,以手捉住其肩膀后,朝前内方转动,使患儿尽量使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自己。③肌张力低下型:将患儿抱住后,于患儿腰椎处用双手下压,大拇指于患儿脊椎两旁施以固定力度,促使其头部及身躯得以伸直。待患儿学会坐稳后,前后推动、左右推动患儿,帮助患儿学会如何在动态环境中保持身体平衡。

结语: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小儿脑瘫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有明显优化、提升作用,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婷,齐许红,韩晶晶等.小儿脑瘫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86,88.

[2]段世晔,段雪姣.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238.

[3]李燕平.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79-280.

论文作者:薛建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4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  ;  ;  ;  ;  ;  ;  ;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意义探究论文_薛建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