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手段在铁路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论文_宋昉

浅谈“互联网+”手段在铁路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论文_宋昉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摘要:企业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针对铁路企业培训中面临的问题和迫切需求,提出以信息化手段解决工学矛盾,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的具体方法,对强化铁路企业培训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铁路企业;“互联网+”手段;职工培训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铁路企业服务质量、组织能力、运输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提高企业服务水平、运输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当前铁路企业普遍面临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工作量大,不容易集中培训,一线人员整体学历不高等问题,现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为例进行分析、阐述。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成立于1958年11月1日,地处祖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目前,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管内有京包(北京至包头)、包兰(包头至兰州)、集二(集宁至二连)3条国铁干线,乌吉(乌海西至吉兰太)、包石(二道沙河至石拐)、包环(包头东至昆都仑召)3条国铁支线,以及临哈(临河至哈密)、唐呼(唐山至呼和浩特)等23条合资铁路,总营业里程7091公里。管辖单位59个、合资铁路公司20家,共有职工68795人。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北、向西的延伸,内蒙古成为重要节点,并为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现有的职工队伍素质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有近7万名职工,遍布在管内约7000公里的营业线上。目前执行的工作班制有日勤制、两班制、三班制、四班制等模式。每年运输旺季,各级管理人员全部派往一线进行安全检查和包保。传统的集中授课培训模式难以适应这种特殊的行业特点,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往往很难兑现。

针对上述情况,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实战培训手段,采取局域网、互联网、实战培训三者深度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水平,适应铁路转型发展对管理人员提升素质的需要。

建立网络学院,解决干部培训需求。利用网络学院平台建立培训资源信息平台,将多媒体课件和培训视频等汇聚在信息平台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和数字化管理。网络学院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学习栏目多样化,有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教学资源丰富化。网络学院有各类专业教材,视频教材500余集,建立起了涵盖各专业知识领域的教材总库。三是日常学习自主化。按照自主选学为主、规定必学为辅的原则,采取“学与练”结合的方式。四是培训办班虚拟化。把课堂建在网络上,模拟日常培训模式,自主办班,大幅降低培训成本,实现全员覆盖。五是学院管理智能化。实现培训流程自动控制,学习效果自动检测,考核通报自动下达的智能化培训平台。

运用互联网手段,解决工学矛盾。在网络学院的基础上,开发网络学院微信平台。学员进行自主选课考试,全面拓展集团公司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推行实战培训,增强管理实践能力。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通过联合院校和机构,创新实施“跨界体验式、案例教学式、模拟训练式、课题研讨式、实务设计式”等实战培训模式,向以学员为中心的实战体验式教学转变。

(1)跨界体验式培训。跨界学习的目的在于探索管理中的未知答案,借助别人认清自己,获得思维启发,指导现实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2011年以来,分批组织全局领导人员和非运输企业总经理到华为、海尔、包钢、伊利、蒙牛、青岛港、怡亚通、腾讯、比亚迪等企业,以经营管理和营销创效为主题进行学习交流,使学员开阔思维,更新观念,并促进企业的资源嫁接。

(2)案例教学式培训。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分析,使学员在学习知识、方法的同时,分析、思考先进企业的管理优势、不足,培育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模拟训练式培训。在情景模拟演练环节中,学员阐述自己对模拟题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由专家、教授、实战教练进行综合点评。推出编组站调车模拟系统、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电务信号仿真模拟培训系统、机车车辆维修模拟系统等十余个专业项目。通过系统学习,转变思维方式,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4)课题研讨式培训。把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课题研讨培训开始前,由组织部门拟定课题,针对课题安排理论学习。二是采取“集中—分散—集中”培训方式,在实战教练的指导下,学员自行选题,组建调研团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三是形成调小组调研报告,由专家、教授组成答辩组,举行调研报告答辩会,小组答辩成绩纳入个人培训成绩。

(5)实务设计式培训。开展“订单式”培养,针对铁路局新技术、新装备投入运用和企业转型。量体裁衣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定制举办交通运输、电力机车、牵引供电、工务工程、铁道信号、通信工程、铁道车辆等专业技能和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法律等综合管理培训班。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自运用“互联网+”培训方式后,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的优势,以网络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载体建设,形成员工教育培训的闭环式管理。

网络化培训还大量减少了集中办班培训的刚性费用支出,自2014年以来,节省1300余万元以上。电子图书馆和视频讲座系统的建立,减少了各单位分别建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带来的基建、购书、人工等费用支出以及重复投入。专家授课后通过数字化技术把讲师授课过程、课件记录下来,多次播放使培训资源避免了“一次性”使用束缚,提升了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并将每次的培训沉淀下来成为记录在案的历史,避免同一个人二次重复参加。针对特定岗位的培训,提前分析参培员工的培训履历,设计课程时减少大部分员工曾学过的内容,避免相同内容重复培训,减少培训资源的浪费,压缩培训成本。

实践证明,员工强则企业强,员工进步则企业进步。“互联网+”培训方式的推广有力助推了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各项事业更好发展。一是安全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实现第5个安全生产年;二是现代物流转型成效显著,物流基地先后落地,“呼铁物流”行成品牌,“95306”网上交易平台成功运行并获得国家5A级物流企业资质;三是客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客运工作旅客满意度位居全路前列。四是资产经营开发稳步推进,经营格局不断优化,开行果蔬特需列车,沙良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开创全路先河,旅游广告、商业地产、LNG运输和碳交易等项目稳步推进。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发展壮大,为持续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高质量出行需求提供不竭动力。

结束语

随着社会大众对服务质量需求的提升,铁路企业人员素质在企业经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训手段的信息化、多样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培训发展的趋势,只有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将线上和线下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适应未来企业大覆盖面、工作环境复杂的需求,才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提高企业培训实效。

参考文献

[1]雷玉颖。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关于提高铁路职工培训实效性的几点思考。科技创业家。2014(4):237。

[2]张军芳,刘崇。关于构建高速铁路职工培训模式的建议。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4(4):96-99。

[3]郭志。铁路职工培训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33-34.

论文作者:宋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  ;  ;  ;  ;  ;  ;  ;  

浅谈“互联网+”手段在铁路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论文_宋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