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博物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智能手机在博物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智能手机在博物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黎 江

(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湖北 荆门 448000)

摘 要: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窗口,通过博物馆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甚至是发展现状及前景。现阶段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就意味着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更为广泛,这给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全面覆盖了公众的生活,智能手机能够实现多种展现形式,故本文通过对国外博物馆APP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为拓展博物馆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强博物馆与公众的互动提出参考。同时,以荆门博物馆为例,为将博物馆教育扩展到整个城市的街巷中做出理论指导。

关键词: 博物馆 智能手机 教育研究

一、博物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育是博物馆相当重要的一项职能,1990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并列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2]。当今博物馆教育存在局限,一般仅包括博物馆内进行的知识传播以及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些结合行为[1-3]。博物馆教育应该被视为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的教育形式,它在培养公众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修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比学校教育更为生动活泼而具有影响力[4]。博物馆出于教育的目的为不同公众群体设计的各项活动和引导公众探索学习的行为。包括馆内的展览陈列、互动体验项目、亲子活动、知识讲座,馆外的巡回展览、与学校教育的结合行为以及组织的社会活动等等各种形式的知识传播[5]

二、智能手机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功能的显著提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公众实现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该文运用文献、调查、经验总结和行动等研究法,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探讨了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生活中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趋势进行了展望。移动互联网全面覆盖了公众的生活,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公众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并与他人进行分享,手机作为人们每天都要携带的工具成为各行各业谋求对潜在客户一对一信息传递的优质媒体。此外,智能手机能够实现多种展现形式,运用于博物馆可以更好的帮助公众理解展览,体验互动。

三、智能手机应用于博物馆教育

智能手机范围广、受众类型丰富、互动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得其和博物馆的结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让更多人随时随地的体验博物馆,接收博物馆所传递的知识信息[6]。同时,移动网络可以创造更多观众和博物馆互动和沟通的机会,让博物馆能够聆听观众的心声,这将为博物馆的宣教工作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智能手机应用博物馆教育的方式及特点

移动网络以手机为载体,为用户提供随时接入网络的便利条件,基于移动网络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利用智能手机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多个性化的功能[7]。国内大部分的博物馆APP都是针对来馆参观的观众,对其进行参观引导,提供语音讲解和服务信息。这些功能不外乎为观众提供展览信息和参观指南,为博物馆讲解工作减轻负担。

手机应用不光结合了智能手机自身的信息传递、摄像、卫星定位、触屏手势操作、重力感应等功能,还融合了增强现实、室内定位、图像识别等新技术。使得手机功能得到扩充,能够不断创造新的体验。通过调查了解到移动手机应用平台从2008年开放以来,国外博物馆就开始尝试将其运用到博物馆领域中来,在不断探索中克服技术、资金、人员等各项困难,已经初见成效。博物馆的手机应用从最初的信息展示、语音导览发展到与增强现实、虚拟3D体验、图像识别等各项新技术相结合,为公众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互动体验。然而,国内博物馆对手机应用还比较陌生,个别博物馆的尝试多停留在信息展示、地图指引、语音讲解等基础功能之上[8]

(二)国内外的博物馆移动手机应用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用于临床护理教学的有效性显著,可以显著提升实习生护理操作能力,对于实习生的多元化能力有着较为突出的培养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博物馆教育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使得博物馆教育的功能数字化,公众可以更快速便捷的了解博物馆的相关内容。但是智能手机的存储空间有限,大量的内容需要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播,这样需要流量资费高,应用不够广泛。目前智能手机导览应用程序的主要使用群体是青少年和大学生。这两个群体的共性特点是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助于博物馆迅速扩大使用群体及影响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接受程度低,不熟悉操作,还受到视力、听力等方面的影响。

2、国内博物馆移动手机应用

国外博物馆对APP的运用起步比较早,出现了很多令人称赞的成效;国内博物馆正经历APP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探索中前进。

近年来,研究[3]表明,协同刺激途径参与多种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包括卵巢恶性肿瘤。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可以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进程,进而负性调控T细胞的免疫应答,导致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4]。B7-H4和B7-H6均属于B7家族,是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近年来的研究[5-11]表明,这两种蛋白在多种人类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包括宫颈癌、胃癌、肺癌、胰腺癌、星形细胞瘤等,并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辅助肿瘤免疫逃逸,从而影响患者预后。然而,B7-H4及B7-H6在卵巢癌中的研究很少。

文中共有50组有效PPG序列参与回归模型的建立,每组序列时长为5 s,含有2 000个样本点,且各组序列对应一组真实血压值。实际上每个脉搏波即可对应一组血压值,考虑到算法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本文针对同一种特征值在一个测试序列中,先求出每个脉搏波的特征值,再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特征值。假设一个测试序列有m个脉搏波,对于任意特征值v,本文在第i个脉搏波中取出特征值,i=1,2,...,m,并通过式(8)求出该组序列的特征值v的最终数值kv。

与国外相比,国内博物馆移动手机应用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中也对各级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和观众参与提出要求,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应该做到:“馆内建立有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或参与式的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服务有特色、质量高。”2012年移动手机应用在我国博物馆行业兴起并受到广泛重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鼓励博物馆对新领域进行探索,很多博物馆意识到了应该突破传统、利用科技的发展,改善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并开始尝试开发移动手机应用。同年,国博陆续开发了多款针对博物馆常设展览和展览资讯(“国博展讯”)设计的APP。展览类APP基本类似,提供展览介绍、文物图文介绍和语音讲解。“国博资讯”提供国博的展览资讯,可以日历和展览海报翻页形式查看。包括展览介绍、展品图片、展厅位置和国博简介、参观须知等实用信息。功能方面有信息推送,支持离线使用。国博对APP的应用注重向公众介绍馆内的展览信息和内容,提供来馆参观的实用信息。

伦敦博物馆“Streets of London”:运用这款APP,用户对伦敦街头的特定地点摄像,将在手机屏幕上看到覆盖的一层信息,包括该地点曾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和照片等,达到现实和历史相结合的效果。这些点遍布伦敦的大街小巷,用户可以带着手机在伦敦街头来一次博物馆之旅[9-10]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为其展览“千秋帝业:兵马俑与秦文化”特别设计的一款综合导览程序。这款APP集成了增强现实、3D技术、定位技术和互动游戏。应用分为三个部分:“手机相机看3D展品”、“ACM重返秦朝之旅”、“参观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看到3D展品并与其合照,可以观看还原兵马俑射箭的虚拟场景,可以将喜欢的内容分享到Facebook上。“重返秦朝”(Warrior Trail)是利用AR技术开发的一个iPhone动画故事。该故事将秦朝的文化、习俗及展览中的展品都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当天边的一抹晚霞悄无声息地在高楼后隐没,团场之夜便徐徐地拉开了帷幕。这时,我偶尔也会带着一颗悠闲的心出去走走。

(三)智能手机应用于博物馆教育的优缺点

1、国外博物馆移动手机应用

四、结论及推广应用价值(以荆门博物馆为例)

荆门市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有馆藏文物6万余件,三级以上文物700余件,文物总量和一级文物藏量在地市级博物馆中均居前列。特别是馆藏的“郭店楚简”、“战国女尸”等多件藏品在全国乃至海内外均有重大影响。“郭店楚简”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世界最早的原装书”;“战国女尸”比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早200年,被称为“中国第一湿尸”,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众多的文物和藏品均显示了荆门地区荆楚文化的灿烂光辉,是荆楚文化的一个缩影,是展示荆楚文化的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了实时更新博物馆的展览与活动信息,展示活动成果,建立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有效沟通,用户可将展览或活动日期一键添加到手机日程里,设置提醒。可以将展览活动分享到微博等社交媒体,邀请朋友一同参加。博物馆通过观众的反馈,可以了解观众的参观倾向与在博物馆参观的体验效果、对服务设施的意见和要求,有利于改善博物馆服务与教育质量。活动资讯有日历和列表两种展现形式,展览将分成展览预告、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用户可通过下拉菜单选择展览类型[10]。博物馆作为收藏、保管、研究、展示、传播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的场所,如何利用馆藏资源更好地服务大众,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认知与教育的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博物馆坚持不懈的追求。陈列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博物馆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是陈列展览,以实物为主,通过对文物的陈列组合来表达和传递展览设计者的意图,进行直观教育。在展览的内容上,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增强艺术性和趣味性,使观众真正想去看,乐于看,能在赏心悦目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荆门市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类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开发一系列的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产品,向公众全面展示与宣传荆门的历史文化,传递多元的文化信息,基本上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

智能手机在公众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几乎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体形式。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公众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手段更加多样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公众更加深刻理解博物馆文化。对博物馆而言,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更是一种机遇,如何在智能手机时代开创新思路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近两年来,市博物馆先后制作了《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国防教育展》、《伟大的祖国 光辉的历程——建国六十周年图片展》、《荆门本土版画展》、《刻之痕——荆门碑刻拓片展》等。还利用馆藏铜钱与民间收藏的各类钱币,制作了《泉汇古今——中国钱币文化欣赏》等;这些展览在突出思想性与教育性的同时,还丰富了展览的内容与形式,增加了博物馆持续的吸引力,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荆门市博物馆又把自己制作的几项展览输送到外地博物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借用社会力量来弥补博物馆资源的不足。

博物馆虽然是历史文物藏品的专业保护单位,但是历史文物和珍贵艺术品不可能完全集中在博物馆,一些散落在社会民间有历史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利用博物馆的展厅和场地进行展出,同样吸引观众。近几年来,荆门市博物馆联合民间收藏家协会免费为民间收藏者提供场地进行交流展示,并且每年举办二场大规模的民间收藏交流会,不仅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教育效果。更多的是利用媒体互动、网上投票、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扩大。当然传承历史文化是博物馆教育职能之一,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博物馆能够做的就是传播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历史建筑及其相关的历史资料将成为实现博物馆教育的载体。

在工业管道安装过程中,焊接未熔合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焊接材料与基材并未有效熔合,使其未能形成整体。管道安装焊接未熔合的部分,主要在1点终与11点钟的方位,并且6点钟也是管道未熔合的高发位置。管道焊接未熔合导致管道存在的缺陷较多,主要根部未熔合、层间未熔合以及坡口未熔合。根部未熔合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打底焊接时,焊接基材与材料未能有效熔合;坡口未熔合主要是由于工件坡口处,未能很好熔合。管道安装过程中,焊接未熔合的位置,主要在管道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若出现未熔合的现象,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张敏波.”以人为本”服务观众——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教育理念探析[C]// 湖南省博物馆学会 2010 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长沙,2010.

[2]吕天璐;乔欣.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中国文化报,2009-7-21(6).

[3]安来顺.当代博物馆教育理念辨析[C]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4]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

[5]刘卫华.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初探[J].文物春秋,1997(03):21-25.

[6]刘文求.博物馆教育目的之探讨[J].中国博物馆,1996(01):14-16.

[7]王秀娥,王惠茹.博物馆教育功能浅析[J].文博,1990(01):25-29.

[8]沈佳萍.优化博物馆教育职能分析[J].中国博物馆,2008(01):36-39.

[9]张曦.英国博物馆教育的初步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

[10]徐俐媛.智能手机应用与博物馆教育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标签:;  ;  ;  ;  

智能手机在博物馆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