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界一流电网”深化研究——南通地区供电为例论文_曹锦晖,朱晓俊

创“世界一流电网”深化研究——南通地区供电为例论文_曹锦晖,朱晓俊

(国网南通市供电公司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以“世界一流电网”深化研究前期工作初步成果,进行整体评价;笔者以南通地区供电为例,重点就“世界一流电网”理解、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电网现状;规划;技术;实践措施

1、南通地区电网现状

目前南通地区10(20)千伏公共线路共有1920条,其中满足“N-1”安全准则的线路共767条,10(20)千伏电网N-1通过率为40%(其中A类供电区达到了78%,B类供电区达到了49%,C类供电区达到了24%,D类供电区达到了25%),整体通过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各县区C、D供电区负荷分散且电源点少,造成线路供电半径长、主干线路末端难以形成联络;现有联络通道导线截面偏小,线路缺乏有效联络等问题,从而导致C、D供电区内大部分线路无法满足“N-1”安全准则的要求。

2013年南通地区110kV电网容载比为2.87,南通110千伏电网容量配置总体满足负荷需求,并具有一定裕度,但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了变电站负载的不均,出现部分地区输变电设备总体满足供电需求的情况下,某些变电站及主变重载而某些变电站及主变负载率较低的现象。2013年110千伏电网N-1通过率为83.425%,35千伏电网N-1通过率为44.21%。

南通电网每年因停电事件引起的对用户应供而未供的总电量约为450万千瓦时。主要影响指标的原因是电网部分变电站因一次接线等原因造成备自投无法正常启用等因素。

2、电网规划与技术应用措施

(一)输电网损失电量(ENS)

通过改造逐步解决电网变电站备自投无法正常启用的现象,确保电力用户用电保障,减少事故情况下电力用户电量损失。加强停电计划管理工作,从停电设备明细,停电顺序,时间要求,施工、调试以及启动安排的衔接等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全面考虑各项工程停电计划的关联性和制约性,从而减少电网设备、输电线路的重复停电次数。

(二)通信光纤覆盖率、配电自动化通信覆盖率、配电自动化“三遥”光纤覆盖率

通信光纤覆盖率、配电自动化通信覆盖率、配电自动化“三遥”光纤覆盖率。做好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实用化应用工作。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对配网生产指挥和运行管理的支撑平台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试点工程,实现核心区域配网设备的实时监控,缩短故障定位、隔离及非故障段恢复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推进新型技术实用化,强化配网设备技术监督,积极推广超声波、地电波、振荡波等在线监测先进技术在配网设备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中的深化应用。推进不停电作业广覆盖,贯彻两个100%(配电网工程不停电作业查勘率应100%;技术条件满足不停电作业要求的常规项目,实施率应100%)的要求,力争年带电作业次数增长20%。

(三)10(20)千伏电网N-1通过率指标

优化网络结构,在条件允许下,中压电网网架建设应按照满足“N-1”安全准则,一次性建设到位。以往的中压配网建设,往往简单化地采用加大导线截面、变电站新出线路等方式来满足用电负荷的增长。由于忽视或很少重视网架结构的建设和优化,(盲目认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就是增加联络开关个数,造成联络过多,运行管理有很大风险)造成网架结构不合理,供电可靠性不高等问题;且对线路目的不明确的增容改造,造成投资资金难以发挥应有效益,供电效率得不到有效发挥。上述工程实践中,在满足负荷增长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避免了中压线路重复改造,节约投资资金。

配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手段,对配网进行智能化监控管理。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监视配网运行状况,优化配网运行方式;当线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查出故障段、快速隔离故障段,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用户的供电,缩短对用户的停电时间,减少停电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A+、A类供电区相关节点必须按“三遥”配置,以满足5、15分钟内恢复对非故障段的供电。

截至2012年底,110kV曲塘变10千伏兴曲线、35kV章郭变10kV崔母线虽有中部联络,但缺乏尾端联络,不能满足“N-1”安全准则要求。2013年通过新建10kV曲塘#1线、南庄线新建支线解决兴曲线、崔母线尾端无联络问题,使该两条线路满足“N-1”安全准则。

110kV曲塘变10千伏曲东线虽有尾端联络,但因缺乏中部联络,不能满足“N-1”安全准则要求。2013年通过新建10kV曲塘#1线支线、10千伏曲东线支线,形成曲西线、曲塘1#线与曲东线的中部联络,使曲东线满足“N-1”安全准则要求。

(四)10(20)千伏中压线路有效联络率指标

从2012年开始,通过应用英国ER P2/6供电标准对南通地区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评估,提出二次配置不足的建议措施,结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完善主变低压侧母线备自投功能。通过结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完善主变低压侧母线备自投功能,逐步提升110(35)千伏电网N-1通过率,直至2020年110(35)千伏电网N-1通过率提升至100%。

(五)110千伏容载比

存量的大容量主变提高了容载比水平,仅靠南通地区自身负荷发展的消纳能力无法短时间内改善容载比,可考虑在地区范围内置换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参与主变置换,用大容量主变置换苏南地区小容量主变。全省范围内调剂主变需省公司层面统一调度。通过全省范围内主变互调,主变改造,南通地区的110千伏容载比将逐步降低,直至2020年预计为2.0,满足导则相关要求。

3、工程实践措施

(一)通信光纤覆盖率、配电自动化通信覆盖率、配电自动化“三遥”光纤覆盖率

深入开展配网工程质量工艺提升活动,以配网技术规范的贯彻执行为抓手,以质量工艺管控机制的健全完善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配农网工程质量工艺提升活动。

(二)电网N-1通过率指标

(1)10(20)千伏电网N-1通过率指标

线路主干线末端具备联络是线路满足“N-1”安全准则的必要条件,新建或改造线路首先应使相关线路主干线具备末端联络。主干线导线应按照架空240截面、电缆400截面建设,避免转供负荷时“卡脖子”现象。线路主干线应合理分段:段内负荷应尽量控制在1.5兆瓦以内,架空线路分段数不宜超过5段。如有必要在应相关段内建立与其它线路的联络关系,新建、改造联络通道导线应统一按照架空240截面、电缆400截面建设,预留足够的转供裕度。

南通曲塘典型城镇示范区、如皋国家级经济开发先行区已按照该原则进行配网规划,部分工程已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运行效果。

(2)110(35)千伏电网N-1通过率

自2012年开始,针对南通地区单主变变电站择机扩建第二台主变;提高10千伏电网规划水平,增大10千伏电网建设力度,提高下级电网支撑作用,加强电网握手联络能力,增强变电站之间负荷转供能力,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110(35)千伏电网N-1通过率。直至2020年110(35)千伏电网N-1通过率提升至100%。

(三)10(20)千伏中压线路有效联络率指标

通过联络通道改造工程,提高线路有效联络率。对侧联络线路无法转供该线路所有负荷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该线路本身负载过大,二是对侧线路的转供裕度较小。针对上述情况,应当结合配电网切改工程分拆线路负荷,降低线路自身负载率,线路运行电流一般应控制在长期允许载流量的 2/3 以下,超过时应采取分路措施。同时,预留对侧联络线路转供裕度,优化网络结构,增强负荷转供能力。联络通道中线路线径过小或出线流变较小,也会制约线路的转供裕度,降低有效联络率。应及时改造部分线径较小的联络通道。

论文作者:曹锦晖,朱晓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创“世界一流电网”深化研究——南通地区供电为例论文_曹锦晖,朱晓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