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基于生产主体的一脉相承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基于生产主体的一脉相承论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基于生产主体的一脉相承

李云峰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体——人的概念上体现了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生产主体或从事生产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基于作为生产主体的共同体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基于生产主体的变革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都着眼于生产主体内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映的平等互利的价值理念一致。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唯物主义;生产主体;一脉相承;

共同体是历史唯物主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明确历史唯物主义中共同体、生产主体概念的内涵,厘清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学理关系,无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识的深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基于作为生产主体的共同体构建的

从词源学看,“主体”的本原含义指动作的发出者,支配者,控制者等含义,而社会主体则指是社会实践的承担者、发动者、支配者。

主体一词与人的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并不同一。一方面,自然人并非都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法律意义上的主体或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如精神病患者和幼童就不是法律意义的主体;另一方面,无生物学意义生命的团体也可以具有人格,成为独立的权利主体,如企业法人。

共同体是指社会共同体,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和共同活动过程中由特定关系和纽带联系起来的人群集合体,或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共同体有不同类型,如生产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阶级共同体等等;共同体有不同规模,如人类共同体,民族国家共同体,社区共同体,区域共同体,等等。共同体是由生物学意义的自然人组成的,共同体可以看作是集体的人或整体的人,共同体可以是法律意义的主体。

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从多重意义上使用过主体和人的概念,如“劳动的主体是自然的个人”,“每一个主体都是交换者”,“资本作为主体”,“主体,它是流动资本”,“主体,即社会”,“社会既是这一巨大的总过程的主体,也是这一总过程的结果”等[1]P165。虽然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从多重意义上使用过主体和人的概念,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主体或人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从不同意义上使用的主体是指社会生产主体。

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从多重意义上使用过共同体一词。例如,“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原始的共产主义共同体”,“古典共同体”,“封建的共同体”,“君主专制的共同体”,“中世纪宗教共同体”,“中世纪的共同体”,“革命无产者的共同体”,“血缘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独立的自治的共同体” ,“每个村落通常都是一个……共同体”,“把自己的城市共同体称为‘公社’”,“把整个欧洲变成一个共同体”等[2]P227-229。由于马克思是通过分析社会生产主体内在矛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语境,马克思在构建自己理论时所用的共同体一词的基本含义应该是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公共团体或生产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范畴又是基于什么建立的呢?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于共产主义进行论证的一种社会历史哲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整个理论的最终旨归,对共产主义的逻辑论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这一论证离不开人的本质问题。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思想家们是从人的本质是有等级的出发论证其制度的合理性,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孔子的“与命与仁”等。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出发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并建立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如康德提出“人是目的”,黑格尔认为“人唯有在所有权中才是作为理性而存在的”[7]P50,并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哲学论证,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从人性的善恶出发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论证,亚当·斯密从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利己心”出发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论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从上述一切可以看出,某一阶级的各个人所结成的、受他们的与另一阶级相对立的那种共同利益所制约的共同关系,总是这样一种共同体,这些个人只是作为普通的个人隶属于这种共同体,只是由于他们还处在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下才隶属于这种共同体……这些生存条件当然只是现存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3]P121-1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与某种共同体相联系的生存条件,“共同体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来改变”[3]P126。联系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社会生产关系,才是经济范畴”[3]P161。显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范畴建立在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生产主体的共同体基础上,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工厂或企业这些社会经济基本组织,就是现代社会通常所说的微观生产主体。

马克思认为,在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的生产主体或共同体内,“生产力好像具有一种物的形式”[3]P128,生产关系是把生产力的物的要素结合起来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同时也是劳动组织的形式,从而也是所有制的形式。在每一个时期都发生现存的生产力相结合的现象,因为需求使这种结合成为必要的”[3]P115。生产力是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这一物质内容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是一种劳动组织的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统一于一种生产劳动的组织,或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公共团体”或“共同体”。

3)____The popular images for Christmas are Christmas trees,Santa Claus,wreaths,candy canes and reindeer.

马克思主义产生一百多年来,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百多年来全球化的进程一直在进行中,特别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发生,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即加速了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 , 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生产、贸易、金融等呈现国际化的状态。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客观上形成了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客观上形成了命运相联系的人类共同体。

工厂或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形式,其本质就在于实现了劳动要素(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的集中,生产中个体自然人的联合,即生产主体的变化。马克思敏锐地洞察到历史主体的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构建自己的理论,“现实的个人”不是像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设想的感性的、直观的、肉体形式去理解的人,而是与生产条件一致,出发点是“社会人”。马克思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展开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4]P101,“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社会生产关系”[3]P161,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竖立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上层建筑。马克思是基于“现代工厂”这种资本主义微观生产主体构建自己理论的,微观生产主体总和构成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宏观生产主体,微宏观生产主体矛盾运动的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归属于社会主体——人的概念,既涉及整个人类的主体——人的概念,又把整个人类社会看作一个命运相关的社会生产主体或共同体,各成员国是其所属的经济体或生产主体。习近平正是在把整个人类社会看作一个命运相关的生产主体或共同体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与马克思基于生产主体构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一脉相承。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都是基于生产主体的变革提出的

人类对社会主体,对人自身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探索。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或潜在于人自身中的主体力量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古希腊时期主体与自然实体没有区分开来,主体以实体形式表现出来。主体这一范畴定位在人上,是近代以来的事。文艺复兴将人的目光从神转向人,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但是马克思学说产生以前,近代西方无论是哲学、经济学,还是法学,在主体观上归根结底都是个体主体论,而且这种个体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哲学中,经验论或唯理论所说的主体都是指认识主体,而且认识的主体是作为个体的自然人。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所说的主体指不同的实践主体,康德的道德实践,黑格尔的精神实践,费尔巴哈的日常生活实践,其主体都是指自然人主体。近代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构成社会经济活动唯一真实的基础是作为个体的自然人主体。近代法律中的主体基本上是指个体自然人,在立法中明确企业作为法人主体,则是在马克思学说产生近五十多年之后的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中。从古代到近代“其标志乃是独立的、自由的和自决的个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而出现”[6]P98

从15世纪末开始,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城市和农村出现了手工业者和农民的急剧分化,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萌芽和成长。16世纪—17世纪集中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17世纪英国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都为产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中工具机器与新的动力和能源在生产中的应用,突破了人的自然能力的限制,扩大了社会生产的规模,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速度,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力的变革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主体社会形式随着其物质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工业革命,社会生产主体变为工厂或企业。

后期,白羽令散发得更为随意,有一半左右的白羽令,是盟中游侠想找个一起喝酒的对象,插白羽看看附近有没有同盟中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微观和作为民族国家的宏观生产主体或生产共同体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微宏观生产主体内在的以及之间的矛盾和发展趋势的学说,《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微宏观生产主体内在的以及之间的矛盾和发展趋势的理论,《资本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与证明[5]P23-2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概念的最终形成有赖于社会微观生产主体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概念的最终形成。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了经典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4]P412。经济基础即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微观生产主体——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总和,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如果把一个民族国家看作宏观生产主体的话,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就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社会宏观生产主体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交往已推展到全球范围,全球的整体相关性日益密切,客观上形成了命运相联系的人类共同体的当代社会背景下,对生产主体或共同体发展形式的概括和总结。

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解决,需要人类共同应对,各成员国协调解决。但是,在当代,每一个民族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有其自身的特殊利益。这就使得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的特殊利益凸显出来。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都着眼于生产主体中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微观、宏观生产主体内活动着的是自然人主体,微宏观生产主体都是通过自然人主体的活动推进的。作为自然人主体都有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始终从自己出发”[3]P135。但是,“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3]P82,自然人个体总是隶属于一定群体,在阶级社会中还隶属于一定阶级。自然人个体的特殊利益能否实现,要受到作为群体的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中物质内容——生产力的限制。在阶级社会中,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微观生产主体是独立核算的经济主体,有自身的利益。微观生产主体与其中的自然人个体之间的关系就是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关系。微观生产主体与其中的自然人个体之间的关系涉及共同利益与特殊利益的关系;微观生产主体又隶属于民族国家整体,微观生产主体与民族国家宏观生产主体之间关系也是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生产主体与整个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的特殊利益之间矛盾成为当今全球范围的主要矛盾,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处理好各民族国家特殊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处理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生产主体内人们之间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主体,不同层次主体内人们之间关系分析,说明在阶级社会里无论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微观生产主体,还是作为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宏观生产主体都存在着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说:“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3]P84。而且,每一个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只要阶级的统治完全不再是社会制度的形式,也就是说,只要不再有必要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占统治地位的东西,那么,一定阶级的统治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统治这整个假象当然就会自行消失。”[3]P101共产主义社会建立在“共同生产”、“社会劳动”基础上,生产资料共同占有,没有也不需要维护任何特殊的阶级或个人利益,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才能达到一致。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单位的微观生产主体和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国家宏观生产主体——两个层次共同体内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矛盾的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只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其个体与群体、微观与宏观生产主体——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可能得到解决,资本主义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不断遭到破坏,只能通过经济危机这种外在的强制形式暂时缓解这些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历史唯物主义着眼于基本经济单位的微观生产主体和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国家宏观生产主体——两个层次共同体内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关系一样,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着眼于共同体内特殊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关于18F-FDG摄取显像的研究均表明,病灶的18F-FDG浓聚程度反映病灶摄取该放射物的程度,恶性病灶往往呈现非生理性高摄取的现象[32-34],此现象有助于小胰腺癌的诊断。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的整体相关性日益密切,各国之间利益互相关联不可分割。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日益增多,如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传染性疾病、经济失衡及不确定性等问题。

[26]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ailand,“Policy Statement of 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http://www.mfa.go.th/main/contents/files/policy-20150205-103332-009818.pdf, 2014年9月12日。

人工智能会消除民主的许多实际优势,并侵蚀自由和平等的理想。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阻止它,它会进一步将权力集中在一小部分精英手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兼顾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经济体的特殊利益,兼顾作为整个人类的人们的利益与各经济体的人们的特殊利益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处理各成员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并提出通过共识、共建、共治的路径,达到共享的目的。

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相同的价值理念

表8中,前后4列分别为产品和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指标回归结果。回归时,必须先处理不参与时间变化的无关行业、地区特征和年份效应。由于进口中间品多样性与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共同受到变量之外的因素感染,所以二者具有相关性,因此应该进一步引入时变控制变量以保障结果具有可信度。表8内的各列结果对多样性指标的显著性实施了全面描述,系数值是正,如果时变控制变量内添加多样性指标,则使得进口产品的多样性指标系数值逐渐减少,同时系数值非负,也证明在此选取的控制变量对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P56笔者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说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主体中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基于马克思的一系列论述以及社会生产主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生产主体——人的本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是他们神化了的并与之斗争的东西的现实基础”[3]P92-93。联系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社会生产关系”,在《资本论》手稿中说“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可以说“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就是说一个社会生产主体内各种要素的总和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

每一时代“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最终是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人的本质,不同时代人的形态或社会形态反映相应时代人的本质或本质关系。马克思划分人的三种发展形式的依据就是生产主体内人们之间关系,这种关系是人的本质或本质特征。前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社会生产主体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由等级、血缘这些“人的依赖关系”决定,这种形态人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就是“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主体建立在货币、财产或资本这些物的基础上,生产主体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由人们对货币、财产或资本这些物的关系决定,这种形态人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就是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人的第三种发展形态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主体建立在“共同生产”、“社会劳动”基础上,社会生产主体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这种形态人的本质特征或本质关系就是“个人全面发展”。

与感冒一样,流感的常见症状也是发热、流鼻涕、咽喉肿痛、咳嗽等,但持续高烧还会引起浑身乏力、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

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家从自然人本性出发论证社会制度的合理性,把社会制度的基础看作基于自然人的本性或本质。马克思从物质资料生产基础阐述人的本质与其社会制度基础的关系,不仅说明最终某一时代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生产主体内人门之间关系——决定人的本质和人的形态,而且说明了一种社会形态物质资料生产主体内部人们之间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形态的基础,决定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实现了从学理上对共产主义基础的论证。

“权威原理出现在11世纪,个人主义原理出现在18世纪。”[3]P146“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3]P100马克思认为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特定的社会地位、特定的社会职能等等的个体化的个体关系决定,是建立在“人的依赖关系”基础上,所以,等级或权威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原则或学理基础,也是其核心价值。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社会,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社会划分“等级和社会地位”的依据不再是人的政治等级和地位,而是“消费和消费能力”,是物质财富,是金钱,所以“实际需要,利己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原则……实际需要和自私自利的神就是金钱”[8]P194。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原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学理基础,也是其核心价值。

(5)扇体的中扇—内扇相带、异常高压带和构造应力集中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三带”重合部位是最有利的钻勘目标。

共产主义建立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基础上,消灭了私有制,其生产主体是“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这决定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主体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联合”或“协作”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共产主义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9]P683。《共产党宣言》概括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映了共产主义生产主体内部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利,个体与群体利益一致不可分的本质关系,也反映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或学理基础和核心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生产国际化,世界经济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基础上,建立在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现实共同利益基础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各成员国之间是平等互利,联合协作,互惠互利的关系,强调各成员国之间平等、共生、共通、共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映的平等互利的价值理念一致。

实验结果显示,构音障碍训练治疗构音障碍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构音障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构音障碍患者疗效较单纯构音障碍训练疗效更优。

参考文献 :

[1]李云峰.马克思学说中人的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云峰.微宏观生产主体与历史唯物主义——真实的马克思系列研究之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31)[M].1998.

[5]李云峰.真实的〈资本论〉——真实的马克思系列研究之三[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8.

[6]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3)[M].200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4)[M].2002.

The Same Origion of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ed on Subjects of Production

LI Yunfeng

(College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China)

Abstract :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reflect the same concept of human beings.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is also the subjects of production or the production community 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octrine;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re based on the community as the main body of production, and are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of production.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ll focus on the interests of people in the subjects of production. The concept, that is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person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all people” in community of humanity destiny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reflects the same value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Key Words :the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ubjects of production; the same origin

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81(2019)01-0056-06

收稿日期 :2018-10-05

作者简介 :李云峰(1957—),女,湖北十堰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责任编校: 薛其林 )

标签:;  ;  ;  ;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历史唯物主义基于生产主体的一脉相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