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踏上两大洲_赵阳论文

美国新踏上两大洲_赵阳论文

美新一脚踏两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下称“美新”)主要从事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集成加速度传感器高科技芯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在这一行业,公司就像身高1.96米的CEO 赵阳一样,是名副其实的“老大”。

中美两地同时创业

美新的诞生,与CEO 赵阳的特殊经历密切相关。在北京中关村长大的赵阳曾被选入八一篮球队的少年队,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成为职业篮球队员的机会,选择了上大学。198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通过著名的CUSPEA(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项目,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教授。

获得博士学位后,赵阳先去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名列前茅的跨国企业———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DI),一干就是7年。在担任研发工程主管时,他主动跟随销售人员走遍世界各地,在那段时间里,他受到很多市场理念的熏陶,为创立美新公司打下了基础。

1999年,36岁的赵阳离开了A—DI。同年10月,赵阳以他在ADI 获得多项专利的技术为基础,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和中国的无锡同时创办了美新公司。之后,ADI 以赵阳工作时获得的专利技术入股美新。而公司的资金则来源于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等地的风险投资,如台湾的积体半导体公司TSMC(其风险投资公司INVESTAR)、Celtic House、IDG、Still River 等。

美新为什么要一脚踏两洲呢?在人们的观念里,总是认为国外的公司实力要比国内的强很多,其实国内的生产模式都是一流的,惟一欠缺的就是先进的技术。见多识广的赵阳明白,美国虽然具备尖端的技术,但是在那里生产成本很高;而在国内,生产成本低,工人技能高,质量管理体系又完善,公司的高效率有保障。美新在中美两地同时创办,就能将美国的先进技术和国内生产的高效率融为一体,这样在弥补自己劣势的同时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从而找到了发展国际品牌公司的有效途径。

美新进入的传感器高技术领域,美国国防部将其视为20项关键技术之一;日本则把它与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并列为6大核心技术。“如果今天有一家初创公司要做MEMS,你千万不要去投钱,因为那肯定会死掉的。”赵阳说,“这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领域,需要5000个人和超过2亿美元的投资,并牵涉到大量的IP(知识产权)和技术诀窍,而且生产起来也极为不易。”

就是在这样一个门槛极高的领域,美新首创了全球基于标准CMOS流程的集成微机械系统的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成功研发出20多种型号的加速度传感器集成电路并形成大规模生产,月生产能力达500万只。

市场调研公司In -Stat/MDR 的报告称,2003年全球惯性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与螺旋仪)的总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销售量为2.5亿只,其中美新生产的加速度传感器占了绝大部分市场。美新是亚洲惟一具备商业量产能力的MEMS 产品专业公司。

现在,美新已经发展成了由中美人员共同运作的国际化公司,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创造了高科技新产品回报社会,更重要的是,它联系了两个不同国家的人,组成一个紧密的工作团队,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各自不同的文化和工作习惯。在这里,中国工程师能够有机会从事最先进的技术研究,也能实现与美国工程师相同水准的发明或技术革新,现在美新的许多工程师正在成长为真正世界级水平的工程师。

强烈的原创意识

在信息技术的三大产业中,传感器行业仅排在计算机和通讯业之后,但中国本土的传感器厂商及销售代理商规模都比较小,而且相对分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美新半导体总经理黄飞明一针见血地指出: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原创意识,都是在照搬国外的品牌模式和创业理念。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不会在没有彩电的时代就想到去制造彩电,而外国的公司有了这个想法,由他们开辟了彩电的市场,我们才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挥我们的创意和技能去研制和生产彩电。虽然我们做得很好甚至超越了国外,但不是这一领域的领头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美新进入传感器行业,不是邯郸学步,而是做具有原创精神的领路人。赵阳清楚,像ADI 这样的公司,他们拥有非常优秀的工程师队伍,并且开发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技术,但也是在做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才成功的。初创的美新作为一家小公司,如果就想凭借几十个人的开发力量,和别人用几百个人、几十年时间开发的技术来竞争,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惟一能够成功的方法就是将产品载在现成的一个流程上,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然后凭借自己独特的技术去赢得市场。按照这一思路,美新成功了,公司的所有产品,从根本原理、电路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到产品测试应用都有自己的专利。

高深莫测的专利技术做成的用来表演的集成电路棒,在赵阳的手中,竟能变成类似指挥棒的神奇的“魔术棒”。他反复在空中迅速地挥舞着这根“魔术棒”,奇迹便出现了:空中清晰可辨地闪动着两个红色英文单词———“GOOD LUCK”(祝好运)。他调整了一下按钮,继续来回摇晃,“GOOD LUCK”立刻变成了一张可爱的笑脸;再一按,又变成了“THANKYOU”(谢谢)。只要你愿意,空中显示的内容可以根据输入内容随心所欲地修改,可以是英文、中文、图片,甚至还可以是彩色的。

在这个行业里,作为具有原创精神的领路人,美新在技术、成本、性能、质量上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了,并且在技术上领先竞争对手很多年。比如,目前美新MEMS 产品的失效率小于2只/百万(2PPM),而同行业竞争者的通常指标是3000PPM,日本消费电子厂商的标准是小于100PPM,欧美汽车厂商的要求是小于10PPM。美新产品的失效率远远低于它们的要求。

正因其高可靠性与优越的性价比,使公司成为众多世界知名厂家的供应商,如IBM、SONY(索尼)、Panason—ic(松下)、NEC、Toshiba、Autoliv(欧洲著名汽车电子系统商,美国通用,法国标致的重要电子供应商之一)等。

让国际老大打工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已有数年,但实际上还只是“世界组装厂”。假如只是将采购来的高价元件进行组装的话,顶多也就是赚一些加工费。尽管如此,在国内能够为国外企业做“贴牌”特别是“外包”业务,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尚不具备做“外包”业务的条件。

而美新呢,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给国外企业做“外包”,反倒让国际上的同行“老大”如台积电、富士通为自己做“外包”。美新采取的办法是,将加速度传感器和外部电路分别制造:美新自己生产加速度传感器,只做最核心技术的部分;外部电路的CMOS 工序及封装工序则为外包。通过采取这种自产与外包相结合的“半外包(semi foundry)”制造方式,大大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并且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这使得很多有才华的设计者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变成最后的半导体产品,而不需要投入难以承担的巨资去建设生产线。

赵阳说,做MEMS 不可能100%代工,关键在把非代工的部分缩得越小越好,这样不仅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自己的麻烦也少了许多。美新实行这样的生产制造流程:由台积电做完标准CMOS 的工艺,然后公司把裸片拿到自己在无锡的厂房完成MEMS 的流程和一些特别的工艺,最后再拿到南通富士通去做封装。中间的一部分,就是美新的技术诀窍和优势所在。

目前美新的产品优良率,远远高出一些竞争对手40%~50%的优良率。有业内人士分析说,美新的成长和发展是全球化下商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其MEMS 加速度传感器不仅在国内最好,在全球的竞争中也排名第一。

这家年增长速度将近400%的高科技公司,最近被美国著名的《红鳟鱼》杂志选入亚洲未上市公司100强。在获得“英格兰企业家”年度奖的赵阳带领下,美新正在对国际传感器市场的巨擘博世、霍尼韦尔、ADI 和飞思卡尔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标签:;  ;  ;  

美国新踏上两大洲_赵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