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探讨论文_康中强

康中强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545007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80例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中采用介入治疗方案更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手术时间短,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

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是一种不常见的血管病变,因血管壁损伤血液外溢到受损动脉旁形成腔隙,存在持续性动脉血流由破口流进、流出,很可能会持续长大甚至破裂危急生命[1]。临床上常采取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但其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危险性较高,而近几年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以介入治疗为主的微创方法慢慢成为治疗血管动脉瘤的有效措施[2]。现报道我院采用介入治疗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40例的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系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收治的80例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2.4±8.3)岁,7例肝动脉瘤,19例脾动脉瘤,14例肠系膜上动脉瘤。其中10例锐器刺伤,12例医源性损伤,18例钝性伤;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3.6±9.2)岁,5例肝动脉瘤,20例脾动脉瘤,15例肠系膜上动脉瘤。其中10例锐器刺伤,12例医源性损伤,18例钝性伤。经入院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诊断标准诊断,各项检查结果及监测指标逐一排查,彻底排除入院前存在感染、合并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等重型精神疾病等类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有可比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在局麻下手术。术中按照病变的解剖位置选取相应的手术入路,按动脉瘤具体的病变特征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局麻下,由肱动脉或股动脉切开入路,先造影从而确定损伤部位动脉瘤的范围,测量破口大小及动脉直径,选择相应规格的支架及球囊,全身肝素化(50-75 U/kg)以后,用导管及泥鳅导丝穿过狭窄闭塞段或损伤段,交换超硬导丝,更换与支架释放装置兼容的动脉鞘,于DSA路径图指引下释放合适血管支架系统。采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TA 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ICU监护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对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为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减少,两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静脉后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级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数据见表2。

3 讨论

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是比较少见的疾病,直接创伤、炎症破坏、动脉硬化及医源性损伤均能引发外周假性动脉瘤[3],该病患者容易出现瘤体血栓脱落栓塞远端动脉、瘤体破裂出血、瘤体对压迫邻近神经及血管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能危及性命。介入治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案,疗效较为显著。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需按照动脉瘤所累及范围的位置,选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及相应的手术措施,动脉毗邻组织解剖结构关系复杂,导致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也可能会发生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而伴随着设备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不断扩大并逐渐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针对脾动脉瘤的治疗[4-5],往往先要将动脉瘤远侧脾门区分支栓塞,因术后会建立胃短动脉,脾脏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梗塞。对肠系膜上动脉瘤来说,因其未发出重要分支,可选择覆膜支架或裸支架直接植入。而肝动脉瘤因其血供特性,可以一起栓塞动脉瘤与载瘤肝动脉。但介入方法术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用于选取恰当的介入器材及手术方式,部分不适合行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需立即转至外科手术治疗,避免出现动脉瘤破裂或其他并发症[6]。

我院40例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显著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更为显著。由此可见,在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中采用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减少对重要脏器的损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说,王建华,颜志平,等.经血管腔内治疗21例内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01):47-49.

[2]刘凌晓,罗剑钧,等.经导管介入治疗内脏动脉瘤[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38(03):216-220.

[3]殷恒讳,常光其,贺海朋,等.腹腔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46例分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2,18(03):648-649.

[4]王小林,颜志平,王建华,等.经导管弹簧圈漂流法治疗脾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02):188-190.

[5] 李振江,周建,赵志青,等.脾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4,(04):221-225

[6] 舒畅,罗明尧,李全明,等.内脏动脉瘤的外科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07):589-592.

论文作者:康中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7

标签:;  ;  ;  ;  ;  ;  ;  ;  

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探讨论文_康中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