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为普通百姓写作,还是作为普通百姓写作,莫言都这样说_莫言论文

无论是为普通百姓写作,还是作为普通百姓写作,莫言都这样说_莫言论文

是为老百姓写作还是作为老百姓写作莫言如是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百姓论文,如是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著名作家莫言最近在苏州大学和《当代作家评论》杂志联合举办的“小说家讲坛”上,就 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问题发表了看法。

作家是百姓的一员

莫言说,关于小说创作的民间资源,是藏族作家阿来一篇文章的题目,复旦大学教授陈思 和等人也提出了民间写作的课题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涉及的是一个小说家的创作立场和 创作心态的重要问题:“为老百姓写作”还是“作为老百姓写作”。这是作家在创作中不可 避免都要面对的两个态度,要么是前者,要么就是后者。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和关注。

首先,就所谓的“为老百姓写作”来说,它听起来似乎很低下,但其实是一种居高临下的 姿 态,听起来很朴素,实际上也包含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为老百姓写作”的态度下产 生的作品客观上也许会反映老百姓的生活,表现老百姓的疾苦,但认为这依然不是真正的民 间立场,依然是居高临下的写作。这样的写作者扮演的是人民艺术家、灵魂工程师、启蒙者 、教育者、劳苦大众的代言人这样的角色。

而“作为老百姓写作”,实际上就是老百姓的写作,用这样的态度写作的小说家主观上就 不必承担那样的道德重担,落实在他们的写作中,也就不会居高临下地对待小说中的人物, 而是平等地对待小说中所有的人物,自然也会平等地对待读者。

莫言认为,廓清了民间写作的概念之后,就会发现,小说家与民间工匠相比,其实没有本 质上的区别。这样的写作,一方面是为了谋生,一方面是为了自娱,时间长了,也会产生炫 技的冲动。长此以往,他也许会产生一种职业的荣耀感,但不会产生人格上的高傲感。

毫无疑问,现在人们都把阿炳看做是伟大的民间艺术家。然而,当年的瞎子阿炳作为一个 流浪艺人,拿着竹竿沿街卖唱时,他是绝对不会想到这一点的。他一定自认为是个下贱的人 ,二胡拉得不好就不会有饭吃;他也许会为自己所赢得的喝采而高兴,但他绝不会由此而产 生优越感,当然也不会产生高傲感。对于创作来说,这种状态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如果阿炳 当时就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自己的作品将流传千古,他还能不能创作出像《 二泉映月》那样的旷世杰作就很难说了。

稍稍回顾一下中国文学历史,我们就会发现,真正伟大的作家写作时的心态大都和阿炳一 样,他们是作为老百姓的一员来进行写作,都没有也不会自己认为比老百姓高明。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就是自我的写作。蒲松龄、曹雪芹写作时,既没有出版社约稿,也没 有评论机构颁奖。他们的写作一是心里确实有话要说,二是为了给圈子里的人或者亲朋好友 增加乐趣。而这样状态下写出的东西,恰恰成了千古名篇,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并非乡野和基层的才是民间的

莫言认为,直到今天民间这个问题也没有彻底弄清楚。民间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东西,就像 文化一样,谁也无法概括出来。

我们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很多好的小说都来源于民间。这样一来,就有两种对立,一种 是在封建文学制度下的“庙堂文学”,庙堂写作始终洋溢着歌功颂德的痕迹,他们的写作是 有要求有标准的,是为了取悦统治者的,比如李白写过许多歌颂杨贵妃的文学,就肯定不是 民间的;而民间写作,则因为其自发性、个体性、自娱性显得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可以大 胆地说,真正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以及能够千古传诵的作品,都是根植于民间的,不带或少 带功利色彩的写作。

与此同时,如果你认为自己比老百姓高出一头,你的创作也就失去了民间的性质。假如你 是按照一种口号来写作的话,就要牺牲个人的某些立场来迎合。我们所熟知的文革时期“三 突出”作品实际上是大家都在遵循着一种口号来写作——文学要为政治服务,文学要有阶级 观点——的产物。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之下,也可能产生不错的作品,但这样的作品的产 生,大概是因为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的结果,或者说是不 自觉地忘掉了自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结果。

关于民间写作,存在着许多误解。是不是一个人只要从基层出来的或者是到了基层就算是 在从事民间写作了?只有在学生社团里办的油印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才算是民间的?在官方办的 刊物上发表的就都不算是民间的?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太极端了。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作 品,有的也是具有强烈的反民间的色彩,而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有的也是真正的民间 写作的产物。

实际上,并非只有乡野的才是民间的,关键是作者写作时的心态。莫言说,如果认为只有 我 回到了农村写农村才是民间生活和民间写作,那就太偏狭了。难道王安忆在上海写《长恨 歌》就不是民间写作?上海也是民间,城市里市民也是老百姓,上海市民的生活也是民间生 活。

所以,莫言强调,提倡民间写作,关键不是写什么,而是怎样写。民间写作资源的利用, 要用民间的视角,民间的价值和民间的道德标准来判断,才能表现出真正的民间生活。否则 就 是加工过的、粉刷过的民间,是伪民间写作。觉得真正的民间写作就是写自我,对于创作者 来说,自我就是民间。这一块最重要的基石奠定之后,其它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

然而,莫言也承认,时至今日,要坚持纯粹的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要保持纯然的百姓立场 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

任何一位作者生活在名利社会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 那些被鲜花和掌声所簇拥的写作进行不自觉地思想上和技巧上的模仿。一些作家之所以能在 早期产生一些朴素的东西,那是因为他的模仿还不太成熟。一旦得到社会承认之后,他很快 就变成了名流,而一旦这样的人名气渐大,也就很快拥有了大量读者,马上也会就拥有了自 己的一批模仿者,因而,他也就逐渐由庙外的野鬼变成了庙里的正神。这真是作家的悲哀。

因而,莫言说,之所以提出文学创作的民间资源问题,目的是提倡小说家们回到民间。每 个作家都应该找到和发扬他的个性,唤起作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别人的意见,或者是名流所 倡导的东西,你可以看,好的东西也可以吸收,但不同意的东西就不要勉强。一个作家为了 受到某种嘉奖,为了讨好某种人或者某个团体,而去牺牲自己的东西,那肯定会远离了自我 。民间写作,说到底就是一种强调个性化的写作,不管什么人,只要他不把自己看成是救世 主,不把自己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知道自己是谁,写作时坚持自己的个性,那就是真正的 民间写作。

标签:;  ;  ;  

无论是为普通百姓写作,还是作为普通百姓写作,莫言都这样说_莫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