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打造阳光交易平台论文_储永峰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打造阳光交易平台论文_储永峰

储永峰

常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浙江衢州 324200

摘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是综合运用网络、视频等科技手段对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相关过程进行系统性、科学性改造或改建的总称,是招投标中心运用信息、电子手段对招投标领域工作电子化的一种手段,系统具有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信息服务等功能。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及矿产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药品集中招标和医疗器械采购等实行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的全过程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是创新招投标工作机制,大力推行阳光交易,全面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问题;对策

引言

自2005年常山县“招投标统一平台”投入运行以来,特别是“一办三中心”成立以后,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电子化程度不断得到了提高,但随着公共资源交易范围的不断拓展,交易形式的多样、多元的特征日益凸显,传统的工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管理形势和任务,科学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确保公共资源交易高效、便捷、依法、公开、透明运行成为必然趋势。本文结合我县现状,针对不足,对常山县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与应用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1、县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的现状

作为常山县“招投标统一平台”操作机构的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电子化平台建设这一目标,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尝试,先后开发出了一些急需的电子化应用系统,取得了较大进展。

(1)建立了招投标门户网站:根据招投标工作的特点,建立了“常山县招标投标信息网”,内容上涵盖了建设工程、国土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交易主体项目。经过多次改版,该网站的各项功能逐步趋于完善,网站现有栏目主要涉及办事指南、信息发布、曝光台等方面,尤其是信息发布功能更是受到招投标当事人的密切关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落实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跟踪检查,确保发布的信息质量高、更新快、内容规范。

(2)开发了招标采购文件下载系统:在建设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我中心还开发了专门的“文件下载系统”,整合到招标流程中,实现网上直接下载招标文件,现场审核确认投标人投标资格的方式,把公告和报名两个环节合二为一,提高了中心办事效率,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投标人。

(3)建设了电子监控系统:为了确保开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我中心投入建设了电子监控系统,对整个开标过程开展实时监控,并全程录音录像,存档备查。正是因为以上系统的全面开发、逐步完善,我县招投标平台的电子化设备设施从无到有,逐年增加,招投标活动的规范化水准更是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我中心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相关工作的创新发展。

2、我县电子招投标系统的不足之处

由于常山县“招投标统一平台”的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随着公共资源交易范围的不断拓展,交易形式的多样、多元的特征日益凸显,传统的监管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管理形势和任务,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系统整合难:现在我中心正在使用的电子化应用系统,还只能在招标采购的某些单独环节发挥作用,系统建设较为分散独立,且自成体系,这使得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整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功能提升难:目前,虽然我中心招投采购的某些环节具有电子化功能,但这些功能仅占招投标整个业务流程的极少部分,且功能较为简单,大部分业务仍沿用人工模式,不适应工作需要。现阶段急需对现有功能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对新的功能加以开发和拓展。如网上竞价、网上公开招标功能和数据自动采集、监管、统计分析等功能。

(3)系统对接难:当初建设之前,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按照急需什么,就开发什么的思路,导致系统之间出现断层现象,难以与相关系统实现对接。

3、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创新观念,积极推进

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不仅是时代发展和形势的需要,也是工程招投标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更是工作手段的创新。该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基础工作,因此,需要对有关事项进行研究、协调和部署。一是分解责任,形成合力。要实行工作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科室、落实到岗位、人员,并在资金、技术提供保障,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二是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制定《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方案》、《实施细则》等相关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步骤、目标要求、完成时限等相关事宜,所有开发工作以既定实施方案为指导,环环相扣,压茬进行,有效保证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工作的进度。三是深入调研,广泛论证。通过召开调研会、座谈会,召集有关建设单位、建设类企业、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对我县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市场调研,广泛征求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抓住关键,分步推进

鉴于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建设影响面广、涉及招投标参与主体多、技术复杂,系统对使用主体的要求较高,在工作中要采取安全稳妥、循序渐进的方式,坚持高起点、分阶段,抓住关键环节、解决迫切问题。一是敲定思路,准确定位。按照我县电子化招投标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新开发7大模块(工程建设招投标业务管理系统;辅助评标系统;企业数据平台;升级改版网站;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招投标电子监察系统;评标专家指纹库)与现有系统相互对接,基本实现“网上交易”,达到“网上公开、网上受理、网上操作、网上监督”,使整个招投标过程网上留痕、可询、可查。二是建立平台,完善设施。电子招投标系统的顺利运行离不开一个好的硬件环境,要对现有交易场所进行改造分区,升级改版网站,更换评标电脑、数据服务器、防火墙、高清摄像装置等设备,为电子招投标软件系统的运行提供可靠保证,提升电子招投标的硬件环境。三是整合资源,提升效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网站进行改版升级,组织技术力量对已开通使用的系统进行技术处理,实现对接和数据共享。四是致力研发,配套系统。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工程交易环境,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工作业务流程开发全新的“招投标业务管理系统”和“网上投标报名系统”。另外,将网站、评标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与纪委“电子监察系统”的数据对接,初步建立电子监察平台,使电子招投标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五是开展培训,打好基础。电子招投标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分批分次对全县的建设类企业、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开展电子招投标业务培训,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3)开展绩效测评,增强监察实效

制定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管理工作意见,实行有效的绩效测评工作,定期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的绩效测评打分功能进行量化打分,并将测评结果通报,以此推动工作成效。

(4)建立健全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抓检查,抓培训,发信息、通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的督导检查,促进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成效。参照省、市和其他区的做法,结合当前的实际,研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系统投入使用后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前柏.公共资源交易“二次革命”[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3(07)

[2]林燕新.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构建路径研究[J].产权导刊.2013(10)

[3]孙涛.对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认识[J].中国招标.2013(50)

[4]胡九华.关于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招标采购管理.2014(04)

论文作者:储永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  ;  ;  ;  ;  ;  ;  ;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打造阳光交易平台论文_储永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