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大数据,互联网+,农业又迎来风口_农业论文

拥抱大数据,互联网+,农业又迎来风口_农业论文

拥抱大数据,互联网+,农业再迎风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农业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今年,“互联网+农业”概念越来越多地被提起,电商“国八条”等三份重大文件出台,中央财政还将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多家A股公司正在加大布局“互联网+农业”。大北农(002385)今年将深入实施以“三网一通”为主体的智慧大北农战略;史丹利(002588)着力打造涵盖粮食、农资、农机、贷款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金正大(002470)大股东投资20亿元的农资电商平台“农商1号”已试运营。

      系列数据表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正在经历一次浩瀚的变革。

      物联网时代让农业生产更轻松

      如果温度低了,自控系统将自动给其加温;如果温度高了,降温系统就会自动开启;如果水分含量低,大棚内的滴灌系统会自动打开;不需要阳光时,就把遮阴系统打开……在东西湖强鑫蔬菜产销合作社,一套物联网农业智能监测系统瞬间让蔬菜大棚变得高大上起来。安装在蔬菜旁边的一个个监测仪,使土壤的温度、湿度一目了然。即便在千里之外,技术员只要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就能对蔬菜基地了如指掌,进而管理整个大棚。

      在互联网+时代,农业生产将变得更加简单轻松。专家指出,规模经营应是互联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之一,规模化可以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奠定基础,反过来也可以提高农业的管理水平和作业效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近30年来果园高产量主要依靠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大部分化肥和水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而随地弃置,导致大量养分损失并造成环境污染。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通过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果园信息实时监测,并在信息与种植专家知识系统基础上实现农田的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突破果园信息获取困难与智能化程度低等技术发展瓶颈,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互联网和农业、农村、农民关系越发密切

      近日,商务部公布《“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作为“互联网+”的首个行业规划,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日前农业部提出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每个行政村将至少建设1个村级信息服务站,“互联网+农业”热潮涌动势不可挡。

      产销脱节一直是农业发展面对的挑战之一,农民辛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并不适销,导致价格暴跌导致生产者受损失,又或者农产品需求大,而生产跟不上,价格飚高并不少见。

      “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常大,主要是产供销信息沟通不好;农业和为农业服务的企业沟通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金融企业,要收集分散的农户信息很困难,都影响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农村产业研究室主任张元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这些难题纷纷指向了一个出口,就是互联网。张元红认为互联网和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农民生产、生活都需要依靠信息,农产品质量、污染控制也需要信息配合。

      “互联网的作用非常大,对现代农业的转变会更大,信息化、精准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张元红说。

      “一点点信息来源的改善都会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大改善,贸易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他的比如农村信息管理、病虫灾害、医疗、交通、粮食的基本信息,以及基本的信息实时上传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表示,她补充说到“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GDP本身的增长,更是整体社会福利的提升。

      她认为,改变农村生活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技术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整个用户习惯的改变,农民习惯使用互联网需要做上层的培育,比如提供适合农民的内容,后续连续地手机操作提示等,慢慢形成氛围才会有群聚效应,预计需要3~5年将会有巨大改善。

      传统农业生产企业纷纷转身拥抱互联网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一人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端和产品输出端达成战略合作,引起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前者是我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的农业龙头企业,后者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强强联合或许正是“互联网+农业”的最好例证。

      “与一亩田公司的合作,揭开了新希望集团在‘互联网+供应链’深度合作的序幕,新希望六和的传统农牧业生产基因,再加上一亩田的农业电商基因,将为新希望在未来畜牧业产业重构、消费端数据营销管理、产品溯源等领域注入更多想象空间。”新希望六和总裁李兵表示。

      “我们既跟新希望六和这样的供应商合作,也跟乡村基、云海肴等终端采购商合作,把他们有机地通过互联网工具结合,创造更大的价值。”一亩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有机结合,负责入举例说,经过实时监控,一亩田从终端采购商得知上周红烧猪蹄的销量是红烧羊肉的十倍,可以第一时间把数据反馈给生产企业加大猪蹄供应量,因为终端商的采购量将会增大。

      “我相信对于双方都是极大的利好,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流通效率的变化,大量的交易和供应链数据,帮助农牧企业生产者变得更加‘聪明’,解决农产品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供求更加接近。”一亩田负责人分析道。

      60万个行政村将形成农业大数据

      “信息进村入户,推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行政管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最终将把全国60万个行政村连成一张大网,形成农业大数据,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向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推送信息。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农村仍有5万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拥有计算机的农村家庭不足30%,7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去年农产品电商经营额超1000亿元,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3%左右,比社会消费品网络零售额占比低约7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指出,差距也意味着潜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还需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更多企事业单位参与,以及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扶持冷链物流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据了解,今后农业部将加快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计划今年新安排试点省份约10个,明年覆盖到所有省份,力争到2020年基本覆盖所有县和行政村。加快12316公益服务热线升级改造,加强与电信、银行、保险、供销、水电气等单位合作,推进电商进村,加强培训体验服务,加强信息监测、风险防控,并且加快研发运行全国统一平台。

      农资电商迎来快速发展

      “互联网+”风潮席卷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其中农业电子商务更是成为“互联网+”的重头戏。在政策推动下,作为农业电商的重要分支,农资电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5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且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意见》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

      从农业生产要素看,农机、化肥、农药、兽药、种子等是农资产品,其中大部分品种都可以标准化,符合多次购买特征,适合电商模式销售。在互联网快速渗透和政策面利好扶持的背景下,农资电商发展所需的外在基础成熟,农资电商的大趋势已经形成。我国传统农资流通体制正在迎来互联网的颠覆与变革,进入加速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黄金期。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与农资的结合将为中国的农资流通和农业科技下乡带来重大革命,农资电商也将成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兼现代农业和“互联网+”两大热门主题,农资电商概念将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农资电商增长空间巨大

      主流机构认为,当前农资电商正在崛起,互联网引爆的转型创新将重塑相关个股估值。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农资企业顺应大势,纷纷拥抱互联网,优化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从销售商转型综合服务商,将开启新的成长。农业正在进入变革时代,农资龙头公司具备产品、渠道、营销、服务等多方面优势,有能力适应农业变局,成为农资行业发展的引导者。农资市场超过万亿,转型成功的农资龙头公司未来收入有十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安信证券指出,互联网整合一切的能力,正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农村网民及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农村电商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16年市场总量有望突破4600亿元,农资电商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农资电商格局将呈现电商寡头化、服务远程化、行业细分化和仓储集中化四大趋势。面对农资终端的不断下沉,如果现有经销商能将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和平台服务整合一体化,将在电商时代脱颖而出。

      联系电话:027-87665076

标签:;  ;  ;  ;  ;  ;  ;  ;  ;  

拥抱大数据,互联网+,农业又迎来风口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