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用于胃癌术后76例疗效分析论文_周亭芳

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探究口服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在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术后符合同步放化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氟尿嘧啶450mg/m2.d同步增敏化疗;研究组46例,采用口服卡培他滨825mg/m2.d同步增敏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肌酐上升、手足综合征、呕吐腹泻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45.7%、41.3%、28.3%、0.0%、6.5%、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以及健康总评价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用于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明显优于氟尿嘧啶,可以作为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培他滨;氟尿嘧啶;胃癌;疗效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相关统计表明,胃癌是我国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虽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因胃癌导致的死亡率仍旧很高[1]。目前临床上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是晚期胃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并不高,因术后复发、转移导致的病死率达50%~70%[2]。随着放化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对提高治疗效果起到显著作用[3]。笔者对我院2010年3月—2015年3月收治76例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探究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在胃癌术后疗效影响及用药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术后符合同步放化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腺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氟尿嘧啶同步增敏化疗;研究组46例,采用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增敏化疗。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3±9.7)岁,肿瘤TNM分期(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七版),临床分期Ⅲa14例,Ⅲb16例。研究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4.2±9.4)岁,肿瘤TNM分期,临床分期Ⅲa20例,Ⅲb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并于术后3~4周行CT检查确定无复发或转移且患者符合同步放化疗指标后开始进行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应用ELEKAPrecision203系统制定患者放疗计划,采用四野放疗,剂量为45Gy,每次放疗1.8Gy,5~6周内完成放疗治疗。化疗:对照组放疗前4d、放疗后3d给予静脉滴注氟尿嘧啶450mg/m2.d,配合给予静脉滴注叶酸钙(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10615)200mg。研究组在放疗执行日早晚饭后各口服卡培他滨(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卡培他滨825mg/m2.d分早晚饭后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毒性反应程度,按照WHO所制定的抗癌化疗药物毒性分度标准进行评定[4]。采用QLQ-30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周期结束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5]。

1.4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安全性分析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肌酐上升、手足综合征、呕吐腹泻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以及健康总评价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是采用根治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失败率较高,且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也较高,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并不明显。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6,7],胃癌根治术后采用同步放化疗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显著影响。常规化疗药物以氟尿嘧啶为主,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氟尿嘧啶的毒性反应较大,且治疗操作复杂[8]。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嘧啶药物,采用口服即可起到抗肿瘤效果。目前氟尿嘧啶与卡培他滨均被作为癌症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常用药物。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均耐受,但是采用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毒性反应的程度明显低于采用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的对照组,提示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对患者所造成的毒性反应较小,这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合[9,10]。通过采用QLQ-30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周期结束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以及健康总评价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效果优于氟尿嘧啶,对患者生存治疗的改善效果显著。分析认为,卡培他滨为口服药物,而氟尿嘧啶则需要静脉滴注治疗,前者更便于患者的治疗,同时经济性较好。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卡培他滨用于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效果优于氟尿嘧啶,可作为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同步放化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晕生,赵成会,王艳美,等.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用于胃癌术后50例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5):65-66,67.

[2]邱红,丁方勇,熊慧华,等.卡培他滨与氟尿嘧啶用于胃癌术后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比较[J].医药导报,2010,29(3):306-309

[3]任骅,金晶,李晔雄,等.Ⅱ/Ⅲ期胃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的2年初步结果及分析[C].第8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首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266-267.

[4]周红斌,张建东,韩俊庆,等.局部晚期胃癌术后辅助卡培他滨同步放疗的Ⅰ期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7):530-533.

[5]陈琳琳.进展期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疗效观察[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6]周红斌.局部晚期胃癌术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同步放疗的初步临床观察[D].济南:山东大学,2010.

[7]霍丹,张小丽,马玉芳,等.同步放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Ⅲ期胃癌术后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8):727-730.

[8]谢健.累及野放疗同步XELOX化疗治疗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9]王燕,许刚,吴立广,等.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与毒副作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3):8-11.

[10]王思本,李志安.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同步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54-156.

论文作者:周亭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用于胃癌术后76例疗效分析论文_周亭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