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调控一体化运维体系的建设论文_林扬博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尾供电局 广东省汕尾市 5166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也逐步实现了智能化,尤其是配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应对在以往配网调度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分散管理不当、人力调管缺陷以及盲目调度等问题,促使配网设备能够得以实现稳定、安全运行,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同时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配网故障处置流程的改进与优化,提高维修效率。

关键词:配网;调控一体化;运维体系

引言

在智能配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的抢修模式进行改进,将智能电网建设与配网管理实际相结合,建立配网调控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优化电网故障处理流程、提高电网故障响应能力、保障供电可靠性、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已成为配网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1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相关特点

第一,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非常可靠的,可以在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增添更为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科学合理的利用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自动化以及电网智能化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电力企业对于电网建设的投入成本,为电力企业指明了电网管理的改革方向。

第二,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电网系统的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对电网调控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对电网、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使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电网设备的检修状况,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电网系统运行效率,以及电网系统的安全系数和稳定运行。

第三,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高效性的电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结合与管理电网设备的运行以及电网调度的运行,简化传统业务的操作流程,有助于工作人员准确、及时地掌握电网的运行。并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电网的管理效率,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

2配网调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分散管理模式不当

在以往的配网调度工作中,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大都是以分散方式为主,不同部门与人员各自承担自身的有限责任,但是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若仍是采取这一管理模式必然会致使数据管理发生混乱,并也将会由此产生出许许多多的意外问题。特别是还有一部分用户因为历史原因而导致资料不齐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对此,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情况还存在着如电力企业运行部门所上传的区域电网图不完整等。

2.2人力调管缺陷

目前,受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配电网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所涉及的机械设备数量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便是电力调管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于配电网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要求对配电网能够采取能够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这一点仅凭设计规划是远远无法达到的。而且,再加上当前整个配电网当中设备类型的多种多样,以及设备在多个不同位置上的运行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因为时常会遭受到基础性资料精确性不足的影响,也会使得人力调管面临重大挑战。

2.3盲目调度

在此处所提到的盲目调度主要是指由于电网人力调配模式所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再加之对于分散调控模式难以适应并由此引发在配网调配之时面临信息量缺失状况,从而导致配网调度不够精确,存在盲目行为。据有关调查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电力企业依然存在着盲目调度的现象,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在开展配网调度时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支持,仅能够依赖调度人员的个人经验,很明显这必定无法满足于当前快速化发展的配网调控运行及维护需求。

3配网调度一体化运维体系建设

配网条控一体化技术支持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了信息交换总线、主站系统以及抢修指挥平台这3部分内容。利用配网调控一体化技术体系手段,将配电GIS可视化作为技术支撑平台,由此来促使对设备、环境、故障等多方面监测功能的高效化达成,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够达到远程操作、环境监测、故障预警等多方面的功能。凭借配电自动化系统来达到对配电故障所处位置的精准、及时确定,合理安排抢修车辆、人员、设备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指定位置,借助于拓扑网络分析、信息互动、风险预警等功能来对有可能出现故障的地点做出提前预估,科学安排检修工作,如图1所示。

图1调控一体化技术支撑架构

3.1主站系统

在配网调度一体化运维体系当中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核心任务即:保障配电网运行稳定,促成对配电网运行的实时性监控,促使电网运行能够达到更好的合理化程度,重点加强对配网故障位置的隔离以及促使电力供应能够得以尽快恢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实现调控一体化建设最为核心的一项技术性支撑平台,重点是为了要促成拓扑防误、智能监视预警、综合可视化拓展等一体化高级功能的实现。并且利用主站内部的开关和配电自动化线路开关来开展远程倒闸操作,馈线自动化和配网数据监控预警等多方面的功能,为保障调控一体化的有效运行给予基础性的技术保障支持。

3.2抢修指挥平台

在配网调控一体化运维体系当中抢修指挥平台是开展业务管理的核心与重点,是帮助配电网实现生产业务管控的一项重要支持手段,通过对配电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把缺陷消除、技术改进、运行维护、应急抢修等各项生产运营工作一同纳入至同一个信息管理平台当中,重点就加强对于配电网的风险分析、停电管控与营销互动等多个方面的功能要求。将配电生产抢修指挥平台作为整个配电管理指挥中心的核心底层技术基础,促使各项系统资源能够得以实现优化整合,并由此构建起系统化的业务联系纽带,给予配网调控一体化提供以更加多元化的应用服务支持。促使针对配网调控的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实现高效化的汇集、筛选、分析及发出预警等多项功能,同时将之直接显示于配电GIS设备上。另外还需针对配电网络系统的实时性运行状况、设备情况、计划停电、故障区域、抢修人员与车辆所处位置等采取综合化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在开展配电生产与设备故障抢修之时能够得以实现对指挥工作的协调一致,促使配网的管理水平与用户服务满意度得以全面提升。

3.3信息交换总线

配电自动化信息交换总线是实现配电网信息集成最为关键的一项工具措施。利用总线来促成配电自动化主站、配电生产抢修指挥平台、客服中心、营销中心、主站管理等系统能够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并给予调控一体化信息互动给予信息互动集成技术支持,信息交换总线同时也是配电网调度一体化运维体系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内容。

结语

总而言之,在配网调度过程当中采用配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维护体系,不但能够实现对电网故障处置流程的精准优化,极大的促进电网系统在出现故障问题后的第一时间便做出快速响应,实现对电力供应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有效保障,同时还可实现广大电力用户对电力企业服务达到更高的满意程度。希望通过本文关于配网调控一体化运维体系的建设研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诚.调控一体化体系管理标准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6):9758-9759.

[2]杨伟国,佘世洲.依托"五位一体"机制,规范配网异动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6(9):94.

[3]黄旭波.浅谈智能电网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J].大科技,2013(34):167,168.

[4]吕培强,王加臣,杨启明,等.物联网+配网智能运维的创新技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2):125-126.

论文作者:林扬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配网调控一体化运维体系的建设论文_林扬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