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医疗纠纷防范认知情况基线调查与分析论文_肖陆,殷琦

(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一线医师医疗纠纷防范认知情况,为提高临床医师纠纷防范意识和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措施。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到临床科室对我院106位执业医师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医师对纠纷防范知识的认知情况存在多方面不足。被调查者对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知晓率最低;具有高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对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P=0.008)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流程(P=0.015)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具有初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内科系统临床医师对高风险手术术前录音谈话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外科系统临床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不同年资、不同系统的临床医师对纠纷防范知晓的认知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对各自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关键词:临床医师;纠纷防范;基线调查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医务人员中,受到过语言暴力的占59.79%,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占13.07%,未遭遇过暴力事件的仅有27.14%;医疗纠纷也是医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占77.8%。3从中华医师协会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因医疗纠纷导致的医暴、精神压力已经是当前影响我国医师执业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对改善医师的执业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疗纠纷的成因复杂多样,根据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医方原因、患方原因、其他第三方原因。医患双方是医疗纠纷的直接参与者,其中临床医师作为临床工作一线人员因其具有专业上的优势而在诊疗活动中更具有影响力,因此做好临床医师的纠纷防范工作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具有最直接的积极作用。

笔者于2016年10月对我院106位临床医师进行了医疗纠纷防范的相关知识专项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我院临床医师对纠纷防范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认知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制度优化和培训教育,提高临床医师医疗纠纷的防范防范能力和医暴事件的处置能力,以降低医疗纠纷和医暴事件的发生率,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改善医师执业环境的目的。

1 资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院临床医师106人,其中初级职称临床医师72人,中高级职称临床医师34人;内科系统临床医师49人,外科系统临床医师57人。

1.2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柳州市工人医院临床医师纠纷防范安全基线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围绕医疗纠纷防范相关内容,包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高风险手术术前录音谈话、医患沟通、医疗纠纷证据保全、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医疗责任保险、第三方调解、医闹处置等。

调查为投诉管理办公室转职人员到各临床科室对临床医师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后收回,同时采集被调查者的专业、职称等信息。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资料采用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必要时采用连续校正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106份回收调查问卷均为有效问卷,纳入统计分析。其中住院医师72人,主治医生20人,副主任医生10人,主任医生4人;内科系统临床医师49人,外科系统临床医师57人。

2.2医疗纠纷防范知识知晓情况

通过调查,被调查者对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知晓率最低,仅为66.98%;知晓率大于80%且小于90%的纠纷预防知识有医疗纠纷证据管理(84.91%),医疗责任保险(86.79%),高风险手术术前录音谈话(87.74%),医患沟通(89.62%),知晓率大于90%的纠纷预防知识有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93.4%),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96.23%),医闹处置流程(97.17%)。详见表1。

2.3不同职称医务人员纠纷防范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被调查的中高级职称临床医师对纠纷防范知识的知晓情况多数项目高于初级职称临床医师,其中对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具有初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于近两年来开始着重开展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流程和高风险手术术前录音谈话制度和流程,被调查的初级职称临床医师的知晓率均低于被调查的中高级职称临床医师,其中对于前者的晓率明显低于被调查的中高级职称临床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对后者的知晓率略低于被调查的中高级职称临床医师。详见表2。

2.4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临床医师纠纷防范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比较

被调查的内科系统临床医师对高风险手术术前录音谈话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外科系统临床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被调查的内科系统临床医师对高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医疗责任保险、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医闹处置流程方面知识知晓率略低于外科系统临床医师;对医患沟通、医疗纠纷证据管理、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方面的知识知晓率略高于外科系统临床医师。详见表3。

3 调查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通过对临床医师纠纷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情况分析,对临床医师在对纠纷防范的知识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总结如下:

3.1全体被调查临床医师对院内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知晓率过低,院内制度要重在培训与落实。

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的内容包括首诉负责、投诉纠纷处理流程、投诉纠纷与绩效管理等,临床医师对该方面内容知晓率低反应出这一群体对投诉和纠纷预防和处理具体工作的淡漠,导致投诉纠纷惩罚措施不能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并且临床医师在遇到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有效应对和正确引导。医疗投诉纠纷对于医疗机构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及时妥善处理,则其中暴露的问题可以为医务工作的改进指明方向,如若不能正确面对,则容易升级为更严重的暴力事件,产生不可控的后果。因此,加强对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尤其是初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对院内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投诉纠纷,避免产生暴力事件。

3.2初级职称临床医师对纠纷防范知识总体较差,应加强对低年资临床医师的培训管理。

初级职称的临床医师入职时间短,临床经验不足,又承担着大量科室医疗基本工作,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时间长,这类人群应是医疗纠纷预防的重点人群。目前医学院校教育课程中人文医学和卫生法学课程设置比例低,教育机构应逐步提高该类课程的比重,使得临床医师在入职前就可以接受该方面的系统化教育。同时,医院在新职工岗前培训时也应将医疗纠纷防范知识作为重要培训和考核项目,以增强新职工的纠纷防范意识和能力。此外,医院在日常培训学习中也要侧重医疗纠纷防范知识的继续教育和科级培训,全面覆盖一线临床医师,以最大限度避免低年资临床医师因纠纷防范知识经验缺乏而导致甚至恶化的医疗纠纷。

3.3内、外科临床医师纠纷防范知识掌握各有侧重,应针对各自特点进行个性化培训。

从调查结果来看,外科系统临床医师对高风险手术术前录音谈话和医疗纠纷处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总体好于内科系统临床医师,但在医患沟通、医疗纠纷证据管理和医疗投诉及纠纷管理规定这类纠纷防范方面知识的掌握略差于内科临床医师,这与外科工作特点和纠纷发生率高有关,在系统培训时的侧重点在纠纷预防。目前统计结果显示内科系统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外科系统,内科临床医师对于纠纷处理方面知识知晓程度也低于外科临床医师,此外,因为工作特点的关系,内科系统临床医师对于高风险手术术前录音谈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外科系统临床医师,但是随着介入和内镜治疗等内科手术操作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内外系统开展的侵入性疗法也会越来越多,内科临床医师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所以内科系统培训时的侧重点在高风险手术(操作)术前录音谈话和纠纷的及时妥善处理。

4 结语

医疗纠纷的防范离不开医疗机构和临床医师的努力,通过本次调查结论可以了解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防范的知识认知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对策。本文旨在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关于医疗纠纷防范知识的重视程度,即使在工作中面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时可以做到从容镇定,最大限度避免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从而逐步改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宇,王将军,孙学勤,魏亮瑜.医疗纠纷预防体系建设[J].中国医院,2015,19(2):11-13

[2]石镁虹,章桦,杨庆强,何延政.1825例外科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分布特征与赔偿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报),2016,25(3):337-342

[3]艾尔肯.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制度优势[J].医学与法学,20146(5):5-12

作者简介:肖陆,男,医学学士,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卫生,卫生管理。

通讯作者:殷琦,女,民商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卫生法学,卫生管理。

论文作者:肖陆,殷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临床医师医疗纠纷防范认知情况基线调查与分析论文_肖陆,殷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