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道德的班级管理论文

探寻道德的班级管理论文

探寻道德的班级管理

“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怀特海的名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品格,而不是其它。在此意义上,教育即德育,所以教育必须是道德的。而作为学校最基础、最重要的德育阵地——班级管理,也必须是道德的。但班级的产生,却不是为了学校德育。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目标是培养更多、更合格的产业工人。人类社会延续至今,班级的这一文化“基因”,仍根深蒂固。

我们可以班规为例。既然班级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单位,班规理应也是为立德树人而在的。但华南师范大学王晓莉副教授团队的调查却发现,86%的班规都是班主任负责制定的,88%表述的主体是他诉(即以第二人称“你们”或第三人称“他们”),道德要求的层次中,不管消极的表述(即“不做违反要求的事”),还是积极的表述(道德原则指导),都缺失了对行为的指引。上述数据告诉我们,现实中的班级管理,难言“道德”。

我们还可以从对手机的管理中,窥探班级管理的道德现状。尽管调查显示,高中生使用手机最频繁的功能是沟通联络,其次是学习管理,尽管智能手机已经是全媒体时代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但“禁止”仍然是班主任的首选,至于理由,台面上的是怕孩子游戏上瘾,骨子里的恐怕是升学率。于是,“砸手机”“开手机尸体展览会” 之举,不绝于耳。

那么,道德的班级教育是什么模样?规则而自由、自信而开放、自觉而创新、温柔而坚定——樊健老师的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摄人心魄的美好。我们期待,这种美好,能改良班级管理工具化的“基因”,能如朝霞,铺满教育的天空。

(徐向阳)

标签:;  ;  ;  ;  ;  ;  ;  ;  

探寻道德的班级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