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论文_郝洪亮

浅谈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论文_郝洪亮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300

摘要:目的:对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3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保守治疗方式。其中,有19例患者再次进行手术,另外2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只进行了药物等非手术治疗。结果:在接受再次手术的l9例患者中,有l6例成功治愈,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4.2%;在接受非手术治疗的20倒患者中,有17例被成功治愈,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5%。结论:在手术之前,应该对出血病灶的具体位置进行确认,避免混淆真正的出血病灶。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应该选择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普外科;胃部手术;术后出血;应对措施

胃部手术后所发生的近期大出血是普外科胃手术患者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该病的诊断和处理也都非常困难,经常出现处理结束后再次出血的情况。为了对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本次研究以2012年~2013年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3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该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12年1月一2013年1月来我科治疗并出现胃手术近期出血的39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9~64周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0例。

在原发病方面,有13例患者的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大出血、3例患者的原发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12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胆囊结石并胃溃疡、6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胃癌穿孔、5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胃窦癌。

在手术方式方面,有13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4例患者行穿孔修补术、12例患者行胆囊切除及胃大部切除术、10例患者行胃窦癌根治术。

在出血与首次手术之间间隔方面,有19例患者在48小时之内接受手术治疗,有20例患者在3—7天内接受手术治疗。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了保守治疗方式。其中,有19例患者再次进行手术,占患者总数的48.7%。15例患者为1次手术,3例患者为2次手术,1例患者为3次手术。另外2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只进行了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占患者总数的51.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在接受再次手术的19例患者中,有16例成功治愈,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4.2%;在接受非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中,有17例被成功治愈,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为85%。

3 讨论

在普外科胃部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近期的各类并发症当中,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最为严重的类型之一。通过对有关临床资料的总结,笔者将胃术后出血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出血是胃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在以往的报导中,吻合口出血的患者能够占到患者总数的85%左右,在本次研究中,吻合口出血的患者为44例,占总数的73.7%。其中,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吻合口的小弯侧出血。笔者认为,这除了与小弯侧动脉压力相对较高、距离胃部左动脉较近、粘膜下血管非常丰富有关外,还与临床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吻合口出血患者大多发生在术后7天左右,且患者的原发病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穿孔、出血,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胃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现象。因此,此类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壁水肿消退所导致的吻合口缝线松脱所导致的边缘粘膜缝扎不可靠。所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存在着胃壁水肿的情况,应对吻合口粘膜下的血管进行认真缝合,在缝合结束后,要对全层缝线进行逐一收紧,确保吻合口处缝合针孔的距离在5mm的范围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缝合也不应太过紧密,以免使黏膜局部因为供血不足而导致坏死出血。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提出可以对吻合口前壁进行连续外翻的锁扣缝合,从而对吻合前壁是否出血进行更加方便的观察,以便进行及时处理,避免出血的发生。②胃残端出血。胃残端出血也是胃手术患者术后近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所涉及的10例胃残端出血患者均为残段小弯侧出血,占患者总数的16.9%,其中,有5例患者的出血原因是残闭器使用不当。若残闭器存在吻合过松的情况,就非常容易导致患者的早期出血,若过紧,则容易因为黏膜的坏死而出现滑脱,同样会导致早期出血。因此在使用残闭器时,一定要对松紧度进行适当调节,并且对是否存在楼吻或钉子脱落现象进行检查。若在残闭器吻合后发生出血现象,应及时缝合。③急性胃黏膜病变。由于此种原因所导致的早期出血在临床中比较少见,但是如果患者伴有感染或严重休克,则非常容易继发。本次研究所涉及的4例患者的原发病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大出血,均行胃部切除术,而术后均出现了大出血伴休克的情况。在进行第二次手术时,发现吻合口有出血现象,缝合后的6天左右又出现出血现象。在进行第三次手术时,发现残胃粘膜存在大面积的渗血和糜烂,行全胃切除后才得到治愈。患者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为出血性胃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患者出现畸形胃粘膜病变。

发生胃手术后出血的患者大多先接受保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继续观察。近年来,有研究人员指出可以通过纤维胃镜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喷洒药物或热凝固方式治疗。但该方法介于保守和手术治疗之间,对于那些无法维持正常血压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还是应该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之前,应该对出血病灶的具体位置进行确认,避免混淆真正的出血病灶。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应该选择最为简便、有效的方法,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安兆峰,李红伟,张义伟.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六例诊治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10(10):717-718

[2]何春.胃切除术后残胃出血的防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0):77-77

论文作者:郝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浅谈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论文_郝洪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