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控制在高层建筑中的的应用论文_卢小洁

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众所周知,深基坑施工会引起地层的变形,由于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尚需对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周边土体变形过大,为避免开挖基坑对周边的建筑安全造成影响,应控制基坑的位移变形,使其不至于过大,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通过分析我国深基坑位移控制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支护方法和对其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监控,确保了深基坑施工和毗邻建筑物的安全,使临近城市设施不会遭受破坏,希望为我国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位移控制;安全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公寓住宅项目,建筑高度约110m,地下2 层,地上29 层,属桩筏基础,框剪结构。地下空间为立体车库功能区,首层作为架空设备用途,其余楼层均为住宅。基坑开挖深度为10.9~13.8m,基坑设计为钉墙与钻孔灌注桩结合的支护形式,因开挖深度较深,且地处滨江区域,因此施工地下水位较高。实际工程施工中,主要采取三面喷锚、一面支护的桩支护方法,并通过土方分层分段开挖开展基础施工。由于该基坑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周边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存在诸多大型建筑和市政设施,路面交通拥挤,出行人多,车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这给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运转、材料运输等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开展基坑位移控制工作也就成为一大难题。

图1 基坑支护图

2、基坑位移控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

根基本工程项目深基坑设计要求,本基坑位移控制工作需保证坡顶竖向累计位移不大于40mm,坡顶水位累计位移不大于35mm,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累计不超过35mm。

2.1 基坑开挖方式不合理

本基坑工程施工面狭小,且土方开挖较深,周围场地土质性能差。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有必要对基坑实施分层开挖,并且与护坡工序配合妥当,通过使用钢板铺路的方法,先对周边土进行开挖,然后再对核心土进行开挖。

2.2 支护方案不合理

在原来的基坑施工设计中,存在下列问题:原设计的第一排锚杆,因受地下管道制约,难以成孔;且周围存在很多粉粘土层,喷锚支护剖面土质难以成孔,一旦不能保证支护桩施工进度,势必对周边百姓生活构成不利影响。考虑到上述问题,我单位多次与设计方沟通,最终将方案中原来的第一排锚杆位置改低 0.2m,从而避开了市政管网,并且将原来设计的锚杆间距1.5m 改为1.3m,长度则由之前9m 增加了一倍;然后加高第一道钢梁,护壁桩间隙之间的上部配以锚杆实施喷浆加固,对于那些难以成孔的位置我们改为打钢化管锚管作业,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支付方案不合理的问题。

2.3 降水不理想

由于工程施工阶段没有足够数量的降水井,且原有的排水系统较为简易,因此深基坑施工的降水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单位通过现场观测后,在基坑周围增加了8个降水井点,之后在原有排水系统上增加明排措施,这就很好地满足了基坑排水的需要,未保万无一失,还专门派人对现场降水状况进行记录。

3、施工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及实施

3.1 基坑位移动态监测

地下施工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渗透力最强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工程单位技术实力的标志之一。本工程深基坑因分布范围广、滑坡体空间分布状态复杂。为确保工程措施切合实际情况,有效地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有必要对基坑位移实施动态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加强对基坑稳定的长期监测。通过监测,了解深基坑工程受力状态、评价加固工程的作用效果,进而评价基坑的安全状态。检测采用地表变形监测和钻孔测斜相结合的方式,以钻孔测斜为主要的位移监测手段。

(1)检测系统布置。依据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和施工现场情况,该段基坑测斜观测共布置3个剖面9个钻孔。由于在测斜钻孔期间没有及时安放测斜管,加之前期开挖施工便道时破坏了部分测斜钻孔,使得原有测斜钻孔不能利用。根据实际工程状况,并考虑能有效监测基坑滑动情况,新施工的测斜钻孔仍采用3排9孔方案,每排所处的里程位置不变,孔距根据基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监测方法及部分结果。结合工点实际情况,监测期限为二年,监测频率:施工前3~6 次、施工期间1次/ 周、竣工后1次/月。雨季及台风时应加强监测频率。根据实际监测结果确定监测时间是否延长。在深基坑施工阶段共进行了9 次观测。其中在CX-2 号测点距离地表11.3m 左右深度处变形较大,其他测点位移变化较小。

3.2 护坡桩及锚索施工

本工程统一采用桩径为800mm、长24m的护坡桩,一共51根。在护坡桩施工阶段,我们首先对一侧进行放坡,并开挖至-3.0m 深度,通过仔细观测现场地面动态确认无异常情况时,即可开始护坡喷锚与支护桩施工工作。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该过程可以和锚索、冠梁等作业同时进行。

3.3 土钉墙施工

本工程中实际施工土钉墙八道,考虑到工程现场的土质为粘土层和粉砂,土质较脆弱,所以我们主要采用进口的SM-400 钻机开展成孔作业,在钻孔工作进行中,我们必须时刻留意粉砂层的施工状态,杜绝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孔洞透水。土钉施工阶段,为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人员应及时提供相应的工作面,杜绝因工作面不足而造成的窝工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提供有力条件尽可能使得钢筋网、混凝土面板也在同一时间进行施工,从而给下一步土方开挖工作节省宝贵时间。应指出的是,土钉墙施工、土方施工两者要相互配合,避免任何一项工作因单独作业而给总工期带来不利影响。

3.4 土方开挖施工

(1)开挖方法。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应时刻谨记“分层、分段、先撑后挖、快挖快撑、保持基坑围护体受力均衡”的原则。考虑到本工程项目开挖深度大、土方量大、工期短等特殊因素,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全过程配合土钉、锚索进行施工,这无疑是本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这也需要我们在车辆、设备的管理工作上安排足够人员,同时也要严格把握挖运土施工的顺序,重视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因此,我单位专门增设了 4 名现场值班和测量人员,一旦开展土方挖运工作,必须对开挖的深度、土方堆放场地坐标、高度等开展准确的测量工作,且放线定位要准,误差不能超过 50mm。同时,在施工阶段必须按分层分片的方式展开开挖工作,且全过程配合土钉、锚索作业进行施工。

(2)开挖顺序。-4.50m 标高以上的土方分层分段开挖支护,及时将土方外运,为基础桩施工及时提供施工工作面。-4.50m 标高以下土方,地质报告为粉土层,且含水率较大,如按以上运输方式汽车无法在基坑内行走,必须垫 2cm 厚钢板或 20~30cm砖渣、石渣,增加了施工成本。经对方案的优化,-4.50m 标高以下土方采用一步开挖到位。即先将基坑四周土方分层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保留基坑核心土。做好支护后再挖中间土,从一端用两台反铲挖掘机装运土方,同时分段进行桩承台、基础底板施工,最后用一台长臂反铲挖掘机收坡道土方。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基坑的暴露时间,确保了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4、施工阶段的现场管理

4.1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对技术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根据工程的特点,及时完成设备、材料的检测及报审,并及时办理相关合同、安全协议及工程保险;

第二,提前编制基坑开挖紧急预案和事故处理预案;

第三,监测单位要及时提供关于基坑支护位移,周边建筑、道路沉降及位移数据;

第四,对开挖方案的安全性进行专家论证,切实落实质量安全技术交底手续;

第五,当围护体局部有渗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使用堵漏剂、坑外注浆、坑周围局部打压木桩,钢板、水泵抽水等防排结合方式进行排水作业;

第六,对支护桩冠梁混凝土要加强养护,为给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要及时追踪其3d、7d的强度试压报告;

第七,密切监视地下水位状况,每天至少观测一次,当水位降至开挖面500mm以下时再进行开挖工作;

第八,采用中心岛式开挖,同时,为缩短工期,减少运输车辆的通道回填渣土工作量,应采用多机接力的运输方式。

4.2组织管理

首先,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是要建立以总承包为主导的现场项目部管理体系。如需进行夜间挖土,应成立现场指挥部,为提高现场问题处理的效率。应由业主代表、总包、监理部、挖土、降水、监测等单位共同办公。

4.3协调管理

施工过程中加强与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因为基坑施工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按时按完工,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工作。要积极配合城管监察部门的工作,建立与之适应的检查制度,并提早申报和办理施工许可证、夜间施工证、渣土证等证件。此外,对于居民关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进行定期的走访,建立完善的对外协调制度。同时,严格监控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夜间施工要提前公布安民告示,并加强夜间巡查,及时通报重大危险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际工程中,通过上述方法对现场施工进行优化,很好地解决了深基坑施工中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该工程深基坑施工位移控制方面的理论经验总结,对今后我公司地下领域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施工角度出发,结合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了高层建筑在复杂环境下深基坑位移控制的施工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公司房建施工在市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施工提供了参考经验。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 何晖,工建智,朱有禄.深基坑工程优化设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S2).

[3] 徐攀.深基坑支护墙体位移对插入深度及土压力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8.

[4] 周玲.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5] 李志伟,侯伟生,叶爱丽,陈可帅,唐勇.深基坑开挖段被动区加固的位移控制效果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S1:621-627.

[6] 郑俊杰,章荣军,丁烈云,陈强,赵冬安.基坑被动区加固的位移控制效果及参数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05:1042-1051.

论文作者:卢小洁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  ;  ;  ;  ;  ;  ;  ;  

位移控制在高层建筑中的的应用论文_卢小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