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论文_龙桂娥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论文_龙桂娥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种人格的教育,用心灵净化心灵的过程,把职高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尊重生命和感知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有效融合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华特士(J.Donald Walters)在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命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不断推行,其内涵也由模糊逐渐清晰起来。2010年秋季云南开展的三生教育也概述了“生命教育”,是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保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二、职高语文特点及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由此可见,职业高级中学的语文课程教学在职高学生求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职高学生的具体特性开展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技能需求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职高语文教学。目前职高语文教学存在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研氛围淡化现象。第一,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语文课几乎成了职高学生“低头族”、“手机族”、“睡觉族”等等的代名词。第二,处于教学劣势,思想认识不足。职高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然而,职高学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一现象普遍存在,师生认识存在误区。在很多学生的认识当中,选择职高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找到一份跟自己特长相匹配的工作。语文这门学科不是技能课,实用性不如技能科目,所以他们对职高语文这门学科根本不重视。第四,学校教研氛围淡化。在重技能轻文化课的思想认识中加之职业中学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也没有统考的严峻考验,所以,教师之间的教研氛围也变得越来越淡化了。

三、职高学生特点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

不爱学习、成绩差、旷课、与课任教师发生顶撞、上网、打群架等等各种违纪现象成了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的特定标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之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精神空虚、前途渺茫等各种不利于思想进步和课业学习的想法;把过剩的精力放在偏激的“人际交往”和片面的认识社会上;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学生的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模棱两可,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等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学习上,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制能力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没有动力;第二,在心理上,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攀比和虚荣心较强、偏执和叛逆心理严重;第三,价值观方面,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的实利精神还带有缺乏理智和规范的特点。他们为了追求利益,不计手段、不问是非的人数比例更大,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一些学生已有突破了道德、纪律、甚至法律的底线的倾向,许多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因此,职业高级中学除了开展好专业技能课外还得重视语文课程教学,通过语文课程教学,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每一个学期班级里应该有一个大的或者几个具体的目标,这样学生有了一个即定的目标,那么也就会得到一定的收获。其次,以理服人,尊重学生的人格。结合职高学生自我意识不够键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无疑就是职高语文教师要关注的问题。最后,及时肯定,表扬鼓励。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及时给学生加以客观地评价和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是职高语文教师的必要。

四、生命教育与中职语文课堂的融合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美丽却又娇弱,珍爱生命才会活才更灿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在职高语文学科融合生命教育,就是要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内在的真善美,帮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成长成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里这样提到:“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在本质上是一门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这也就说明了职业高级中学的语文课程教学是最有利于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因此,职业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欣赏、把握生命,通过语文课程教学让职高学生在体味和感悟中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也是职高语文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第一,在阅读中融合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理解的过程,对作者表达出的情感的理解、对描述场景的理解,也是对自我的理解。阅读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生命境界,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格。例如职高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时,学生在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注释大体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后,让学生单独或整体阅读,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再朗读一遍,感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在职高语文学习中感受生命的珍贵。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言传身教,创建生命化的学习气氛,给职业高中学生带来更多的生命感动和关怀,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职高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当把学生心中的善良和美激发出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让学生了解年仅25岁才华横溢的海子因自身心灵脆弱、性格孤僻,面对生活的无奈不能坚强面对,却选择卧轨自杀,以此引出生命教育的话题。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S].2009.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2009.

[3]郭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7,(2)

作者简介:龙桂娥,西山区职业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专注中职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龙桂娥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论文_龙桂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