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研究论文_李生强

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研究论文_李生强

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农业服务中心 401129

摘要: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化肥的正确施用对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在阐述我国化肥施用现状及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模式,并为进一步提高化肥施用效果提出改进方案,期望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有利于现代农业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肥施用;减量增效;发展模式

引言

正确合理使用化肥对农业生产发展影响极大,目前国内多地也纷纷围绕化肥施用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实践,提出了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以期待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满足绿色农业生产要求。本文就简单探讨了云南省某地当地的农业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希望有助于当地现代化农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减肥增效”是云南省近年来尤其推行的农业生产发展技术模式之一,它的出现是为了有效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过大问题,希望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化农业生产。以省内某地农业化肥施用为例,州内就全面创新农业生产施肥策略,围绕“减肥增效”提出了诸多创新发展思路,助力地方农业生产低成本和绿色化。

1.目前施肥现状

目前,我国诸多地区在农业经营与粮食生产方面仍旧应用传统农户分散经营方式,资源利用率以及耕地基础地力都比较低,通过施肥提高粮食产量。根据数据统计发现,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达到6023万吨,平均利用率仅为33%。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其一,化肥未平衡施用,在重视经济作物的同时轻视粮食作物,对比旱地施肥量,水田用量更多,施肥量随着经济效益提高而增多;其二,平均施肥量大,存在严重浪费肥料的现象,由于过量施用肥料,对土壤、水分以及大气造成较大污染,并且导致农作物品质降低;其三,施用有机肥过少,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养殖量,并且大大减少有机肥实际用量,所应用畜禽粪便的数量还不足一半,对于秸秆,还田率较低;其四,施肥结构失衡,长期以来在重视化肥的同时轻视有机肥,并且普遍应用撒施与表施两种施肥方式。

2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

2.1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某地将灌溉与施肥二者融为一体,突破传统土壤施肥技术模式以达到省时、省工、省肥、省水的基本施肥目标,如此可为州内农作物生产提高50%的肥料及水资源利用率。目前州内所主要采用的是半自动化人工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模式,它专门利用到抽水加压系统配合施肥池对某些水溶性肥料进行溶解混合加工,再配合滴灌管道压力系统将水肥直接输送到农田农作物根部由人工控制施肥用量,满足定时定量施肥需求。举个例子,某地针对柑橘生长前期就采用60%浓度的N+P2O5+K2O水溶肥(比例为20:20:20),分两次施入且每次施入10kg/亩;到中后期则采用56%浓度的N+P2O5+K2O水溶肥(比例为18:8:30),同样分两次施用且每次施入10kg/亩。该施肥模式可满足省时、省成本要求,且做到了精准化施肥,不过其对施用肥料要求严格,某地所采用的是全溶性肥料,配合一定量螯合态的微量元素肥混合施用,以达到“减量增效”施肥效果。

2.2测土配方、精准施肥

盲目施肥是农业生产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传统施肥过程中,由于认知能力的短缺,其施肥成分与土壤需求不匹配,造成施肥效果降低,影响农业生产。因此,测土配方技术模式得以诞生,其方法是,在借助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测土配分施肥基础数据和施肥专业系统的研究成果,充分分析县域土壤成分然后系统性、针对性的制定施肥方案,确定施肥时间,和把控肥料成分。这种方式能实现科学用肥和精准施肥,有效提高了效率。

2.3提高地力,减量增收

耕地地力提升是指以地养肥,通过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基础地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长时间培养,一般来说,除过采用有机肥外,处理酸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肥料等都是提高地力的有效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前者的作用在于通过对pH值低于5.5的酸性土壤警醒中和,减少了化肥施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提高了吸收能力;而后者是直接增加了土壤中有益的微生物含量,两者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减量增收。

2.4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混用农家肥和化肥

有机肥当前种类较多,成本较低,可简单施用,有利于效率较高、耗损较小且相对优质的农业的发展。对于已经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具有比较齐全的营养元素,可以长期稳定发挥肥料作用,混合应用农家肥和化肥具有四方面的优势。其一,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提高土壤肥力。其二,对于缓效肥料和速效肥料,能够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其三,降低肥料的流失率及挥发率,提高肥料保护性能,在较短时间中增强肥料供给能力。其四,加强作物抗逆性,有效改良作物品质,同时明显降低环境污染。

2.5精确估算施肥量

某地在农业生产中精确估算施肥量,希望以此达到“减量增效”目标。主要是结合公式计算田间氮、磷、钾3种有机肥的施肥量,其施肥用量公式应该为:施肥肥料用量=目标产量x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当季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结合这一公式计算地方农作物的目标产量,像氮、磷、钾的当季平均利用率可分别达到30%、22%和40%。如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2.5%,则施用有机肥,并按照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当地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土壤沟中施入1~3kg/亩的硼锌铁镁肥,或直接采用叶面追肥方法,在农作物植株叶面上直接喷洒硫酸锌、硫酸镁等重要的微量元素肥料(保持每周喷淋2~3次),每次喷施用量要在0.2~0.3kg/亩。

2.6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可用于改善土壤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土壤深耕以及促进微生物增殖等。在土壤改良之后,能够实现土壤化学性状及物理性状的全面改进与完善,提高其中各类微生物的活性,增强土壤肥力,并提高化肥应用率。对广大农民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改善耕作方式,充分、高效应用轮作、套种与间作三种方式。与此同时,轮作蔬菜、粮食与水旱作物。针对各类作物与类型相同但品种不同的作物,实施轮作、套种与间作。另外,利用植物合理调节土壤营养元素,由此提高土壤肥力,适当减少施肥量。

2.7发展农业科技,深化测土配方

新时期,国家对于农业发展的要求是巩固、拓展、延伸和深化,要实现农业产品的增产增收,就必须提高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当下的农业竞争是成产技术的竞争,因此农业生产者必须提高创新意识,深化创新能力,并加快创新成果的应用。对施肥环节来说,测土配方施肥方法是传统粗犷经营的一大转变,相关部门要继续落实测土配方工作,并不断深化其工作层次,扩展其实施范围,通过在将来一段时间的努力,实现测土配方工程的全覆盖,解决农民生产施肥选择难的问题。

2.8普及绿肥生产,实现种养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要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就必须保证耕地内部的种养循环。目前,进行绿肥生产,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业节能减排,实现减量增效的有效措施,通过绿肥种植,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保土保水;另外,绿肥的种养可以给家禽、畜类养殖提供便利,畜禽类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进行土地施用,实现了土地系统内部的种养循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必须积极创新肥料施用技术,并且由专业农业服务组织等提供相应帮助,由此实现肥料整体施用,提高新型高效施肥技术应用率,增多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1]侯会云.台前县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9):147.

[2]尼雪妹,罗良国,李宁辉,等.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4):301-310.

论文作者:李生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研究论文_李生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