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质量管理: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一、质量管理:我们还该做些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陈欢[1](2021)在《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G老人院为例》文中指出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现实国情,养老服务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养老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养老领域方面的标准应运而生。当前国内主要尝试建立养老标准试点建设的形式在探索与推广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对于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提出了要加快明确养老机构安全标准规范,制定保障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质量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实施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标准。可见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必要的手段,而公办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正是政府进行养老标准化试点建设的关键和抓手。它是实现机构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障。我国有关标准化的研究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研究更是在近些年才得到国家的重视。所以,研究公办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既能促进养老服务的科学发展,又能丰富我国标准化管理理论的内涵。基于此,本文对广州市G老人院标准化建设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及研究。首先通过当前老龄化的趋势背景剖析当前养老机构实行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分析广州市G老人院在标准化建设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标准体系不科学、标准宣传贯彻不到位、监控方式过于粗放、评价体系不完善、改进效率低等,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本文通过上述研究结果,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一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要根据养老机构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标准化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做到布局合理、领域完整、逻辑明确、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具有可操作性。搭建标准体系注意各项工作任务之间、各个部门之间、机构内外部之间的横向、纵向的衔接,避免机构的“部门化”以及现有标准的“碎片化”的矛盾。二是在标准的宣传贯彻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培训: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管理人员、检查督导、等级评定、认证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标准的培训与宣传,使工作人员树立“标准成为习惯,习惯强化标准”的质量管理意识。三是在服务评价方面: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分类制定细化的服务评价指标,并引入智能信息化手段,将信息分析结果反馈推动标准化的不断完善。四是在总结和改进标准化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从原来以检查、监督为主转向引导、监督并重的过程。把公办养老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建立成可复制推广的模板,为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和行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辐射作用,通过推广将标准化的成果延伸到机构外部,把公办养老机构的标准化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在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管下,将公办养老机构的标准培育转化成满足市场发展实际需求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监管与评价,通过增强社会对这些标准的关注,促使公办养老机构自身内部管理的完善和对外服务拓展,提高内部治理和标准化水平。

马天娇[2](2020)在《基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程度与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医患信任是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特殊人际信任关系,贯穿于一切医疗活动的始终,直接影响着医患双方对卫生服务的提供与利用,卫生服务质量和健康结局的改善,还会影响公众对国家卫生政策和卫生服务系统的整体满意度和获得感。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石,如何建立起居民与基层医务人员的互信关系,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普及率和利用率,引导居民合理就医,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守门人”功能,是国家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目的:本研究选取基层医务人员视角,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程度出发,分析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情绪劳动,以及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信任程度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以及其它相关变量发挥的间接作用,构建基层医务人员信任患者与卫生服务质量的影响路径模型,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重视信任构建,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当前医患信任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研究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省全部9个市州的1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所乡镇卫生院1160名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疗技术人员等)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情况,医务人员信任患者情况,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情绪劳动、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等内容。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收集,采用IBM SPSS24.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采用AMOS 24.0软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定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分别于2018年11月至12月和2019年8月至9月,选取54名基层医务人员为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对访谈录音资料逐字逐句转录成Word文档,然后导入Nvivo 11软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1)医务人员对患者信任程度为中等程度,总均分为3.79±0.60(得分范围为1-5分),患者角色维度得分为3.84±0.59,尊重人际关系维度得分为3.73±0.67。医务人员的年龄、编制、机构类型对信任患者总分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总均分为3.82±0.52(得分范围为1-5分),其中以病人及家庭为中心维度得分最高,为3.96±0.58分;首诊维度得分最低,为3.53±0.74分。其余六个维度得分为连续性3.67±0.58,协调性3.87±0.57,综合性(可及性)3.90±0.62,综合性(提供服务)3.82±0.60,面向社区3.88±0.61。医务人员的年龄、学历、机构类型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程度和基层卫生服务质量之间显着相关,且相关系数为0.649。控制人口社会学特征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程度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有正向影响。(4)医务人员工作投入总均分为4.22±1.17(得分范围0-6分),其中专注得分最高,为4.30±1.20,活力得分最低,为4.15±1.20。控制年龄、学历、机构类型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有正向影响。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在患者信任程度影响基层卫生服务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通过影响工作投入,而间接影响基层卫生服务质量。(5)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72±0.69(得分范围为1-5分),内部满意度维度得分为3.76±0.68,外部满意度维度得分为3.67±0.76。控制年龄、学历、机构类型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有正向影响。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在患者信任程度影响基层卫生服务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通过影响工作满意度,而间接影响基层卫生服务质量。(6)情绪劳动总均分为3.28±0.63(得分范围为1-5分),真实表达维度得分最高(3.68±0.70),其次为深层表演得分(3.42±0.70),得分最低为表层表演维度(3.04±0.76)。控制年龄、学历、机构类型变量,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的深层表演、真实表达情绪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总均分有正向影响。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情绪劳动在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程度影响基层卫生服务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即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通过影响情绪劳动,而间接影响基层卫生服务质量。(7)各变量的综合作用模型构建研究发现: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和情绪劳动,在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和基层卫生服务质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2.79%、13.86%、18.41%。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直接影响工作投入;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工作投入;还可以通过情绪劳动间接影响工作投入,工作投入可直接影响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运用结构方程多群组比较发现,年龄会造成模型差异,而学历、机构类型则不会产生差异。(8)定性访谈资料分析,共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为“基层卫生医患互信及其影响因素”、“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基层医务人员的情绪劳动”和“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结果综合概括为:基层医务人员感受到患者的信任,积极的信任体验促进医务人员对患者投以信任,产生积极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特别是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后,医患互信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也会面对患者的不信任状况,面对消极的信任氛围,医务人员会根据医疗服务机构的要求或职业道德的约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患者提供服务,从而产生情绪劳动过程。然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低下,难以对医务人员进行积极的外部支持和鼓励,长期以往,会影响工作满意度,最终也会影响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结论:(1)基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程度会影响卫生服务质量,提示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应重视和构建医患互信机制,有利于提高和改善服务质量。(2)卫生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应重视基层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情绪劳动的始动因素,以及其对卫生服务质量的影响,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采用积极的情绪劳动策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3)论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基层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程度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为医患信任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提示卫生政策管理者与制定者注重信任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4)基层医务人员对患者信任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情绪劳动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产生影响,提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以及积极的情绪劳动策略培训,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卫生服务质量。

孔宛如[3](2020)在《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医院内承担着各个科室复用诊疗器械、医用辅料等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存储、发放工作,并负责无菌物品的供给的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CSSD的质量管理出现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引发医院感染,并且对医患双方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不仅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也会对医护人员产生危害。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以及各个地区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张,医院CSSD呈现出器械物品流通量大,且周转速度快,技术操作要求严格等特点,其建筑布局、设备配置、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CSSD的工作质量。2012年,山东省成立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旨在对全省医院CSSD实行规范化的集中管理,2015年,质控中心制定了消毒供应质量评价指标并要求全省二、三级医院上报8项质量月指标,对全省医院的CSSD质量情况进行监测和监督,对各级医院CSSD的工作质量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并于2016年开展了首次全省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的质量评价工作。但是启动质量评价三年以来,一直缺乏实证研究。由于各个质量指标只有基本数据,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没有互相区分重要程度,因此无法对不同的医院之间进行总体质量的比较,也未对山东省各级医院CSSD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因此本研究将从医院对CSSD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以及CSSD工作质量现状两个维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山东省CSSD工作质量管理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的问题,促进CSSD质量持续改进。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工作质量管理现状,对提高医院CSSD质量管理提出建议。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工作质量管理现状(2)探讨影响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工作质量的因素(3)提出完善医院CSSD的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利用二手数据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在2016年-2018年收集的8项CSSD工作质量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当前山东省各级医院CSSD的工作质量管理现状。本研究中,CSSD的工作质量管理现状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一是医院对CSSD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各医院参与质量评价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二是对医院CSSD工作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在2016-2018年参与CSSD质量评价的情况,主要从参与度和完整参与度两个方面进行描述,用来反映医院对于CSSD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第二部分是2017和2018年完整上报质量指标的73家医院的CSSD工作质量现状分析(完整上报的纳入标准为2017年和2018年均上报9个月及以上的医院,不要求连续上报9个月及以上),了解不同级别、不同地域医院CSSD工作质量水平的差异;第三部分是对质量指标上报情况不好以及质量水平较差的医院CSSD负责人进行访谈,找到影响指标上报和质量水平的因素,并提出完善CSSD工作质量管理的建议。本文的定量资料主要在Excel录入后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其中对于医院参与CSSD质量评价基本情况的分析主要采用率和构成比来描述,对于2017-2018年不同分类的医院CSSD工作质量现状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 8项工作质量指标的权重;定性资料主要是对上报情况不好和总体质量评价情况不好的医院做定性访谈,通过整理、归纳和总结访谈内容,对定量资料进行解释,找到影响上报和CSSD工作质量的原因。主要结果自2016年山东省开展CSSD质量评价工作以来,参与质量评价的二、三级公立医院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参与填报的医院主要是三级医院。随着质控中心各相工作的完善以及宣传力度的加大,各级医院对于质量评价的参与程度逐年提升,但是二级医院的参与程度比较低。对于完整上报质量指标的73家医院进行CSSD工作质量现状分析,2018年山东省医院CSSD总体的质量状况是较2017年有所提升的。从2017-2018年的各级各类医院CSSD的质量现状来看,2018年的工作量较2017年有所增加,待灭菌器包清洗合格率以及无菌物品合格率均有所增长,但是待灭菌包包装合格率由2017年的96.02%下降至2018年的95.88%,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医院包装合格率下降较为显着,降低了 0.86%,;在不良事件方面,湿包发生率、职业暴露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根据定性访谈的结果,部分医院未能按时按照要求上报质量月指标的原因有二,一是自身管理问题,比如医院不够重视、工作交接出现问题等,二是质控中心网上填报系统有缺陷,导致填报和提交出现问题。据各医院的CSSD的负责人反映,影响CSSD工作质量的的因素主要有设备陈旧缺乏维护、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建筑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结论和建议二级医院对于质量评价的参与程度并不是很高,医院对于CSSD的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山东省二、三级医院的CSSD工作质量从2017年到2018年有所提升,器械处理达标情况总体提升,负性事件的发生减少,说明消毒供应质控指标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反馈作用,但是待灭菌器械包包装合格率是降低的,需要引起医院CSSD的注意。当前CSSD主要存在着人手不够、工作人员年纪偏大,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全省CSSD的质量水平,质控中心应该加大对二级医院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升重视程度。医院管理者应当进一步完善CSSD人员的配置和组织构建,输送足够多、优质的人才去承担相关工作,并加大培训力度,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此同时,完善医院以及质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管理的标准化,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建设区域化CSSD,分担当地医院CSSD的工作负担。

张军广[4](2019)在《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文中认为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但无论是非洲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发展,还是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都必须和当地政治经济状况、社会文化传统、教育政策等因素相适应。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前提,本研究以促进非洲孔子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增强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聚焦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师资建设问题。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宏观呈现全球背景下非洲孔子学院当前的发展状况、特色和面临的挑战;依据组织变革中的内外驱动力等有关理论,对影响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社会文化、教育生态、汉语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等进行较深入的中观分析;微观上,通过深度剖析肯尼亚孔子学院发展及本土汉语教师学习、从教和成长的典型个案,探究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之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宏观层面上,非洲孔子学院的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但也存在因环境特殊、需求快速增长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如何进一步取得所在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推动汉语进入所在国大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本土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观上看,非洲孔子学院对本土汉语人才培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学历层次、课程设置和教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民众学习汉语的多样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本土化发展特色,但所在国家的社会状况、经济条件、多语环境、社会文化及教育传统等问题也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容、形式及层次提出了更多样化的要求。微观分析发现,受当地教育环境及现有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影响,本土汉语教师成长面临着从专业选择、语言学习、就业到职业发展等多方面困难。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过程。基于自身的职能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非洲孔子学院需要从被动适应式发展转向主动内涵式发展,推动汉语进入当地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本土汉语师资标准、教育体系及质量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汉语及孔子学院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树立孔子学院“汉教”品牌。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途径,但鉴于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及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问题的复杂性,探索适合非洲场域的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和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道路,任重而道远!

颜文峰[5](2019)在《博世长沙工厂的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产品质量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这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死。质量管理的不断改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是企业产品质量的核心,其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任务,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关键性工程。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往往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未来发展水平,虽然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简称博世长沙工厂)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德国博世集团的分公司,但是在质量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所以近些年来,博世长沙工厂结合自身的管理现状,不断探索研究建立促进企业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法。本文结合博世长沙工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内部的质量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质量管理改进策略和此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以反馈的样本为基础了解员工眼里的公司管理现状,通过SWOT分析方法找到现在质量管理的优劣势,然后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改进措施:通过调整质量组织结构,减小冗杂性,使质量管理流程更加清晰简洁明朗。运用循环确认方法实现对产品生产从管理层到产线员工的全方位实时质量确认。通过优化问题解决方案,系统化处理客户投诉的流程,并逐渐养成解决问题的质量气氛。为了保障战略的有效实施,建立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强调管理层的领导作用,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确保改进方案的持续有效实施。最终根据改进措施执行后的状态确认了博世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的效果。通过这些质量管理改进策略实施,不但建立了质量管理系统方法,帮助提高博世长沙工厂的产品质量,降低缺陷成本,使质量管理成为博世长沙工厂的利润中心,而且可以给其它企业作为参考,帮助其它企业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的质量管理实践。

肖菲拉[6](2018)在《基于NPS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文中提出对于旅游服务业来说,净推荐值NPS是反应公司服务管理优劣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C公司服务管理的NPS现状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NPS值算法,并应用心理学方法和机器学习对该公司进行基于心理学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以提高该公司NPS值为主要研究目的。本文研究将已被实验验证的优化策略运用到服务行业,实验表明可以对旅游服务管理行业的NPS值的提高有一定贡献,且本研究成果对于互联网服务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徐莉[7](2017)在《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2030提出“全面整合的可持续变革方式”的新主张,并强调没有这种变革方式的出现,全球的改革事业都将因此受阻。变革路径的逻辑重构,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大命题,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在这个深层意义框架内,理论指导对成功实践变得空前重要。那么,这个新变革方式的核心是什么?其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又是什么?本研究认为,此两个问题都非现存理论所能解决,需要跳出现有框架来探索和审视。然而,这种新理论意识却并没有真正地被感知到,教育改革的现状仍在边角思想的传统框架内徘徊。研究发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需要整体重新设计,而非在既有框架下能改造而成的,硬把两个体系进行拼接的结果,不是把事情搞得更糟,就是毫无意义。而这种路径却仍在被不断地重复着,由此使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步履维艰。基于研究问题,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着眼于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尝试了以新方法和新视角,系统探讨了变革的内在机理及规律,并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可持续变革理论框架。全文沿着理论—实证—理论的线索展开:首先,构建了以突破性变革为起点的问题前提及新概念框架。针对终身教育与变革理论研究中概念使用的混乱问题,尝试将概念对象从单个变为图式块进行研究,为本文新理论体系提供了概念框架,并有效解决了相关概念混乱的现实难题;其次,着力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变革系统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案例研究及理论构建提供了逻辑框架和分析工具;进而,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采用罗伯特·K·殷创立的案例实证研究法,对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进行了系统严谨的研究。研究经过历时两年多的田野调查,收集了七种来源数据,包括遍及全国的50余人(共计300多小时)的关键人物访谈和4个学习型城市1600份调查问卷及其他类重要资料。获得了理论构建的重要数据资料。并取得可作为研究工具共享使用的附带性成果:一份案例实证研究设计,一个终身教育改革试点研究数据库;最后,在理论研究与案例抽象基础上形成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并据此设计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新路径方案(见图7-8),以及中国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和改革生态诊断案例。本研究的结论,关于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理论框架:由“外边界框架”“思想体系”“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三部分构成。外边界框架(见图7-2),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原理得出。框架界定了完整的理论视界,主要部分包括:变革目标体系、变革实施体系和人的要素三个方面,以及整体变革生态的形成和可持续性能的生成。该框架将有助于确保变革理论研究及实践操作的完整无残损性;思想体系(见表7-1),来源于对案例实证研究结论的抽象。体系构成于五个关键要件,即分别从时代、社会、事物自身、以及事物的质变标志、质变的深、广度五个视角上抽取观察事物发展阶段的关键信号。这些信号可帮助人们准确判断变革对象的发展阶段,以便决定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此5个关键信号构成系统,被视为使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系统,可为科学构建变革中的关键和首要的目标问题,减少变革失误提供科学支持。可持续适应性内构件(见图2-4,图2-5),是由“适时、适度、连续”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可持续变革系统内模型,其作用是,从根本上说明可持续变革机制的来源,揭示出实现变革有效而可持续的内在机理。此模型源自于对复杂适应系统变革机制的探索,是可持续变革理论最深层的本质内核。其核心思想是,变革策略和变革干预强度的选择,要与变革对象在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特点相适应。是“整合的”“包容的”“可永续的”变革系统理想状态模型。第二,形成了 3个配套的理论操作工具:(1)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表7-4)。本量表可在三个方面为选择变革路径提供支持:一是根据“方向、张力、节奏、内涵、广度”几个关键要素间关系的规律,识别事物发展阶段;二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阶段,选择适宜的变革策略;三是根据变革策略确定改革内容,并由此确定变革在制度体系、组织结构、文化价值等几个方面实现变革的任务目标;(2)变革策略整合模型(图7-4)。整合已有变革理论中孤立使用的不同变革模型而形成的变革类型选择参照表;(3)可持续变革三层任务操作框架(图7-5)。可持续变革实施过程路线图,是一份有助于改善变革质量的操作性工具。该工具可为克服变革实施的随意性提供设计规范和原则。本研究提出的可持续变革理论的中心思想是,生态、适应及可持续性,即有节律有张力并且节律张力合理的连续可持续性的变革过程。研究的主要突破:一是使变革系统自身成为了与时代相适应的可持续适应性系统;二是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开辟了新道路;三是在现有维持型变革基础上,使变革类型得到了扩展和完整。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两个相对的方向运行而不断循环往复的,传统变革理论关注的是保持事物已确定状态下的稳定问题,本研究关注了另一个方向上的问题,即发展与突破的问题,亦即如何推动某种新质事物产生的问题。

许翔杰[8](2017)在《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军队来说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之别,而战场上的胜负,更多的取决于战争准备。要做好战争准备,唯独靠强军兴军,而人才兴方能军队兴。军事院校MAP是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养关系到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研究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对于摸索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构建了“培养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质量管理”五个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在研究发现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实战化背景下、不同于地方高校的,具有我军特色的MAP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模式”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全体军事院校MAP研究生,共计81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位军事教育专家、军事教育工作者、一线部队人员和部分MAP研究生,其中军事教育专家15位,军事教育工作者10位,一线部队人员10位,MAP研究生10位,进行访谈。收集了军事院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地方高校MAP培养模式相比,军事院校更突出军事教育特色和军人职业特殊性,聚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强调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但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上,宣传教育及贯彻力度不够,系统设定值参差不齐,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不突出,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观化不规范现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训练、研究和作战融合性不够,体系不够完备;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队实践欠缺且实施中落实少,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育间统筹不足,教学中训练量偏少;师资队伍上,部队导师带教指导力度不够,多数院校导师遵循学术型带教方式,带教效果受到影响;质量管理上,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考核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培养要求,教管结合不够,质量管理统筹性不强。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加以有机整合,与适应实战要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适应实战化要求,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需要做以下改进:在培养目标上要聚焦岗位需求,体现职业素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创新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瞄准实战,突显课程对出学员岗位能力的塑造,建构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案例战例式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践式教学力度,发挥问题式教学引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上要更新导师教育理念,丰富导师带教经验,帮助研究生融入部队;在质量管理上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要改进在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必须进一步贴近和适应实战要求,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进行有机整合。为此,在借鉴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沉浸理论、系统科学论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了军事院校MAP训研战培养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训研战培养模式是训练、研究和作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训为主,研战为之一体两翼。“训”是在教学中组织模拟训练、综合演练、想定作业和部队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研”是面向部队做研究,研究部队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从部队研究中来,到部队研究中去,促使研究生面向实战去研究问题;“战”指肩负军队任务和使命,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完成重大军事任务,通过参加军事任务和军事作战行动来强化研究生使命感,提升其核心军事作战能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聚焦实战化与职业能力生成;课程设置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模块组装+精选”联合式课程及训练体系;教学中运用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突出以训练为中心的军事心锚,构建激发双轨心智模式运转的教学过程;导师队伍建设上树立导师军事匠人精神,突出导师强军兴军的责任、对作战及战场的专注和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建立以全程质控体系、自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建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未来战场变幻莫测,作战态势日新月异,作战战法推陈出新,不确定、非线性、复杂性因素影响着战争态势进程,唯独适应这种态势变化才能立足于未来战场,军事院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MAP训研战培养模式构建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有关这一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生成的机制和要素是什么?这一模式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如何建立有机联系?训-研-战三要素如何相互协调?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李敏[9](2016)在《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升质量是我国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在适龄儿童入园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以幼儿园为主体的教育机构的质量提升乃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教育督导以其监督与指导并重的双重职能,是保障和提升学前教育机构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尽管我国已于2012年颁布实施《教育督导条例》,但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运行体系还不完善,诸多理论问题也有待解决。因此,有必要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国内外已有成果从“学前教育质量”和“学校督导”两个角度为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内涵、要素、评价标准、评价工具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了学校督导的职能定位和结构要素;提出了发展性督导、主体性督导等理论框架。但教育督导如何有效提升学前教育机构质量,以及如何针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特征建构相应的质量督导理论,都还有探讨的空间。本研究首先对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涵义进行了解析,提出了以生命取向和赋权增能理念为基础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价值取向,进而在对《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主客体及其关系、督导事项、运行方式等方面建构了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一项行动研究对其予以检验,最后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论文第一章为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涵义与价值取向。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核心在于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应当从生命存在、生命尊严和生命意义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实践,去研究资源配置,进而作为评判学前教育机构质量水平的根本依据。这种质量观具有方法论的性质,呈现出动态性,它反对孤立静止地关注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而要求教育活动相关主体不断地将自身的实践行动以及既有的质量指标放在生命价值的光辉下审视,并基于审视的结论而对实践行动予以优化调整。生命取向的质量观优先考虑儿童的权利,对互动关系予以积极支持,对人格充分尊重,强调质量标准的多元建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则应当通过赋权增能去实现机构的内生性发展。这种赋权增能的督导观并不只单纯试图约束和控制被督导者的权力和行为,而是反过来通过给予被督导者一定的权力、帮助其提升能力,进而最终引发自觉的行为改变,从而实现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内生性发展。多元对话和激励指导是其显着特征。论文第二章综合采用文献、问卷、访谈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我国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督导主体存在职能和权限上的交叉重叠,且对学前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乏力;督导客体方面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未能受到同样关注,针对早期教育机构的督导明显缺位;督导事项方面存在着政策依据的缺位与错位,对学前教育机构内生性发展的引导不足;督导运行方面多元主体参与不充分,督导效果不佳。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技术理性”主义的普遍盛行,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生命的宰制;另一方面则是“监管约束”的督导理念所造成的对创造性的泯灭以及对内生性发展的制约。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主客体及其关系、督导事项的确立、督导运行三个方面建构新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理论框架。“锥体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人员的专业素养,乃是督导主体指导力的根源。完善督导人员管理制度、激发内部督导主体的潜在能量是提升督导主体指导力的重要举措。督导客体应以薄弱幼儿园为先,并加强对早教机构的关注。当督导主体从“家长”转变为“教练”,客体行为方式从“遵从”走向“超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则从“我-它”走向“我-你”。确立督导事项当以教育政策法规为基本依据,从“预成”走向“生成”、从“一元”走向“多元”,最终指向人的生命意义之实现。基于发展性、主体性、实用性原则建立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事项的三维结构,将过程与结果结合,从教师、儿童、家长等主体视角,把机构愿景与基本理念、组织机构与管理运行、课程方案、保教实践、反思改进等纳入督导事项,既提供了基本的督导事项框架,又能够很好地兼顾不同机构的差异性。质量督导运行的本质是主客体之间围绕督导事项三维结构所开展的持续对话。对话的核心是提高机构的质量水平,对话的前提是多元共建的话语体系,对话的形式强调对彼此生活情境的卷入,对话的效果要追求观念的认同和行为的转变。为了提升对话的有效性,需要从规范流程、拓展渠道、增加深度、提高效力等方面对运行方式予以改进。第六章为行动研究,通过对一所新建私立幼儿园为期近9个月的督导实践和反思,对前述理论框架予以检验。围绕核心理念、管理运行、儿童活动等与利益相关者展开的深入对话,强调家长参与、反思改进等,有效提升了该幼儿园的质量水平。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应秉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即质量督导的职能定位应从重监督向重指导转变,有效的指导必须建立在被指导者明确意识到的内在需求基础上,而需求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质量观和教育理念基础上;督导对话应强调持续多元反思;内生发展应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第七章对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展望。应当进一步厘清督导-教研-评估-审批机构的责权边界,以教育督导机构来实现多元主体的职能整合,并可以考虑将指导职能与监督职能适当分割,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职能外包。

孙魏石[10](2016)在《C公司供应商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深化造成国家和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在逐渐的弱化或者消失,这促使同类企业间的竞争也更趋白热化。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不断整合和优化企业供应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期降低企业总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了一些企业增强了企业竞争力。随着企业自身优化空间的减少,原材料本地化正成为很多传统制造企业新的成本降低关注点。但由于原材料供应商选择余地的减少,随之而来的原材料质量造成的企业产品质量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发现,随着原材料本地化进程的推进,企业总成本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反弹趋势。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对供应商管理不能再采用以前相同的管理模式了。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通过研究C公司南京工厂目前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分析了C公司南京工厂目前供应商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了进一步提升C公司南京工厂供应商管理水平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C公司南京工厂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总成本,提高C公司南京工厂在同类企业间的竞争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以及主要质量管理理论框架,研究了部分国内供应商管理的理论。随后在第三章中作者简单的介绍了 C公司南京工厂和南京工厂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并陈述了 C公司南京工厂供应商管理的现状。第四章基于C公司南京工厂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分析了 C公司南京工厂供应商管理目前存在的供应商管理理念、知识、人才和体系缺失,对供应商管控能力差以及供应链整体价值观念缺失的主要几大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第五章则针对供应商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 C公司南京工厂供应商管理能力提升三大解决方案。首先通过深化供应商管理改革承诺来解决供应商管理观念、知识和人才缺失的问题;再构建新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来优化C公司供应商管理体系缺失问题;最后则通过探讨如何构建长期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来帮助C公司南京工厂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观念和提高供应商关系管理意识。进而通过优化供应商关系来减少供应商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进一步降低C公司南京工厂总的营运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质量管理:我们还该做些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量管理:我们还该做些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G老人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1.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2.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养老领域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2.国内关于养老机构标准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养老机构
        2.公办养老机构
        3.标准与标准化
        4.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
    (二)理论基础
        1.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定义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容
        3.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4.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二、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以广州市G老人院为例
    (一)全国养老领域标准化建设概况
    (二)广州市养老标准化建设概况
    (三)广州市G老人院基本概况
    (四)广州市G老人院的标准化建设具体情况
        1.成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并确定工作机制
        2.在体制框架的基础上搭建标准化体系
        3.全员参与标准化的宣贯与实施
        4.建立内外部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5.通过反馈信息进行持续改进
    (五)广州市G老人院标准化建设的成效
三、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以广州市G老人院为例
    (一)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1.标准体系规划性和科学性不足
        2.标准贯彻实施后劲不足
        3.监控与评价方式过于粗放
        4.总结与改进执行效率较低
    (二)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标准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2.对宣传贯彻标准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够强
        3.对标准化建设的管理工作还不够精细化
        4.对标准化建设过程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误区
四、他山之石:日本养老机构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启示
    (一)坚持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并重
    (二)运用多维评价体系
    (三)评价重点注重过程
五、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1.体系完善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
        2.体系搭建要做好横纵向的衔接
    (二)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
        1.加大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2.加强标准培训与宣传
    (三)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
        1.要研制完善各类评价标准
        2.引入智能信息化手段
    (四)内外结合提升改进效果
        1.要坚持“以督促改,以导助建,导督并举”的方针
        2.将公办养老机构的标准化成果延伸到外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程度与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医患信任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相关概念
        1.2.2 医患信任的测量
        1.2.3 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
        1.2.4 医生对患者信任的影响因素
    1.3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服务质量的概念及评价
        1.3.2 卫生服务质量的概念及评价
        1.3.3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内涵及评价
    1.4 国内外关于提升卫生服务质量的相关激励机制研究现状
    1.5 医务人员对患者信任与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1.6 工作投入与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及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1.7 工作满意度与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及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1.8 情绪劳动与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及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1.9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0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服务接触理论
    2.2 情感事件理论
    2.3 资源保存理论
    2.4 工作需求-资源理论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问卷调查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样本量计算
        3.2.3 抽样方法
        3.2.4 调查方法
        3.2.5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3.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2.7 质量控制
    3.3 深入访谈法
        3.3.1 访谈对象
        3.3.2 制定访谈提纲
        3.3.3 访谈资料收集
        3.3.4 访谈资料分析
        3.3.5 质量控制
第4章 定量研究结果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程度分析
        4.2.1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量表信效度分析
        4.2.2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的情况
        4.2.3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的影响
        4.2.4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4.3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分析
        4.3.1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量表信效度分析
        4.3.2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情况
        4.3.3 医务人员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的影响
        4.3.4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4.4 医务人员对患者信任程度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4.4.1 相关分析
        4.4.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5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工作投入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
        4.5.1 工作投入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4.5.2 医务人员工作投入情况
        4.5.3 医务人员工作投入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中的分布
        4.5.4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投入状况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4.5.5 基层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状况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4.5.6 工作投入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4.5.7 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4.6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工作满意度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
        4.6.1 工作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4.6.2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状况
        4.6.3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中的分布
        4.6.4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状况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4.6.5 基层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状况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4.6.6 工作满意度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6.7 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4.7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情绪劳动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
        4.7.1 情绪劳动量表信效度分析
        4.7.2 医务人员情绪劳动情况
        4.7.3 医务人员情绪劳动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中的分布
        4.7.4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4.7.5 基层医务人员信任患者状况对情绪劳动的影响
        4.7.6 情绪劳动对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7.7 情绪劳动的中介效应分析
    4.8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模型分析
        4.8.1 影响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前因变量模型
        4.8.2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影响机制模型分析
    4.9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4.9.1 年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4.9.2 学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4.9.3 机构类型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定性研究结果
    5.1 访谈对象情况
    5.2 研究结果
        5.2.1 主题1:基层卫生医患互信及其影响因素
        5.2.2 主题2: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投入
        5.2.3 主题3: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5.2.4 主题4:基层医务人员的情绪劳动
        5.2.5 主题5: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讨论与对策建议
    6.1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程度及影响因素
    6.2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情况
    6.3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6.4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工作投入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6.5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工作满意度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6.6 医务人员信任患者、情绪劳动与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
    6.7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的影响机制模型
    6.8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
    6.9 对策与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创新
    7.1 结论
    7.2 创新性
    7.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1 我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现状
    2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的意义
    3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重点
    4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5 山东省消毒供应工作质量评价工作发展现状
研究目的
研究设计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资料收集方法
    3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指标的判读和内容
    4 资料分析方法
    5 质量控制
结果与分析
    1 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参与CSSD质量评价情况
    2 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工作质量现状
    3 2018年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质量评价总得分
    4 医院CSSD工作质量指标上报和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讨论
    1 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参与质量评价状况
    2 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CSSD的工作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结论和建议
    1 加大对二级医院的质控力度
    2 优化CSSD人员配置,加大培训力度
    3 鼓励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建设
    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指标专家函询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
        1.孔子学院
        2.本土汉语教师
        3.汉语教师本土化
    (三)研究综述
        1.孔子学院发展研究
        2.汉语教师的职业素质
        3.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
    (四)研究问题、内容与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1.组织变革理论
        2.跨文化传播理论
        3.外语教师教育理论
    (二)分析框架
三、“汉语热”下的非洲孔子学院发展态势
    (一)孔子学院全球建设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背景
    (二)先发地区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取向的重要参考
        1.亚欧美及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成就
        2.亚欧美及大洋洲地区孔子学院的发展困境与未来走向
    (三)当前非洲孔子学院的发展机遇、成就与挑战
        1.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关键机遇:中非合作
        2.非洲孔子学院取得的主要成就:规模效益
        3.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供需不平衡
四、本土化:非洲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前孔子学院时期汉语在非洲的传播经验
        1.发端:汉语的伴生性传播
        2.发展:汉语的学校传播
    (二)当前孔子学院在非发展的社会环境
        1.非洲的社会、语言和教育
        2.新时期中非合作过程中的语言和文化冲突
        3.本土化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基本逻辑
    (三)汉语教师本土化是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现状与成就
        2.本土汉语教师培养面临的困境
        3.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是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抓手
五、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个案分析
    (一)肯尼亚孔子学院及汉语教师本土化背景
        1.社会环境
        2.教育环境
        3.语言教育政策
    (二)肯尼亚汉语教学及教师需求
        1.专门用途汉语需求分析
        2.大中小学汉语教学及本土教师需求分析
    (三)肯尼亚孔子学院(课堂)的本土化发展
        1.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
        2.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
        3.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
        4.莫伊大学孔子学院
        5.内罗毕广播孔子课堂和鲁辛加学校孔子课堂
    (四)孔子学院中的本土汉语教师:个体成长的案例
        1.“我选汉语”
        2.“我去中国学习”
        3.“我回来教汉语”
        4.“我想回中国读博”
六、非洲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建议
    (一)非洲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策略
        1.寻求差异化政策供给
        2.推动当地汉语教育政策变革
        3.优化应对挑战的对策
    (二)非洲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对策
        1.分步推进本土汉语教师标准建设
        2.协力构建本土汉语教师教育体系
        3.完善本土汉语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招生简介(英文版)
附录 B 2018年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招生简章
附录 C Questionnaire(S4-7)
附录 D Questionnaire(S8)
附录 E 狮子小学问卷调查原始统计结果
附录 F 本土老师访谈提纲
附录 G 本土汉语教师访谈节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博世长沙工厂的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博世长沙工厂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
    2.1 博世长沙工厂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2.1.1 公司基本情况
        2.1.2 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2.2 博世长沙工厂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公司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
        2.2.2 公司质量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3章 博世长沙工厂质量管理的改进策略设计
    3.1 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的总体思路
    3.2 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的设计
        3.2.1 调整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3.2.2 完善产品研究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流程
        3.2.3 完善客户投诉处理程序
        3.2.4 建立质量内部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3.2.5 推广企业质量基本原则
第4章 博世长沙工厂质量管理的改进策略实施和保障
    4.1 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的实施步骤
    4.2 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的保障措施
        4.2.1 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4.2.2 建立持续质量战略管理改进组织
        4.2.3 健全质量人才培养机制
    4.3 质量管理改进策略实施的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博世长沙工厂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致谢

(6)基于NPS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服务质量管理
    2.1 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2.1.1 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
        2.1.2 服务质量管理的特点
        2.1.3 服务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2.2 顾客忠诚度的理论基础
    2.3 服务质量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
    2.4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2.5 适用于互联网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服务现状调研
    3.1 在线旅游行业服务现状
    3.2 C公司服务部服务现状
    3.3 C公司服务部现存问题
    3.4 目前C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对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PS和机器学习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
    4.1 改进的NPS算法
        4.1.1 中文分词
        4.1.2 特征提取
        4.1.3 样本标记
        4.1.4 分类模型
        4.1.5 识别结果
    4.2 被动者优化
        4.2.1 被动者评分心理探究
        4.2.2 被动者转化策略
    4.3 贬损者优化
        4.3.1 贬损者评分心理探究
        4.3.2 贬损者转化策略
    4.4 基于用户群分类角度的策略优化
第五章 优化策略实验
    5.1 实验设计
    5.2 实验过程
        5.2.1 胆汁质贬损者的转化实例
        5.2.2 低评分用户归因策略实行的转化实例
    5.3 实验结果
        5.3.1 NPS转化数据
        5.3.2 推荐者增加比例
        5.3.3 贬损者降低比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 选题经过:对识别一个真问题的警醒和追求
        (二) 选题反思:是否为一个真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
        (一) 研究问题及研究目标的总体思考
        (二)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的具体呈现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创新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创新
    四、研究综述
        (一) 有关终身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 有关变革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综述小结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可持续变革研究的问题阐释
        (一) “变革我们的世界”和“如何变革我们的世界”
        (二) 变革规律及“可持续变革”的思考框架
    二、可持续变革研究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 研究的起点和目标方向问题
        (二) 研究的基本概念问题
    三、本研究基本问题的尝试性解释框架
        (一) 关于起点和方向问题的解释框架
        (二) 关于基本概念问题的解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可持续变革研究框架建构
    一、探索人类社会复杂系统奥秘的工具:CAS
        (一)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阐释
        (二)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适切性
    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的变革机制初探
        (一) 变革机制的宏观视域:人类社会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二) 变革机制的中观探察:变革真相与理想道路寻求
        (三) 变革机制的深层探源:理想变革的适应性内模型及其含义
    三、复杂适应系统(CAS)变革机制下研究框架建构
        (一) 本文案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界定
        (二) 研究空间:逻辑与实证之间的往返穿梭
        (三) 研究框架:多视角分析框架的组合尝试
第三章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为案例的研究设计
    一、案例意义:独具解剖和研究价值的典型实例
        (一) 大力推进的时代价值
        (二) 走出困境的研究价值
    二、案例的研究目标及分析单位
        (一) 研究目标
        (二) 拟解决的问题及分析单位
    三、案例的观察框架
        (一) 确保足够视域度的双维度观察思路
        (二) 变革的行动维度:启动—实施—成果
        (三) 变革的目标维度:理想目标—政策目标—实践目标
        (四) 双维度组合的案例观察框架构成
    四、案例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一) 数据收集:全面完整可靠多来源
        (二) 数据分析:数据因子—数据单元—数据链—数据库
        (三) 数据库建构
    五、信效度及伦理问题
        (一) 信效度
        (二) 伦理遵循
第四章 社会惯常视角的案例研究结果呈现
    一、试点启动:目标和规模
        (一) 理想目标——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再推进
        (二) 政策目标——新世纪中国迈向终身教育的规划纲要及实施
        (三) 实践目标学校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四) 一场空前规模的教育改革
    二、试点实施:项目背景及行动策略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项目
        (二) 开放大学建设项目
    三、试点结果:成效及制度化情况
        (一) 学习型城市建设——向世界亮出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 开放大学建设——新历史起点上升起的一颗新星
        (三) 不能不提的部分特别的改革者队伍
        (四) 制度化成果——标志性文件及机构变化
第五章 局内人视角的案例评估与反思
    一、经验启示:愈是基础性改变,愈能解决整体性问题
        (一) 试点案例改革成功推进的主要经验
        (二) 打散重组战略转型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三) 试点案例战略转型经验的重要启示
    二、教训反观:愈是局部上的困境,愈在折射着全局性后果
        (一) 试点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困境
        (二) 问题困境所致的阻滞性变革难题
        (三) 试点案例问题及困境的深刻警示
    三、试点结果的评估与反思:终身教育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一) 挤在方格子里的变革图景
        (二) 试点结果并非为全局性问题的答案
        (三) 冷静审视局部性改革成效
第六章 研究者视角案例改革路径的探察与审思
    一、研究者视角试点案例改革模式的探寻
        (一) 试点运行的改革系统环境
        (二) 试点运行的改革内生空间
        (三) 试点改革模式的形成及影响过程评估
    二、试点改革路径的审视与反思:与解决终身教育问题南辕北辙
        (一) 并非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适切路线
        (二) 单一维持型模式的方向错误与不可持续性
    三、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案例的理论启迪
        (一) 对一项好的改革之关键要素的理论启示
        (二) 案例研究结果与理论假设的模型匹配
第七章 可持续变革理论构建及终身教育建设改革路径重构
    一、可持续变革理论的系统构建
        (一) 名称来历及本研究的新定义
        (二) 理论构建的前提及关键所在
        (三) 可持续变革理论体系的整体构成
        (四) 可持续变革的理论属性及优越性
    二、范型:可持续变革理论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路径重构
        (一) 五要件内涵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目标的识别与建构
        (二) 可持续变革等级量表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路径选择
        (三) 三层任务操作框架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的方案设计
结论
    一、研究回望
    二、研究结果及主要贡献
        (一) 变革理论的系统探索
        (二) 方法论的新尝试
    三、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一) 研究局限
        (二) 研究展望
    四、中国教育改革及试点案例的对策与建议
        (一) 对教育改革进行系统诊断和修复
        (二)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重新审视再出发
    附: 可持续变革视域下的中国教育改革生态诊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2: 关键人物访谈信息一览表(局内人与局外人)
附录3: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一)
附录4: 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进展情况调查问卷(二)
附录5: 关键文件一览
附录6: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
致谢

(8)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军事背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1.1.2 我军建设背景:强军目标的实现
        1.1.3 现代作战背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需要
        1.1.4 军事教育背景: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
        1.1.5 教学改革背景: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1.3.2 有助于军队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1.3.3 有助于推进军事教育理论创新
        1.3.4 有助于探索军事院校MAP培养的特点与规律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模式
        1.4.2 培养模式
        1.4.3 应用心理硕士(MAP)
    1.5 文献回顾
        1.5.1 “培养模式”的要素
        1.5.2 “培养模式”的层次
        1.5.3 “培养模式”的类型
        1.5.4 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1.5.5 小结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概念框架
        2.1.1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提取
        2.1.2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修订
        2.1.3 研究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
        2.3.2 访谈
        2.3.3 文本收集与分析
        2.3.4 研究方法反思
第3章 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
    3.1 现行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3.1.1 现行培养目标总要求
        3.1.2 现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3.1.3 军地MAP培养目标比较
    3.2 现行培养目标分析
        3.2.1 现行培养目标的特征
        3.2.2 现行培养目标的不足
    3.3 现行培养目标改进
        3.3.1 培养目标核心类别
        3.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培养目标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分析与改进
    4.1 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4.1.1 现行课程开设情况
        4.1.2 军地MAP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4.2 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4.2.1 现行课程设置特点
        4.2.2 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4.3 现行课程设置改进
        4.3.1 课程设置核心类别
        4.3.2 适应实战要求的课程设置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5.1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5.1.1 两种培养形式
        5.1.2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类型
        5.1.3 军地MAP教学方式比较
    5.2 现行教学方式分析
        5.2.1 教学方式特点
        5.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 现行教学方式改进
        5.3.1 教学方式核心类别
        5.3.2 适应实战要求的教学方式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分析与改进
    6.1 现行导师带教规定与形式
        6.1.1 现行专业学位导师规定及制度
        6.1.2 现行军地MAP导师带教形式比较
    6.2 现行带教工作分析
        6.2.1 现行带教特征
        6.2.2 带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6.3 现行师资队伍改进
        6.3.1 师资队伍核心类别
        6.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师资队伍改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
    7.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
        7.1.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及规定
        7.1.2 现行军地MAP质量管理比较
    7.2 现行质量管理分析
        7.2.1 质量管理特点
        7.2.2 质量管理不足
        7.2.3 现行质量管理改进
        7.2.4 质量管理核心类别
        7.2.5 适应实战要求的质量管理改进
    7.3 小结
第8章 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构建
    8.1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
        8.1.1 构建的理论基础
        8.1.2 构建的现实要求
    8.2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结构
    8.3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8.3.1 培养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生成
        8.3.2 课程设置:建构联合式课程体系
        8.3.3 教学方式: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
        8.3.4 导师特质:树立军事匠人精神
        8.3.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8.4 训研战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8.4.1 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
        8.4.2 设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
        8.4.3 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机构质量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教育督导是保障机构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学术研究是完善学前教育督导的现实需求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前教育质量的研究
        (二)关于学校督导的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论与展望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涵义与价值取向
    一、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涵义
        (一)教育督导的涵义
        (二)质量及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涵义
        (三)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涵义
    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价值取向
        (一)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核心在于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
        (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通过赋权增能实现内生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问题表征
        (一)督导主体:交叉重叠指导乏力
        (二)督导客体:差别对待处境不一
        (三)督导事项:缺位错位引导不足
        (四)督导运行:参与不足效果欠佳
    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问题的原因解析
        (一) “技术理性”及其对生命的宰制
        (二) “监管约束”及其对内生性发展的禁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主客体及其关系转变
    一、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主体指导力的提升
        (一)指导力之根源: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人员的专业素养
        (二)指导力之保障: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人员的管理制度
        (三)指导力之拓展:激发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督导主体的潜能
    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客体的优先级与拓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客体的优先级:以薄弱幼儿园为先
        (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客体的拓展:对早教机构予以关注
    三、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主客体关系转变
        (一)主体:从 “家长”走向 “教练”
        (二)客体:从 “遵从”走向 “超越”
        (三)关系:从 “我-它”走向 “我-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事项的确立
    一、确立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事项的理念
        (一)以教育政策法规为基本依据
        (二)从 “预成”走向 “生成”
        (三)从 “一元”走向 “多元”
        (四)以建构生命意义为最高指向
    二、确立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事项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三)实用性原则
    三、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事项的三维结构
        (一)工作类别维度:理念-管理-课程-保教-反思
        (二)多元主体维度:教师发展-儿童权益-家长参与
        (三)过程结果维度:过程-方法与目标-结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运行方式
    一、对话: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运行的本质
        (一)核心:提高机构的质量水平
        (二)前提:多元共建的话语体系
        (三)形式:彼此生活的情境卷入
        (四)效果:观念认同和行为转变
    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运行有效性的提升
        (一)规范督导运行的流程
        (二)做好对话话题的准备
        (三)拓展信息交换的渠道
        (四)增加督导对话的深度
        (五)完善问责和激励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行动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二、R园的质量督导历程
        (一)办园理念作为督导事项之生成及其对话
        (二)组织管理作为督导事项之生成及其对话
        (三)材料投放作为督导事项之生成及其对话
    三、R园质量水平的变化
        (一)儿童视角: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快乐成长
        (二)教师视角:在和睦的组织文化中累并充实着
        (三)家长视角: “这是我们想要的幼儿园”
    四、分析讨论
        (一)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应秉持正确的价值理念
        (二)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对话应促进持续性的多元反思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内生性发展应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依托
    五、结论
第七章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改革之路
    一、厘清督导-教研-评估-审批机构的责权边界
        (一)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
        (二)教育督导机构与教研机构的关系
        (三)教育督导机构与认证评估机构之间的关系
        (四)几个机构之间的责权关系结构
    二、以教育督导机构实现多元主体的职能整合
    三、推进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的职能外包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附录
    附 1.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问卷
    附 2. “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访谈提纲
    附 3. 行动研究中R园教师问卷
    附 4. 行动研究中R园家长问卷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10)C公司供应商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供应商管理相关研究理论
    第一节 质量理论与框架综述
    第二节 国内供应商管理研究现状
第三章 C公司供应商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C公司简介
    第二节 C公司供应商管理现状
    第三节 C公司供应商管理问题概述
第四章 C公司供应商管理原因分析
    第一节 供应商管理中管理层承诺缺失
    第二节 供应商管理体系不完整
    第三节 供应商管理中采供双方关系对立
第五章 C公司供应商管理改善对策和方案
    第一节 强化供应商管理改革的管理层承诺
    第二节 重新构建C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节 构建长期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质量管理:我们还该做些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G老人院为例[D]. 陈欢.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层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程度与卫生服务质量的关系研究[D]. 马天娇. 吉林大学, 2020(01)
  • [3]山东省二、三级公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现状研究[D]. 孔宛如. 山东大学, 2020(02)
  • [4]非洲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研究[D]. 张军广.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1)
  • [5]博世长沙工厂的质量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 颜文峰. 湖南大学, 2019(07)
  • [6]基于NPS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D]. 肖菲拉.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7]基于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可持续变革研究 ——以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改革试点(2010-2015)为例[D]. 徐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8]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 许翔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9]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督导研究[D]. 李敏. 西南大学, 2016(01)
  • [10]C公司供应商管理改进研究[D]. 孙魏石. 南京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质量管理: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