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_谷灿宝

浅谈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_谷灿宝

宾川县宾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有研究表明,玉米产量和品质与种植密度有关,在光照、水分以及其它各类营养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有利于提升玉米产量与品质。本文联系实际,就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品质

近年来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玉米种植也成为农业关注的焦点。分析以往种植经验发现,玉米种植的密度会对玉米产量与质量产生影响,下面就具体影响做详细分析。

1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是重要粮食作物,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餐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背景下,提高我国玉米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想提高玉米产量,就需准确把握影响玉米产量的各项因素。有相关研究表明,除却种子、土壤、水源、气候等条件外,玉米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最终产量【1】。具体如:

1.1玉米种植密度大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后,玉米叶面系数也会相应增加,并由此导致整体光合作用面积增加,这有利于玉米产量提升。有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当每平方米具有667穗数时,玉米产量就有所保证。相应的,若每平方米种植密度大于以上标准,则整体穗粒数也会相应增加,但穗粒重却会减弱。因此,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最终整体的玉米产量不一定会增加。由此可总结出,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存在一个抛物线关系,而在种植过程中若能将种植密度有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则玉米产量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但种植人员应注意,种植密度不能过大,当种植密度超过合理范围将导致减产。因此,要想提升玉米产量,就需合理密植。

1.2玉米种植密度小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小时,玉米产量也会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下,玉米种植密度小,玉米叶面系数减少,单棵植株光合作用充足,雨水充足此种情况有利于单个植株生长,茎秆生长快,营养物质输送顺畅,从而使得个体产量增加,穗粒重相应上升,但整体穗粒数将有所减少。因此小密度种植虽然会提升个体产量,但却会影响整体产量,导致整体产量下降。由此可见,玉米种植密度过小时同样不利于产量增加【3】。

1.3玉米种植密度适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若单位面积内玉米种植密度适宜,将会使玉米的叶面系数、光合系数、群体叶面积表等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样群体总光合面积大大增加,光合作用时间增加,从而使得玉米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减少,玉米群体中产量与单棵植株产量之间的比例调和,使得玉米的整体穗粒数与穗粒重都得到增加,最终实现玉米产量最大化。由此可见,要想实现高产,就需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4】。

2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玉米中含有蛋白质、淀粉、氨基酸、脂肪等营养物质,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在评价玉米品质时,玉米中各营养成分含量是重要参考依据,若相关营养成分缺失或指标不足,将会影响玉米品质,导致其质量不合格。因此,在进行玉米种植与生产时,准确掌握影响玉米品质的各项因素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玉米品质与种子品种、当地土壤、气候、水源以及种植技术有关,更与种植密度相关:若玉米种植密度较小,相应的玉米籽粒营养物质会提高;若玉米种植密度较大,则玉米品质有可能会下降。具体如,有研究表明,当玉米种植密度不断增加时,玉米中的蛋白质含量不断减少,相应的,玉米的品质也有所下降。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玉米中的重要含量,每只玉米中约有11%含量的蛋白质,的只有当玉米中蛋白质将含量达到这一标准时,玉米的品质才有所保证。除此之外,种植密度对玉米中脂肪的含量也存在影响,当玉米种植密度增加时,玉米中脂肪含量呈逐渐减少趋势【5】。主要原因在于,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后,玉米的灌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玉米中脂肪含量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脂肪含量会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外,玉米中的淀粉含量也会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淀粉是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若玉米中淀粉含量下降,那么玉米的营养价值也将随之下降。

3如何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

3.1根据品种控制种植密度

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应根据玉米品种合理进行。玉米品种不同,其叶数、株高、叶向也有很大差异,而叶数、叶向、株高等是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玉米最终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需重点考虑玉米品种。一般情况下,一些晚熟类量品种茎叶繁茂、植株高大,且单株生产力高,因而所需个体营养面积较大,在种植晚熟类品种时,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以满足单个植株生长所需营养要求。而一些早熟类品种普遍茎叶量少、植株相对矮小,所需个体营养面积也较小,在这种这类品种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此外,在种植过程中,还应根据叶片的伸展方向合理确定品种种植密度,一般情况下,当叶片平展时,种植密度应相应减小;当叶片收敛向上时,种植密度可相应增加;对于叶片半收敛品种,种植密度大小介于前两者之间。

3.2根据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

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还应考虑气候因素。一般情况下,不同种植区域内降雨量、温湿度、日照时长等不同,则玉米种植密度也不相同。如当种植区域内降雨量大、年有效积温低时,玉米种植密度应相应减小;当种植区域内降雨量小、年有效积温较大时,玉米种植密度相应增大。

3.3根据肥力条件确定种植密度

不同地块、不同地域的土壤肥力不同,玉米种植密度也有所不同。在肥力高的地块,可适当增大玉米种植密度;肥力差的地块适当减少玉米种植密度。种植人员应正确认识到,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蒸发耗水也越大,因此若种植区域内降雨量大会灌溉条件便利,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总之,在确定单位面积内玉米种植密度时,需全面结合玉米品种、种植形式、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多项要素合理确定。通常情况下,当玉米品种为穗小、株型收敛这一类型,且土壤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但是当土壤水肥条件较差、且植株繁茂、穗大时,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以低密度种植为宜,这样可确保植物能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长的粒大饱满。结合以往经验,建议相关人员在确定玉米种植密度时可适当参考以下数据:土壤肥力较高,株型小,穗小时, 可将每亩的玉米苗数控制在3300~3700之间;当土壤肥力差,玉米品种属于大株大穗型时,可将玉米苗数控制在3000~3500株【4】。总之,单位面积内种植的疏密度要适宜,方可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产量、质量。因此,要想实现优质高产,就需结合玉米品种、土地肥力、区域气候等因素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从而在 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提高玉米质量,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白润标,罗永忠.探究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9,37(06):11.

[2]王晓娟,何海军,寇思荣,周玉乾,刘忠祥,杨彦忠,连晓荣,周文期.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36(01):169-177.

[3]乔慧芳.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8,38(21):117-118.

[4]乔雪峰,孙启忠,柳茜,徐丽君,李峰,陶雅,郝虎.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J].草学,2018(04):59-63.

[5]韩雪梅.试论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8(08):43.

论文作者:谷灿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浅谈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_谷灿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