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杨华琴, 李丹,张作鹏

浏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探讨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治疗组(n=30),对照组施以常规针刺结合拔罐治疗,治疗组施以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

【关键词】超微针刀扇形斜刺;拔罐;肩周炎;疼痛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多见于50岁的女性群体,对于患者肩关节的正常活动产生较大的阻碍[1]。以往医生多使用常规针刺结合拔罐治疗,但无法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肩关节功能[2];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完善,目前临床医生主要使用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方式,能够获得显著效果[3],本文将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为49-58岁,平均年龄为(53.5±4.9)岁;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50-58岁,平均年龄为(54.1±5.1)岁。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肩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未患有其他关节疾病。排除标准:①患有慢性疼痛症状;②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治疗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结合拔罐治疗,对针灸进行消毒后,选取患者的肩髃、肩贞、曲池、合谷、后溪与阿是穴等穴位进行针刺。若患者存在风寒湿邪侵入症状,则需要添加大椎与外关等穴位;若患者类型为气滞血瘀型,则添加血海与膈腧等穴位;若患者类型为气血虚弱型,则添加足三里与气海穴位。进针后留针30min,每次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每疗程的第1、第5天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拔罐治疗。

治疗组予以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治疗前需要查找病灶部位,以此作为进针靶点。治疗前需要对超微针刀进行严格消毒,医生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使用华夏牌一次性超微汉章针刀。将左手作为触摸诊断手,使用右手持刀。利用左手拇指找准筋节点,但需要避开软组织与血管神经,之后对筋节点进行按压,调整好刀口线后进行扇形斜刺进刀,并需要对进刀深度进行精准控制。使用左手拇指按压硬结部位,若刀下感觉有松动感则说明深度与位置均合适。若硬结过大,则需要将针刀提至皮下,成扇形缓慢分刺,直至筋膜消失后拔除针刀。选择适合的火罐在进刀部位进行吸拔,时间约为7-8min,治疗过后对患者进行消毒,并告知患者卧床休息30min,若无异常现象,则可离开。每4天进行1次,16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情况,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x2检验和t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患者的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

 

3.讨论

肩周炎将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需要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的方式逐渐成为临床医生主要使用的治疗方式。超微针刀疗法是一种基于对小针刀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治疗方式,其刀口仅为0.4mm,因为无需对患者造成较大面积的创伤,同时在进行进刀前,无需对患者注射麻药与激素,其进针深度不超过1.5cm,因而患者将不会感觉较大的疼痛感[4]。该种治疗方式以切割深浅筋膜、筋节、浅在的肌肉附着点为主,能够有效的避免对重要的神经或血管造成损伤,从而对患者具有较大的保护性;配合拔罐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将病灶部位的瘀血吸出,确保患者的肩部筋膜更加有效的平滑[5]。此种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疗程较短、疗效较好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具有较大的安全性,因而易于患者及其家属接受。通过实验数据显示,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下降,足以说明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方式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可作为今后治疗肩周炎的首选方式,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治疗方式的研究,从而能够使其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摆脱病痛的困扰,恢复肩关节的自由活动与正常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白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43-44.

[2]闫立,梁朝,李丁,等.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596-3597.

[3]康明明,王漫,石学敏.针刺阳陵泉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4):442-444.

[4]向诗余,吕皓月,许佳一,等.“肩三针”齐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6):1186-1187.

[5]杨娟,蒋劲,熊东林,等.无痛性肩关节粘连松解术配合电针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1):8-12.

论文作者:杨华琴, 李丹,张作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超微针刀扇形斜刺结合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杨华琴, 李丹,张作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