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浅谈计算机在行业交流审计中的应用_审计软件论文

经验交流--浅谈计算机在行业交流审计中的应用_审计软件论文

经验交流——谈计算机在工交审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交论文,经验交流论文,计算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依托审计系统软件,使计算机对工交企业的辅助审计成为可能

去年,为配合我省对某公司的真实性试点审计,我们尝试计算机在工交审计中的应用,整个审计组共携带了9台笔记本式计算机、2台微型打印机。计算机内除配备常用的“WORD、EXCEL”等软件外,有5台计算机还引进注册了“审计系统”软件。通过我们的审计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辅助审计效果。

二、克服困难,把计算机辅助功能应用于真实性审计的全过程

使用计算机参与真实性审计。

(一)调查和学习。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起始时间、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使用以及网络设置情况等,虚心向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和财务会计操作人员学习财务软件的运行,借阅有关操作资料。

(二)健全性测试。主要为现场谈话和察看硬件软件及环境是否符合会计电算化及财务核算的一般建设要求,这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算化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符合性测评。基本上以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为依据,采取座谈、核对的方法对财务软件的核算结果进行测试。主要内容为核对复算财务处所打印出的纸财数据与公司计算机所存数据,看其所记内容和数字二者是否相符。若相符,即可信赖,可脱离纸账,在“审计系统”内直接对其会计电子数据进行审计;若不符,即不可信赖,则无法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

一是座谈,向公司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了解一年多来财务软件的运行情况,向财会人员了解凭证的录入、明细账和月报年报生成情况,并进行了实地机内调阅查看,操作员在该软件只录入记账凭证,计算机自动生成明细账和报表。二是采用核对法进行平衡复算,首先与技术人员一起在公司的计算机终端上进行账务平衡的测试,如借贷是否平衡、摘要和数字是否相符、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总计是否等于负债加损益等。其次打印公司提供的1997年凭证、明细账和月报年报,按照正确的财务核算要求对1997年的凭证账表中,尤其是税金、存货成本差异等计算情况进行核对。

(四)实质性的辅助审计。

1.进行数据转换。被审计单位本年度的全年记账凭证库、年初年末余额库和会计科目库,进行数据转换。

这方面遇到的首要困难是被审计单位数据库所用“PB”语言与我们审计软件系统所需“FOXBASE”扩展名为“.DBF文件语言不符,而且1997年度公司的电子账只有在软盘上进行压缩的备份数据,计算机硬件内存1997年数据已做清除。我们去学习审计软件时,带去了公司1997年压缩数据软盘,但由于不具备解压条件,数据转换无法实施。在公司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一台终端计算机,首先选择1998年2月份的部分数据进行计算机语言的试转换,取得成功。然后在财务软件中对1997年度压缩备份电子账进行解压,将3个数据库的10万多条“PB”语言数据转换为“FOXBASE”扩展名为“.DBF”文件语言,并进行了机内数据核对,转换完全正确,顺利完成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第一步。

2.进行数据引出引入。

在进行数据转换的同时,首先用软盘将1998年2月份转换的部分数据拷贝转出,拷入我们计算机的“FOXBASE”中,然后打开“审计系统”,再将数据引入审计软件的“系统准备”模块,并进行试运行。一次就转换、引入和运行成功。在此基础上,将转换成功的1997年数据转出并引入到“审计系统”软件中。

3.辅助审计的运行。首先,实现电子数据向模拟手工账册的转换。我们部分实现了这一需要,即直接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按照手工记账的格式查阅审计账册;其次,利用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模拟手工账册下的辅助应用工具手段,如查询、计算、统计、存取、在线帮助等一系列常用计算机辅助应用工具,很方便地进行记账凭证的调阅、查询、核对,简化了一些繁杂的审计核对等审计方法的劳作,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审计抽样等。

现场审计结束后,因“审计系统”没有对数据加密保护功能,从保密的角度考虑,对审计系统内的全部被审计单位数据予以删除。

(五)充分运用计算机尝试审计文档存储电子化。这次审计,审计组所携带笔记本式计算机分布于资产、负债、损益和报表四个小组,都具有文字表格处理功能,如何使这些计算机都能派用场,给每个审计小组配备了两张软盘,随时将审计底稿等审计文档输入软盘,尝试审计文档存储电子化。从实施的结果看,效果非常明显,各小组都认真地按照审计指南的要求,将审计底稿、审计调整科目、审计调整报表和小组审计报告等及时存入软盘并打印出书面文字一并交于主审。虽然“审计系统”有文档管理功能,但是调阅不十分方便。

标签:;  ;  ;  ;  

经验交流--浅谈计算机在行业交流审计中的应用_审计软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