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_科学性论文

论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民性论文,党性论文,科学性论文,形势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5)03-0004-06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长抓不懈,并不断推进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化和制度化进程。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最近,针对目前阶段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和国内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相互叠加的形势,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2];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要“着眼于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3]”。这就赋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形势政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的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重要论述,对于在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的形势政策教育具有根本指导意义。当前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党的形势政策教育已经被摆在重要位置。由于在如何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教育实践中同时受到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和政策主张的干扰,有必要重点探讨什么是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为什么以及怎样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问题。

       一、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及其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育者从受教育者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以及党和政府在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及其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提高形势判断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政治教育实践活动[4](P64)。党的形势政策教育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第一,形势政策教育具有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其实践基础的科学性、其教育目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政治观和形势观、政策观为理论内容和方法论的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就规定了形势政策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是在总结党的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受教育者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特点出发,遵循形势政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而实施的,因此,具有实践上的科学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受教育者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判断,以及党和政府所制定的正确政策上来,从而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因此,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具有科学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方法一般把理论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结合起来,把组织教育法和自我教育法结合起来,把新闻分析法和典型教育法结合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原理,因而具有科学性。

       第二,形势政策教育具有鲜明的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正如列宁所说:“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5](P273)在现代政党政治条件下,党性是形势政策教育最根本的特性。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具有中国工人阶级鲜明的阶级性。在宣传思想工作包括形势政策教育问题上,习近平提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6]这就是说,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表现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建党初期,形势政策教育主要围绕党在二大中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展开,坚定民主革命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势政策教育主要围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展开,坚定新民主主义的方向。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与此同时,形势政策教育的方向也随之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势政策教育的方向体现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其二,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表现为始终站在坚定的政治立场上。我国形势政策教育始终站在中国工人阶级的立场之上,坚持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政策主张的影响。其三,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还表现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毛泽东明确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7](P800),而“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8](P801)。形势政策教育的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都体现着实事求是的作风。一方面,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形势政策教育的客观规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重大工作部署、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这些内容都客观真实地反映着中国发展的现状,具有科学性和鲜明的党性。教育者用科学的方法,将这些内容真实客观地传递给受教育者,体现着形势政策教育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现着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

       第三,形势政策教育具有人民性。人民性是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属性,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习近平在谈到宣传思想工作的人民性时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9]这段论述也适用于形势政策教育。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形势政策教育中始终做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党的形势政策教育善于将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相结合,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及时发现群众对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政府政策的认识偏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纠正认识偏差。在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形势政策教育的人民性的特点。

       第四,形势政策教育是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科学性是形势政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党性是形势政策教育的核心和方向,人民性是形势政策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其一,科学性是形势政策教育最基本的属性,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教育内容,形势政策教育就无法帮助人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无法帮助人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以及由此所制定的正确政策的内涵;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党中央关于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判断以及所制定的路线政策方针就不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其教育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是有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其二,党性是形势政策教育的核心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势政策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势政策教育的实践活动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引导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良效。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才能把握形势政策教育的核心和方向,才能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其三,党的形势政策教育是通过教育把党的正确政策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发挥人民群众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中的主体性,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政治教育活动,其立足点和落脚点始终体现在人民性上。也就是说,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群众形成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正确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在实践中通过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来解决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总之,形势政策教育是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这三者必须贯穿于形势政策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才能保证形势政策教育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依据

       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的针对性。

       第一,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是遵循客观规律,提高全民科学分析判断形势能力和政策法律素质的需要。规律是指客观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势政策教育的对象尽管在年龄、成长环境、工作经历和知识水平上存在差别,但其形势观、政策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始终遵循一定的规律。总的来说,形势政策教育必须坚持“适应超越律”,即形势政策教育既要符合受教育者对原来形势和政策的思想认识水平,又要超越其原有基础,也就是说既要体现受教育者认识新形势和了解新政策的发展要求,又要体现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对形势政策教育的新要求。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缩小党和政府所提出的这种新要求与受教育者对形势和政策的认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形势政策教育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遵循受教育者的形势观、政策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立足于受教育者对形势政策的认识水平和发展要求,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需要;是遵循新的历史条件下形势变化和政策发展的新要求,真正运用形势政策教育客观规律的需要;是在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中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不断发现新的规律,促进形势政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在形势政策教育过程中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也就是掌握教育对象的形势观、政策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实施形势政策教育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对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能力及其政治素质、政策素质、法律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原则是排除“左”、右倾错误思潮的干扰,实现党的思想、政治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任何政党的形势政策教育都体现了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是党对国家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是党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胜利的前提,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保证,形势政策教育正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手段和方式。马克思曾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0](P9)。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能够引导受教育者抓住形势问题和政策问题的根本。由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和历史的、现实的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舆论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络舆论领域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政策的评判,往往存在着“左”、右倾错误思潮的争论。目前影响比较大的“左”倾思潮有“传统左派”思潮,也有“新左派”思潮。而右倾思潮则包括了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说、历史虚无主义等。这些“左”、右倾思潮往往从社会舆论上干扰受教育者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干扰受教育者对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正确理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11](P375)形势政策教育的主体只有坚持党性原则,通过多种渠道对党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才能让群众熟悉、了解和掌握形势政策的真实的、准确的信息,引导人民群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宣传党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发现、研究和探索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收集、整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制度程序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政策建议,帮助党和政府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实现党的政策领导;才能引导党员、群众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人民性是实现党的政策目标,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2](P187)。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政策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政策目标归根到底是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开展各项工作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政策所构成的体系,其目标就是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政策,不断推进政治建设,健全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文化政策,不断推进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丰富性的需求;通过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不断推进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建构和谐社会;通过制定和执行生态政策,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人民性,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人们密切关注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经济理论与政策、政治理论与政策、文化理论与政策、和谐社会理论与政策,以及生态文明理论与政策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引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意味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

       三、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实现机制

       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包括了教育目标的确立、教育内容的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效果检验等环节。在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和环节中如何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教学过程必须明确的操作性问题,也是保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实现机制。

       第一,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要求要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在预测的基础上,人们行为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一般而言,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种具体的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受教育者形势观和政策观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科学性原则。形势政策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的政策认同和政治认同;其间接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的政策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发展,或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参与能力,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从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特点来看,党在现阶段的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和政府关于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了解、理解和认同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政策体系,增强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干扰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增进对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和自信、理论认同和自信、制度认同和自信,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13](P74)这就深刻地阐明了实践、理论、制度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体现了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所以这一形势政策教育的目标也就体现了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而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要求包括了科学性要求、党性要求和人民性要求。它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实施形势政策教育时在政治知识、政治能力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要求。所谓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要求主要体现在:根据受教育者的政治观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引导受教育者掌握政治学、政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所谓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和人民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引导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政治观、形势观和政策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拥护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正如江泽民所言:“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14](P457)简而言之,形势政策教育的党性和人民性要求也就是政治性要求,也就是促进受教育者在政治问题和政策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

       第二,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设计要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是形势政策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从形势政策教育内容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要求来看,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结构是一个四层次结构,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和执政党及其政府的总路线总政策教育、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形势和执政党、政府的各项具体政策教育。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结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如下图:

      

       形势政策教育四层结构的递进关系示意图[15](P19)

       在上述形势政策教育四层次结构关系图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形势政策教育中的根本性内容。习近平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17]。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设计要引导受教育者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理解和执行政策;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政策问题意识,通过制定、理解和执行正确的政策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形势、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制定、理解和执行政策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当前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地、系统地学习、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体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政策体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体系。

       形势决定政策,政策反作用于形势的发展,政策教育的内容往往表现为一个体系。对政策的理解需要联系对形势的认识,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体系教育来看,首先,要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做出的总体政策部署,是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存在出发的,即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要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要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其次,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体系的理解也要全面、系统、深入、具体,习近平指出:“在学习理解上,要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既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又不能以整体代替局部,既不能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能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18]这就深刻地阐明了党的改革政策体系内部的五种关系,具有普遍意义。总之,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设计只有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才能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理解并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政策体系,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会由政策认同发展到政党认同和政治认同。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够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三,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检验要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历史过程的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活动,就是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和政策绩效评估和反馈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种政策过程中贯穿着形势政策教育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各个具体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施过程所构成的。从建党以来九十多年的总体历史来看,党的形势政策教育过程始终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但在某些历史阶段,由于“左”、右倾错误思潮的影响,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过程也有一些深刻的历史教训。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就以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以形势政策教育的鲜明阶级性替代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割裂了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与党性、人民性之间的统一关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的形势政策教育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为主线,重新走上了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轨道。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针对党员、干部、工人、农民、军人和青年学生等不同对象,党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也基本上坚持了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形势政策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根据党和政府对形势的科学判断所做出的正确政策及其体系,以及受教育者的形势观和政策观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受教育者的形势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解水平,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产生内部政治思想的矛盾运动,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政策素质和政治素质,促进受教育者个体与党组织、政府实现政策互动的过程。[19](P102)因此,形势政策教育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教育者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的形势观和政策观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形势认识水平和政策理解水平及其特点出发;否则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而违背实事求是原则就是缺乏党性的表现。形势政策教育实施过程的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原则,要求教育者严格按照党和政府对形势的科学判断所做出的正确政策及其体系,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自己首先必须全面、系统、透彻地理解党和政府对形势所做出的科学判断,以及党和政府的正确政策体系及其精神实质;否则,教育者所实施的形势政策教育就会违背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检验形势政策教育实施效果的标准是实践标准、人民利益标准和生产力标准或历史标准。这三类标准是形势政策教育实施过程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原则在效果检验方面的体现。关于检验政策正确程度的实践标准,毛泽东指出:“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20](P1286)邓小平反复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21](P28)同样,教育者所实施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是否正确及其正确性程度,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关于检验政策作用效果的生产力标准或历史标准,毛泽东提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2](P1079)检验形势政策教育的作用效果及其质和量,也必须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及其好坏、大小。在谈到排除干扰,坚定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总政策的问题时,邓小平提醒全党全社会说:“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3](P372)毛泽东所提出的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以及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标准和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准,就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政策和形势政策教育效果检验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教育具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特征。形势政策教育在目标要求、内容结构、实施过程和效果检验中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是遵循形势政策教育客观规律的需要,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特别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的需要,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标签:;  ;  ;  ;  ;  ;  ;  

论形势政策教育的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_科学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