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治疗糖尿病论文_周强

浅谈中药治疗糖尿病论文_周强

南阳防爆医院 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中医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二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即一型糖尿病)中药降糖可能不适合,因为该类患者自身不能或只可产生少量胰岛素,需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关键词:糖尿病 中药治疗 控制 运动

1 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出不少防治糖尿病的药膳验方。如用猪胰子一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九克,每日两次。及三豆饮,用绿豆一百克、黑豆五十克、赤小豆五十克,煎汤服用。或苦瓜炒肉,鲜苦瓜一百克、瘦猪肉五十克,武火炒后食用等。

2 配合适当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2]。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及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太长会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 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与情绪有一定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嗜食肥甘、醇酒厚味、情志不遂、精神刺激、起居失常,久坐少动等,皆为疾病的诱发原因及加重因素。在治疗时首先就要辨明病位。例如形体肥胖、气短懒言、腹胀便溏、不欲饮食、舌淡苔腻,中医多辨证为脾虚,可酌情选择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六君子汤等方药治疗。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早泄、记忆力减退等,中医多责之于肾,兼有心悸失眠、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辨为肾阴虚,治以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滋补肾阴:兼有畏寒倦卧、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辨为肾阳虚,多以金匮肾气丸、右归饮等温肾壮阳治疗。

中医倡导“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一般而言,病程较长的患者往往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而辨别虚实是保证疗效的前提。我们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的标证多以痰浊、瘀血的表现为主,例如合并肢体麻木疼痛、口唇颜色紫暗、胸闷刺痛、中风偏瘫、眼底出血、舌有瘀斑等症状时,中医则认为血瘀证,故在治疗药物中加用桃仁、红花、赤芍、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合并肥胖,胸腹满闷、肢体沉重、恶心口黏、头重嗜睡等症状时,则多提示合并痰浊证,在治疗时多选用陈皮、茯苓、半夏等健脾化痰药物。当疾病稳定,痰瘀互阻表现不明显时,中医在治疗上注重培本,多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的方药进行调理。中医治疗糖尿病不是人们通常所误解的只需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即可,临证还需斟酌用药,也不能随便对号入座,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因人制宜,合理选药。

4 中药治疗

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著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现时治疗糖尿病已将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包含在内,做到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会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求他们饮食控制一至两个月,及配合运动疗法。若血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临床一般将患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三型分型论治:①阴虚燥热型临床表现: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乾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主要采用养阴清热方法。一般选用一贯煎加味(主要中药有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等)。②气阴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临床表现: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乾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方法。一般选用生脉散加味治疗(主要中药有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苍术等)。③阴阳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主要采用温阳育阴方法。一般选用金匮肾气丸治疗(主要中药有肉桂、附子、生地、茯苓、山萸肉等)。临床治疗时一般可先用中医药治疗两个月左右,如血糖控制满意者可继续用药,不满意者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伴随终身,但可控制的疾病。采用的是控制饮食、调摄情志、适当运动、药物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但由于人们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状况不了解,及受到有些不实广告误导,使部分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期望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去寻求“仙方神药”,结果影响了病情控制,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良好的疗效,方便易行,无毒副作用,价格适中,符合广大人群的需求,甚至许多情况下在西医一筹莫展时中医药都可发挥良好作用,更主要的是广大人群对长期服用的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存在惧怕心理,而愿接受中医药治疗。尽管如此,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各种治疗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不论病情轻重,不求其适应症范围,单纯,甚至盲目地追求一种治疗都不会收到良好效果,有时还会耽误治疗,带来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赵列宾,陈钦达,周莹霞.2型糖尿病控制状况评价量表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4):321.

[2]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糖尿病杂志,2000,8(1):5

[3]陈相新.糖尿病的中医健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2):135.

论文作者:周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浅谈中药治疗糖尿病论文_周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