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9年乌苏市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论文_孙玉萍,邵萍

1乌苏市妇幼保健院;2 乌苏市计划生育指导站 833000

摘要:目的 掌握乌苏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9年乌苏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男孩多于女孩,确诊时间多在产后。结论 出生缺陷的干预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大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力度,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关键词:出生缺陷;发生率;监测;干预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发现的人类胚胎或胎儿在结构和(或)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1],是导致孕早期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并可致大量儿童患病及长期残疾,严重影响着出生人口素质。为了解乌苏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对乌苏市2005--2009年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5--2009年乌苏市范围内妊娠12周以后的胎儿及未满1周岁儿童(含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及计划外妊娠),按“3+1”模式统计。

1.2 监测方法

按照《乌苏市出生缺陷监测方案(2006-2010年)》执行、在全市全部产科单位和乡村开展监测。由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及乡、村妇儿保人员对每一例出生缺陷统一填写出生缺陷儿登记卡,每季度上报市保健院,每季度由市妇幼保健院院进行漏报及质量调查。

2 监测结果

2.1 出生缺陷发生率

2005—2009年共监测围产儿10280人,出生缺陷儿138人,平均先心病发病率为134.24/万,见表1。

3 讨论

3.1 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的社会问题。

3.2 由表2可以看出2005-2009年中乌苏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男孩高于女孩,男女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一致[2],原因不清,可能与遗传物质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3 从表 3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9年间前五位出生缺陷的发生多为脑积水、腹裂、唇腭裂、先心病、多指,说明今后监测及干预的重点应在这些疾病。

4 干预措施

4.1 全面开展一级预防:所以要加强婚前保健工作,重点是婚前咨询及指导,尤其是遗传咨询。

4.2 努力完善二级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能及时终止妊娠、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国内学者认为在孕18-24周检查胎儿畸形是最合适的时间[3],使胎儿出生缺陷可以早期诊断,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4.3 积极做好三级预防: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杰.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

[2]周爱芬,覃凌智,章一鸣.2004-2007年武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06

论文作者:孙玉萍,邵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2005-2009年乌苏市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论文_孙玉萍,邵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